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給娃輔導作業時,媽媽和爸爸的區別,看第一條就沒忍住笑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不久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停止小學老師用手機微信和QQ對學生及家長布置和提交作業的提案》,教育部給予了回復,明確指出教師批改作業是教學任務,不能通過通過手機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業,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新聞一出,立即吸引了大批家長們的注意,紛紛留言轉發:簡直太幸福了!

為什麼家長們這麼「反感」作業呢?爸爸媽媽們不是應該更注重孩子的教育嗎?難道是大人也像小孩子一樣偷懶嗎?幫媽最近看到了這樣一個狀態對比,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了爸爸媽媽們輔導孩子做作業的區別,也是從心底裡感受到來自爸爸媽媽們的焦慮和不容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崩潰速度

幫媽經常在學校門口聽到接送孩子的家長吐槽,「昨天那道題你們做出來了嗎?答案是多少啊?快教教我……哎幼兒園還好,一上小學,很多題目我都解不出來……」

大人尚且如此,那麼孩子在做作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千奇百怪的狀況。這個時媽媽不僅需要安撫自己的情緒,還要穩定孩子的情緒,如果媽媽崩潰,爸爸馬上會來補缺。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爸爸和媽媽教育方式、崩潰的頻率是不一樣的。因為媽媽比較有耐心、細心,一般會平復心情輕聲細語的講解,可是爸爸性子會比較急,大嗓門一出來距離崩潰也就不遠了。

二、輔助工具

這個一般情況下可能是幫助孩子畫圖、講題的工具,情緒崩潰時還可能變成爸爸媽媽們用來恐嚇、懲罰的工具。

那麼爸爸和媽媽的工具有什麼區別呢?雖然爸爸媽媽情緒會面臨崩潰,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工具只是用來嚇一嚇孩子。比如媽媽會選擇比較順手而且「殺傷力」不大的衣架,爸爸更多的是就地取材指著自己的拖鞋。

畢竟大家都是文明人,所以在教育孩子時這些工具最好不要派上用場。武力或者體罰有時候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浪費孩子做作業的時間,更有可能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恐懼做作業,產生厭學心理。

三、狀態對比

幫媽先給大家分享一個笑話:孩子問爸爸有微信嗎?爸爸回答家裡只有媽媽有威信!家庭裡的話語權有時候不僅體現在生活中,也體現在爸爸媽媽輔導孩子做作業的狀態上,而這種狀態對比幫媽認為是一件非常有趣的發現。

有時候爸爸媽媽齊上陣共同輔導孩子作業,可能會因為一道題目衍生出家庭矛盾,比如雙方各持己見,不分高下,都不肯讓步的時候,孩子該聽誰的呢?而且當媽媽因為輔導孩子作業而生氣時,爸爸的狀態是「驚弓之鳥」,生怕再惹妻子生氣;當爸爸輔導作業生氣時,媽媽會嫌棄爸爸沒有耐心,覺得自己肯定會比爸爸做得好。

四、金錢消耗

我們也經常會聽到孩子們抱怨「我媽煩死了,老是給我報各種補習班,我爸就不管我,最多也就是說說我……」

一般的家庭分工是爸爸負責掙錢,媽媽負責分配家中的花銷,操心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括孩子報什麼輔導班。而爸爸是完全可以放手交給媽媽來做的,自己反而沒有那麼多的心裡負擔。

五、重新認識孩子

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爸爸和媽媽會重新審視自己對兒子和女兒的態度。不管是對兒子還是女兒,如果真的耗盡爸爸的耐心,爸爸還是會生氣的,會徹底顛覆孩子們在自己心中乖巧可愛的形象。但是對於媽媽來說,對女兒會更有耐心,如果同樣的錯誤體現在兒子身上,那麼媽媽就可能會採取手段了。

六、自我認知

幫媽的閨蜜在聊天時經常會誇自己的孩子,自己通過輔導孩子作業,在孩子的幫助下自己終於拿到了教師資格證,證明了自己的潛力。而爸爸在輔導孩子做作業之前經常像個寶寶一樣不能自理,但是一旦輔導孩子作業,就會突然表現得特別成熟。

養孩子真的是一件特別辛苦的事情,但是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也會收穫更多的快樂和人生體驗。雖然政策在為家長們「減負」,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家長就可以置身事外,爸爸媽媽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通過主動陪伴孩子做作業可以拉近親子關係,讓家庭更幸福哦!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