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醫學堂丨養神氣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養神氣

在《莊子,刻意》中說:「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鬱閉而不流,亦不能清。故日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道教多認為在天地之間最靈者為人,而能養人之形者,唯氣與神。神者,妙萬物而為言;氣者,借沖虛以為用。至人之言,莫先乎氣;至人之用,莫妙乎神。至人用於無用,為於無為,事於無事。知神氣可以留形,故守虛無以養神氣;知杳冥可以致信,故人杳冥而觀至精。

古代仙家有不少都對神氣有所涉及,認為神氣或氣是養生健體的根本,有時神與氣兩者又是一種互相促進的關係。如《呂祖後八品真經》中說:「凡欲養神,必先養氣。若欲養氣,必在忘言。若能忘言,不若絕慮。既能絕慮,轉智於心。心者道之用,主宰一身,莫大乎此。煉心之用,視聽不知,喜怒不起,忘情絕念,了悟身心,視我無我,聽我無我,離諸境界,名人妙門」。我們從這一連串的內容中可以看出,神、氣、心相互之間有一種微妙的聯繫,這種聯繫的緊密程度與否,就體現出身體健康的程度與否,並認為神氣旺盛就說明有神明的存在,神氣不旺盛則說明神明行將離去。神明的離失自然是人違背了 神明存在的一些要件,如在《老子指歸》中說:「夫神明之在人也,得其所則不可去,失其所則不可存,威力所不能製,而智惠所不能然。苟能攝之,富貴無患,常在上位,久而益安。是以,人始生也,骨弱筋柔,血氣流行,心意專一,神氣和平。面有榮華,身體潤光,動作和悅,百節堅精。時日生息,旬月聰明。何則?神居之也。及其老也,骨枯筋急,發白肌贏,食飲無味,聽視不聰。氣力日消,動作日衰,思慮迷惑,取捨相違。及其死也,形槁容枯,舌縮體伸。何則?神去之也。草木之始生也,枝條潤澤,華葉青青,豐茂暢美,柔弱以和。

何則?用氣存也。其衰也。華葉黃悴,物色焦殃。及其死也,根莖枯槁,枝條堅剛。何則?陽氣去之也。」其又說:「故,神明所居,危者可安,死者可活也;神明所去,寧者可危,而壯者可煞也。陽氣之所居,木可卷而草可結也;陽氣之所去,氣可凝而冰可折也。故神明、陽氣,生物之根也:而柔弱,物之葯也。柔弱和順,長生之具而神明、陽氣之所託也。萬物隨陽以和弱也。故堅強實滿,死之形象也;柔弱滑潤,生之區宅也。」

在《胎息經注》中說:「神與氣在母腹中本是一體之物,及生下為外境愛欲所牽,未嘗一息暫歸於本。人知此道,常泯絕情念,勿使神之出人去來,能不忘,久而習之,神自住矣。」神與氣本來是一體,多由於外物所惑,使神氣離散,甚至使神氣都難歸本。 就如《靈源大道歌)中所雲:」神是性兮氣是命,神不外馳氣自定。」如果神馳於外,人想健康就困難了,這是因為神與氣是長生的必要條件。這個條件就如同吃飯需要飯一樣,離開飯自然難以獲取人體所需要的滋養。如果把「神氣」看成兩種物質時,氣為神之母,神為氣之子。欲致其子,先修其母。若使神不受味於氣,則氣無以通靈:子不求食於母,則母無以致和。神與氣的關係就在神明而能使氣,氣專而能應神,則知不修不能自明,氣不專不能自柔。

不論如何,人是離不開本為一體的神氣或-分為二的神與氣。 這是因為氣人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神去,則氣失所馭而耗散;氣絕,則神無所養而離體。氣飛神無以保,神飛氣無以留。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具有神氣,也就擁有健康,沒有神氣或失掉神氣,那個人昏聵不清,自不必說健康了。

在《太清存神鍊氣五時七候訣》中說:「夫身為神氣,為窟宅。神氣若存,身康力健;神氣若散,身乃謝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氣。即氣為神母,神為氣子。神氣若具,長生不死。若欲安神,須煉元氣。氣在身內,神安氣海;氣海充盈,心安神定。若神氣不散,身心凝靜,靜至定俱,身存年永,常住道元,自然成聖。氣通神境,神通性慧,命注身存,合於真性。日月齋齡,道成究竟。依銘鍊氣,欲學此術,先須絕粒,安心氣海,存神丹田,攝心凈慮。氣海若俱,自然飽矣。這其中對神氣的思想談得較為透徹,對其作用也論及的言簡意賅。不論怎麼論述,養神氣,首先要使神氣得以安靜凝定。神氣不安,自然是不利身體健康的,若神氣過分耗散,就容易對身體產生危害,甚至會造成生命的殞落,所以常人依神氣以維護肉體之生存。

免費結緣《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道醫"一鍵關注。

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