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補虛葯·補氣葯之山藥 | 中藥知識

本類藥物能夠扶助正氣,補益精微,根據「甘能補」的理論,故一般具有甘味。各類補虛葯的藥性和歸經等性能,互有差異,其具體內容將分別在各節概述中介紹。

虛證的臨床表現比較複雜,但就其「證型」概括起來,不外氣虛、陽虛、血虛、陰虛四類。氣虛或陽虛表示機體活動能力減弱或衰退,在臨證中表現為「形不足」;血虛與陰虛表示機體精血津液的損耗或枯竭,在臨證中表現為「精不足」。

治療這些虛證的基本原則,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言:「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本章藥物既有甘溫益氣助陽之葯,以溫補形體之虛寒;又有甘寒滋陰養血之品,能滋養陰血津液之不足。總之,能補充人體氣血陰陽之虧損而治虛弱諸證。本類藥物根據其功效和主要適應證的不同可分為補氣葯、補陽葯、補血藥、補陰葯四類,分別主要針對氣虛證,陽虛證、血虛證、陰虛證的治療。

使用補虛葯時,除應根據虛證的不同類型選用相應的補虛葯外,還應充分重視人體氣、血、陰、陽相互依存的關係。一般來說,陽虛者必兼氣虛,而氣虛漸重易致陽虛;陰虛者每兼見血虛,而血虛者也易致陰虛;氣虛、陽虛則生化無力,可致血虛、陰虛;而血虛、陰虛則生化無源,無以化氣,易致氣虛、陽虛;氣虛或血虛日久不愈,可致氣血兩虧;陰虛或陽虛日久不愈,可致陰陽俱虛;而熱病後期或久病不愈,耗傷氣陰,每致氣陰兩虛。

故補氣葯和補陽葯,補血藥和補陰葯,往往相輔而用。至於氣血兩虧、氣陰兩虛、陰陽俱虛的證候,又當氣血雙補、益氣養陰或陰陽並補。補虛葯除有上述「補可扶弱」的功能外,還可配伍祛邪葯,用於邪盛正衰或正氣虛弱而病邪未盡的證候,以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達到邪去正復的目的。

使用補虛葯時,還應注意顧護脾胃,適當配伍健脾消食葯,以促進運化,使補虛葯能充分發揮作用。

虛弱證一般病程較長,補虛葯宜作蜜丸、煎膏(膏滋)、片劑、口服液、顆粒劑或酒劑等,以便保存和服用。如作湯劑,應適當久煎,使藥味盡出。《醫學源流論》說:「補益滋膩之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頗有法度。個別挽救虛脫的補虛葯,則宜製成注射劑,以備急用。

補虛葯治療虛證,凡身體健康,並無虛弱表現者,不宜濫用,以免導致陰陽平衡失調,氣血不和,「誤補益疾」。實邪方盛、正氣未虛者,以祛邪為要,亦不宜用本類葯,以免「閉門留寇」。

補氣葯

本類藥物性味多甘溫(或甘平),以補脾氣和補肺氣為主,部分藥物能補心氣、補腎氣,個別藥物能補元氣,主要用於:脾氣虛證,症見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薄、體倦神疲、面色萎黃、消瘦或一身浮腫,甚或臟器下垂等;肺氣虛證,症見氣少喘促、動則益甚、咳嗽無力、聲音低怯、易出虛汗等;心氣虛證,症見心悸怔忡、胸悶氣短、活動後加劇等;腎氣虛證,症見尿頻或尿後餘瀝不盡,或遺尿,或男子早泄遺精,女子帶下清稀等;元氣虛之輕症,常表現為某些臟器虛;元氣虛極欲脫,可見氣息短促,脈微欲絕等。部分補氣葯還兼有養陰、生津、養血等功效,還可用於治療氣陰(津)兩虛或氣血俱虛證。

山 葯

出自《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乾燥根莖。傳統認為河南古懷慶府(今河南焦作所轄的溫縣、武陟(zhì)、博愛、沁陽等縣)所產者品質最佳,故有「懷山藥」之稱。本品味淡、微酸。以粉性足、色白者為佳。生用或麩(fū)炒用。

【藥性】甘,平。歸脾、肺、腎經。

【功效】益氣養陰,補脾肺腎,澀精止帶。

【應用】

1.脾虛食少,大便溏瀉,白帶過多

本品甘平,能補脾氣,養脾陰,又兼澀性,能止瀉、止帶。適用於脾氣虛弱或氣陰兩虛,消瘦乏力,食少便溏或泄瀉,及婦女帶下等。因其富含營養成分,又容易消化,可作為食品服用,對慢性久病或病後,虛弱羸瘦,需營養調補而脾運不健者,本品不失為一味調補佳品。

2.肺虛喘咳

本品能補肺氣,兼能滋肺陰,治肺虛久咳或虛喘。

3.腎虛遺精,帶下,尿頻

本品能補腎氣,兼能滋腎陰,併兼收澀之性。適用於腎氣虛的腰膝酸軟,夜尿頻多或遺尿,滑精早泄,女子帶下清稀及腎陰虛的形體消瘦,腰膝酸軟,遺精等症。

4.虛熱消渴

本品既補脾肺腎之氣,又補脾肺腎之陰。

【用法用量】煎服,10~30g。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於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使用注意】本品養陰能助濕,故濕盛中滿或有積滯者不宜使用。

我是中醫老劉,個人微信:docfatt,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