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幾百年來什麽都在變,中國人過節的執著不變

全文共3296字 | 閱讀需7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今天,你怎麽過節?

元宵節作為正月裡一個單獨的節日,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僅次於春節。但從節日的氛圍看,它又比春節更濃鬱。

春節講究的是“過”,元宵節講究的是“鬧”。

其實,春節是個節日包,由一串節日組成。而元宵節,是春節的閉幕式。

鬧完元宵,年就過完了,生活也將從頭開始。

幾百年來,什麽都在變,中國人過節的執著不變。

穿越三百年,清朝的北京城怎麽鬧元宵? 《帝京歲時紀勝》有詳細記錄。

1

雍正年間的元宵節

——賞燈、逛街、胡吃海喝狂歡夜。

清朝慣例,“十四至十六日,朝服三天,慶賀上元佳節。”說明白點就是:著正裝三天,大家一起嗨!

朝服就是官僚上朝穿的衣服,這是對朝廷官員的要求。

打個補丁:正月十五叫上元,七月十五叫中元(民間叫七月半,你懂的),十月十五叫下元。

三元為三官聖誕: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朝廷要設壇致祭。

民間吃素的人這三個月要“齋居”:齋戒、別居。就是洗澡、換乾淨衣裳,不能吃葷,單獨睡。

回正題。元宵節的北京城裡,真個是火樹銀花不夜天,車如流水馬人中之龍。

從老歷十三到老歷十六連續四夜,京城進入狂歡模式。看燈最熱鬧的地兒要數正陽門往東直到大柵欄一帶。

各路達官貴人與民同樂,香車寶馬雲集,王孫士女遊春,明月當頭,通宵玩樂。

元宵節特點在“鬧”。鬧不鬧,看煙花、看鞭炮。

既然火藥是中國發明的,順著“玩”的思路繼續發明創造,就有煙花爆竹的問世。

那時候的煙花製作精巧,鞭炮品種有雙響震天雷、升高三級浪,不響不起盤旋在地上的叫地老鼠,在水裡的叫水老鼠,還有霸王鞭、竹節花、泥筒花、金盆撈月、疊落金錢等等。

小孩喜歡的鞭炮叫小黃煙。街頭小販推車挑擔賣的鞭炮一般叫當面放、大梨花、千丈菊。

當時流行的順口溜說“滴滴金,梨花香,買到家中哄姑娘。”

元宵節的主角是“燈”。最拉風的燈是走馬燈。

京中的走馬燈豐富多彩,隨便拎出一個足以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懸掛的燈,有龍鳳鼇魚、蓮花荷葉、花籃盆景、走馬盤香。

手舉的燈,有各式人物、傘扇幡幢、關刀月斧、擊鼓搖鈴。

迎風而轉燈,有太極鏡光、飛輪八卦。

拽而行的燈,有獅象羚羊,騾車轎輦。

前推旋轉的燈叫橄欖,就地滾蕩的燈叫繡球。

元宵節說到底是玩,正月的北京城太好玩了!

各種娛樂:有大頭和尚,扮稻秧歌,九曲黃花燈,打十不閑,盤杠子,跑竹馬,擊太平神鼓等等。

其他遊樂項目:騎竹馬,撲蝴蝶,跳白索,藏蒙兒,舞龍燈,打花棍,翻筋鬥,豎蜻蜓,脫泥錢,蹋石球,鞭陀羅,放空鍾,彈拐子,滾核桃,打尜尜(ga,二聲,即陀螺),踢毽子。

尤其是專門踢毽子的,“手舞足蹈,不少停息,若首若面,若背若胸,團轉相擊,隨其高下,動合機宜,不致墜落,亦博戲中之絕技矣。”

有兒歌這樣唱:“楊柳青,放空鍾。楊柳活,抽陀羅。楊柳發,打尜尜。楊柳死,踢毽子。”

小貼士:民間婦女的風俗活動

走百病:元宵夜,婦女成群遊行。前面一個人舉著香,在遊人中開道,後面跟一群婦女,叫走百病。祈願疾病遠離。

走橋:隊伍遇到有橋的地方,三五人一起過去,叫度厄。祈願災禍遠離。

摸釘:隊伍直接去正陽門的中洞摸門釘,“釘”諧音“丁”,取“添丁”之意,寓意家中人丁興旺,希望來年生子。

元宵節到最後還是吃,古代吃貨選擇多多。

正月京城新品食物,除椒盤、柏酒、春餅、元宵之外,有青韭滿餡包、油煎肉三角、開河魚、看燈雞、海青螺、雛野鶩、春橘金豆、鬥酒雙柑等等。

看看那時候的京城過元宵,不得不點讚:北京城裡人真會玩!

史料表明,清朝早期的中國人精神面貌積極向上,的確有皇朝早期的新天氣,當時熱鬧的節日天氣也向後人傳遞了一種姿態:瞧瞧咱盛世!

2

晚清光緒年的北京城元宵節

——賞冰燈、猜燈謎、買金魚,歡樂通宵。

一個半世紀以後,紫禁城換了六位皇帝,京城的元宵節越過越火紅。

這時候的北京城仍然叫元宵節為上元節,但是民間直接叫燈節。

到了燈節,宮廷內擺宴席,放煙火。

街面上張燈。京城的燈最熱鬧的是東四牌樓和地安門,其次是工部和兵部,東安門、新街口、西四牌樓也不錯。

熱鬧地段變化說明北京城中心發生了轉移,從清朝早期的正陽門到大柵欄一帶轉到了東四牌樓到地安門,東安門、新街口、西四牌樓。

三街大市,張燈五夜。說明北京城市規模較雍正年間擴大了不少,休假時間也增加了一天。

元宵節的燈按形狀分,有大小、高矮、長短、方圓各式。

按製作材料分,有紗紙、琉璃、羊角、西洋不同。

按燈繪人物分,有《列國》《三國》《西遊》《封神》《水滸》《志異》各色。

按燈繪花卉分,有蘭、菊、梅、桂、萱、竹、牡丹。

按燈繪禽獸分,有鸞鳳、龍虎,馬牛、貓犬、魚蝦、蟲蟻。

所有花燈,“無不顏色鮮美,妙態傳真”。

除這些常態的花燈外,這時的北京城出現了冰燈,雕琢成人物、花鳥、蟲獸,玲瓏剔透、日久不消。

街道兩邊搭建蘆棚,煙花爆竹滿街堆集,像是走進了一個農村大集市。

金魚買賣首次在市面上出現。

煙花品種有盒子、花盆、煙火杆子、線穿牡丹、水澆蓮、金盤落月、葡萄架、旗火、二踢腳、飛天十響、五鬼鬧判兒、八角子、炮打襄陽城、匣炮、天地燈等名目。

其中精巧的煙花禮盒,有一層和多層的幾種。晚上點燃後,盒子中的人物花鳥從空中緩緩飄落。多層的禮盒點燃後千燈四散、萬花零落,炫目多姿。

猜燈謎成為了過節的標配,主要是猜藏頭詩句,民間俗稱燈虎。

五夜狂歡,燈光照得北京城像白天一樣,喧嘩通宵達旦。

街面小吃有蜜食、糖果、花生、瓜子和水果。

王孫貴客、士女兒童,傾城出遊,叫做逛燈。車馬堵塞,遊人擁擠,幾乎沒有落腳的地方。

茶樓有的低唱,有的高歌,像是如今的KTV。酒樓有的淺飲,有的酣醉,毫不感覺夜色已深。

小貼士:打鬼。

打鬼從西域佛法傳來,本意是消除不詳。喇嘛僧扮演各位天神驅逐邪魔。清朝重視佛教的教化,遇佛門打鬼,特派一位大臣蒞臨。

打鬼日期各寺不同,黃寺在十五日,黑寺在二十三日,雍和宮在三十日。

且看正月二十三,德勝門外土城關東北慈度寺,黃衣番僧誦經送祟。城中的男女爭相前往寺前廣場,小販趁機叫賣香茶食果,及妝彩、傀儡、紙鳶、竹馬、串鼓、蝴蝶、瑣碎戲具,哄哄小孩子開心。

儀式開始,僧眾裝扮成牛頭、鹿面、星宿、妖魔等相,旗幡繖扇擁護如天神。鍾鼓、法器喧鬧無比。其中扮妖魔相的,是幾個少年番僧,手執短柄長尾鞭,專門往人群稠密的地方甩打。

有些調皮的遊客故意戲弄那幾個僧人,使得他們被激怒後失態亂打,引得眾人哄笑。

有的浪蕩公子借看打鬼機會出去嫖娼。比較雍正年間的“齋居”風俗,真是人心不古啊。

另外在正月二十五,北京還有個節,叫填倉。

主要是糧食商人、米販子祭拜倉神,大放鞭炮,居民參與祭拜,家中置辦酒席慰勞家人。

備忘錄:京城遊樂場所

| 白雲觀 |

白雲觀在阜成門外西南五六裡,金元時期建設。相傳觀內曾有塊匾,上寫“萬古長春”四個字,是長春子丘處機親筆書寫。(丘處機不知道是誰?楊康的師傅啊。)

現在白雲觀的照壁上嵌有“萬古長春”四個大字,為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九,白雲觀開廟十九天。

到正月十九最熱鬧,被稱為會神仙。相傳十八日夜內必有仙真下降,有的化妝成遊人,有的化妝成乞丐,誰有緣遇上,能卻病延年。

| 廠甸兒 |

廠甸在正陽門外二裡,後來叫琉璃廠。街長二裡,全是賣古玩、字畫、紙張、書帖的商鋪。正月開市半個月。北漂大咖最愛的地方。

| 東西廟 |

西廟叫護國寺,在皇城西北定府大街正西。東廟叫隆福寺,在東四牌樓西馬市正北。

正月起,每逢七、八日開西廟,九、十日開東廟。百貨雲集,珠玉、綾羅、衣服、飲食、古玩、字畫、花鳥、蟲魚以及平常日用物品,星卜、雜技之流,無所不有。

| 京城特色玩賞 |

耍耗子、耍猴兒、耍苟利子、跑旱船

耍耗子,就是在水箱上面,綁一個橫架,讓訓練好的小鼠在上表演汲水、鑽圈。鑼聲起,小鼠開始表演;鑼聲停,小鼠表演停。

耍猴兒,就是在木箱裡面藏有羽帽烏紗,猴子自己開箱,穿戴後坐好,像是官員坐衙門。

扶犁,以狗代牛;跑馬,以羊代馬。

苟利子即傀儡子,就是一人在布帷裡面,頭頂小台,演唱打虎跑馬雜劇。

跑旱船,就是男扮女裝,駕布船,唱俚歌,學遊湖采蓮。

比較京城元宵節的風俗,看到節味越來越濃,玩法越來越複雜,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但是,晚清的元宵節也有無良行為參雜其中。

記錄光緒年元宵節的《京都風俗志》《燕京歲時記》出版時間分別是光緒己亥年和庚子年。

社會上的一些變化已經映射出了一絲整個王朝的頹勢。

參考書目:

《帝京歲時紀勝》【清】潘榮陸 《京都風俗志(光緒己亥仲春作)》(清)讓廉《燕京歲時記》【清】富察敦崇 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 有一種愛叫做點讚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