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好於96%的恐怖片,看完想把電腦給砸了

2015年,一部低成本恐怖片在北美上映。

全片只有幾個演員,主要道具就是一台蘋果筆電。

電影的故事就是一群人對著電腦攝影頭影片聊天,圍繞一個因校園暴力致死的姑娘而展開討論。

 

影片全程都沒有離開過電影的螢幕,完全用錄屏直播的方式,就為觀眾講述了一個細思極恐,而又腦洞大開的鬼故事。

很會玩,很有創意吧?

電影在當年成為北美恐怖片的現象級黑馬,不到100萬美元的成本,最終取得了641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

 

時隔三年,由著名的恐怖爆款製造機 Blumhouse 製作的第二部“群聊殺人事件”再度回歸。

 

跟第一部相比,故事全面更新——

 

雖然續集沒有鬼,但表姐覺得這部電影的故事更驚悚!

 

解除好友2:暗網   Unfriended: Dark Web

 

搜索微信公眾號:表姐電影,對話框回復關鍵詞:暗網 ,獲取觀看鏈接

電影評分有7.9分,高於96%的恐怖片。

 

相較於第一部的“網絡鬧鬼”,這一部的故事則聚焦網絡世界的另一面。

神秘莫測的——

 

暗網(Dark Web)。

 

那麽問題來了,暗網是什麽呢?

 

根據百科介紹,暗網又稱不可見網或深層網。

據說,目前我們在互聯網上能搜索到的所有東西隻佔到了4%的表層網絡。

在網絡的世界更深處,將近96%的數據是我們無法直接搜索到的,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暗網。

 

暗網具有隱匿性,許多違法犯罪活動都借助暗網進行,使得暗網逐漸成為充斥著暴力犯罪的恐怖網絡,裡面泛濫著各種違法犯罪資訊。

諸如:綁架拍賣,虐殺直播,毒品、軍火交易......

 

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正是一幫作死狂魔誤入暗網世界的故事。

 

電影依舊是主角等幾人對著電腦影片聊天,觀眾就像影片通話的參與者一樣,全程作為第一視角,非常有代入感。

 

電影一開始就是筆電的開機鎖屏畫面,開機需要密碼。

 

使用者名叫馬蒂亞斯,他不斷地來回更換輸入的密碼字元,想要試出筆電的開機密碼。

 

顯然這台筆電並不是他的,而是它從工作的咖啡館裡的失物招領區順手牽羊過來的。

 

好在電腦的密碼並不複雜,小馬同學反覆試了幾次之後,就輕易解鎖了這台筆電。

 

心裡美滋滋的小馬,趕忙登陸了自己的聊天账戶,想要用這台電腦和女友分享自己的新發明。

 

小馬的女友阿瑪雅是個聾啞人,為了能夠便於和女友交流,作為技術宅的他發明了一款聊天輔助軟體。

 

軟體可以將小馬影片通話時的語音轉換為文字,再即時轉換為手語手勢。

 

小馬本以為自己的發明能夠討女友的歡心,可女友卻認為小馬寧願靠程式軟體都不肯為了自己去學習手語,表示很生氣。

 

隨著電腦的一個卡頓,小馬的軟體失靈,影片通話也掉線,阿瑪雅也不再回復消息了。

 

重新上線小馬無奈只能和幾個網絡好友聊起了天,他們分別是一對百合CP,一個網絡鍵盤俠,一個亞裔搖滾女,再加上同為肥宅的極客男。

 

幾人組建了一個群聊,可聊得正歡時,男主小馬的電腦又一次出現了卡頓。

 

谘詢了下極客男之後,男主打開了筆電的硬碟,發現了大量的影片檔案佔用了記憶體。

 

男主角抱著打開別人電腦裡的小電影的期待,按下了播放鍵。

卻發現——

那些影片大多是家庭監控拍攝的日常生活片段。

 

就在這個時候,電腦突然彈出了幾條未讀消息。

 

手賤的男主,點了進去,對方表示自己正是這台電腦的失主。

昵稱為榮卡。

 

正當男主角糾結是否要將電腦歸還原主的時候,這台電腦卻又收到了幾條陌生人的資訊。

 

對方的話很奇怪:

 

大家對上次的你的貢獻很滿意,账戶金額請查收。

 

結果很快在小馬撿到的電腦上,順著默認的账戶和密碼打開了账戶,結果發現裡面收到了一筆價值一千萬美元的比特幣。

 

這下小馬驚呆了。

電腦的失主到底是做什麽的?什麽生意這麽掙錢?轉账方又是誰?

 

抱著種種疑問,小馬沒有選擇將電腦送還給失主,而是自己用榮卡的账戶和轉账人聊起了天。

 

對方表示:

這裡聊天不安全,去“暗河”裡面說。

 

結果男主角就在這台電腦上找到了一個神秘的APP暗河,小馬的技術宅好友告訴他說:

 

“暗河”就是暗網,是一般瀏覽器或搜索引擎找不到的網絡。

 

登陸“暗河”之後,小馬發現裡面的用戶名前綴全部都是“卡戎”。

在西方宗教中,卡戎是冥府的擺渡人,負責將新死之人擺渡過冥河,而這台電腦失主的昵稱“榮卡”,顯然也是卡戎的倒寫。

 

也就是說,這台電腦的失主正是暗網中的一名非法交易者。

 

隨後小馬又在電腦中一個名為“奉獻”的檔案夾中,發現了大量殘忍變態的虐殺影片。

 

比如,在沉睡的女人身上倒入腐蝕性溶液。

 

用鐵鏈將人鎖起來,進行各種虐待。

原來這位榮卡做的是買賣虐殺影片的“生意”,他通過控制家用攝影頭,拍下潛在獵物的生活影片,發布到暗網上供買家選擇。

 

只要價錢合適,他就會潛入受害者家中,綁架並按照買家要求拍攝虐殺影片。

 

看到這裡,男主徹底慌了,小夥伴們都一致要求趕快報警保平安。

 

可對方似乎早已監視了男主角的一舉一動,榮卡可以輕易地來到了小馬的女友阿瑪雅的家,並用女友的姓名來威脅他不要報警。

 

為了增強影片的代入感,導演還故意在影片聊天畫面做出卡頓花屏的效果。

小馬為了女友的安全,只好謊稱這些只是個惡作劇,只是一個遊戲。

 

他本以為只要將電腦歸還給失主,就能擺脫這場噩夢,可沒想到卻因此陷入了更大的罪惡計劃當中。

小馬悄悄得轉走了比特幣,想以此要挾對方,釋放女友。

 

可沒想到,這次魯莽的行為,讓整個暗網組織,都盯上小馬和他的小夥伴們。

 

至此,影片正式進入高潮——

暗網組織者們開始了一場在線直播殺人競賽。

在小馬和朋友們的影片聊天群組裡,突然湧入了眾多匿名账戶。

對方都是暗網組織的黑客,所以無論小馬如何點擊“解除好友”,但都不起作用。

 

而隨後,小馬眼睜睜得看著——

自己的朋友一個接一個地直播被謀殺。

 

首先是那位亞裔搖滾女在接電話的時候,被人直接從樓頂推下來。

緊接著是那位經常在網絡中發表各種憤世嫉俗言論的鍵盤俠。

 

黑客們利用他在那些言論中的詞句,把影片裡的語音剪輯合成一段反動的演說,然後播打了報警電話。

 

等警察上門的時候,電腦被調大了音量,又播放了一段子彈上膛的音效。

 

結果可想而知,警方以為對方是恐怖分子,選擇武力突襲,當場射殺了這位鍵盤俠。

 

這操作,也太可怕了吧。

直到最後,他才明白過來:

 

那台丟失的電腦,是有人故意丟失,釣魚用的。

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網絡直播殺人事件......

作為一部低成本的驚悚片,電影延續了前作當中以電腦螢幕作為媒介參與敘事的優點,完成了一部層層反轉的燒腦驚悚片。

 

整部電影時長90分鐘,導演在前半個小時當中各種鋪墊,利用電腦螢幕和影片聊天的畫面,創造了一種真實的臨場感。

 

此外,電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劇本的精巧。

 

雖然故事全程沒有“鬼”,也沒有沒有嚇人的音效和過分血腥的畫面,但因為編劇利用了人們對互聯網資訊私密性的擔憂和焦慮,而製造了一種心理驚悚感。

 

假如你試想一下:

當我們每天拿著手機發圈刷微博沉迷刷抖音快手的時候,也許正有人悄悄在暗處,窺視著你的一舉一動。

 

再想想電影中那些匪夷所思的操作,是不是讓人毛骨悚然啊!

這部電影,你一定要坐在電腦前觀看,會非常帶感。

反正我是看完以後,盯著攝影頭,想把電腦給立馬給砸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