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魚腥草會致癌?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附屬同濟醫院藥學部 陳婧 李娟 方建國(蔡敏組稿)

近兩年,關於「葯食兩用」的中藥魚腥草是否含有馬兜鈴酸,是否會導致腎毒性並致癌的爭論此起彼伏,一直未有定論。食用魚腥草較少的人們在「魚腥草含有馬兜鈴酸」的不確定性言論影響下,認為魚腥草能不用盡量不用;而在魚腥草的產區,如四川、貴州、湖北等地,從小吃魚腥草吃到大的人們則認為:魚腥草的食用和藥用歷史已有上千年,未見腎臟毒性的病例,老人們常年用魚腥草泡水喝還能降火,魚腥草肯定是安全的。那麼,魚腥草是安全的還是有致癌風險,我們一起來看看。

魚腥草到底是什麼?

魚腥草為三白草科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新鮮全草,是臨床應用多年的傳統中藥,它最早記載於南北朝時期陶弘景的《名醫別錄》,這以後的歷代本草文獻都有記載。因為有一股魚腥味所以叫「魚腥草」,在有些地方也被叫做「折耳根、岑草、蕺菜」等。

魚腥草 「辛,微寒,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功效,主要用於「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癰腫瘡毒等[1]」。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區域,尤以湖北、四川、雲南、湖南、貴州等省居多。湖北省魚腥草藥材資源極為豐富,特別是宜昌、恩施等地多有栽培和食用習慣。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調節、抗腫瘤、抗氧化、抗突變、抗過敏、鎮咳等多種藥理活性。

魚腥草中的化學成分種類較多,主要含有揮髮油、黃酮、生物鹼等。所含揮髮油類成分主要為以甲基正壬酮、癸醯乙醛、癸醇和月桂醛等為代表的脂肪族類成分,以及α-蒎烯、?-月桂烯、芳樟醇、樟烯、檸檬烯、乙酸龍腦酯、丁香烯等萜類成分[2]。魚腥草中黃酮類化合物主要為槲皮素、槲皮苷、金絲桃苷和蘆丁等[3];生物鹼類成分為吡啶類生物鹼、蕺菜鹼等;酚類化合物主要有綠原酸、綠原酸甲酯等。此外,還含有部分有機酸、脂肪酸、甾醇以及氯化鉀等無機鹽成分[4]。請問,在魚腥草的這些成分中哪有馬兜鈴酸?

魚腥草含致癌物?

針對網路上關於「魚腥草因含有馬兜鈴內醯胺而可能誘導腎病並致癌」的傳聞,農業部農產品品質標準研究中心風險監測與評估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李耘在2016中國食品闢謠論壇上表示:馬兜鈴酸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1類致癌物,而馬兜鈴酸在體內的主要代謝產物是馬兜鈴內醯胺-I,同時也在某些植物中存在,這兩者並不可等同。儘管馬兜鈴內醯胺-I能夠造成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損傷,作用與馬兜鈴酸相似,但從魚腥草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的「馬兜鈴內醯胺AII」 [5]、馬兜鈴內醯胺-BII和馬兜鈴內醯胺-FII三種醯胺類成分(總含量0.016g/kg),與馬兜鈴內醯胺-I可不是一回事兒,它們還具有一定的藥理活性,對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可產生顯著的抑製作用。因此,李耘認為,質疑「魚腥草具有腎毒性」有一定數據支持,但是直接認定「魚腥草致癌」的邏輯推論不夠嚴謹,結論有失慎重。

此外,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藥用植物學專家何先元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最有力的證據就是:迄今為止還沒有吃折耳根導致腎臟損傷的案例」。雲南中醫學院校長熊磊教授也表示,目前,無論是臨床上或是實際生活中,都沒有聽說過有關吃魚腥草(折耳根)導致腎病的情況,學界也沒有研究能夠證實二者有直接關係。

可見,從致癌物成分分析來看,魚腥草不含能導致腎毒性並致癌的馬兜鈴酸和馬兜鈴內醯胺-I;從魚腥草食用藥用的悠久歷史來看,魚腥草也和腎病沒有直接關係,更不必說致癌了。

魚腥草的民間食用方法和禁忌

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把魚腥草作為野菜佐食。相傳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煉意勵志之時,曾帶領眾人擇蕺菜(魚腥草)而食之,以充饑廢荒。而在現代,魚腥草被納入《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衛生部關於進一步規範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和《中國藥典》第一部(2015年版)也都將魚腥草歸入葯食兩用的名單。

涼拌魚腥草是民間的一道傳統佳肴,也是魚腥草最常見的食用方法。選購葉片茂盛、顏色翠綠、魚腥氣濃的新鮮魚腥草,還可以用來煲湯、清炒。藥店購買的乾燥魚腥草,可以用來泡水當茶喝。

因魚腥草藥性偏寒,所以虛寒性體質及疔瘡腫瘍屬陰寒,無紅腫熱痛者不宜食用;對魚腥草過敏的人也不宜食用。另,需掌握好用量,如果是新鮮魚腥草,用來可達100克;如果是乾燥魚腥草,盡量控制在30克內;不要連續多次食用,一周吃2-3次即可。

魚腥草滴鼻液的安全嗎?

魚腥草滴鼻液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藥暨藥物研究室」結合地方藥材資源特色,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研究開發製成,是同濟醫院眾多製劑品種中的代表性產品之一(註冊文號:鄂葯製字Z20111210)。由魚腥草經過水蒸氣蒸餾提取所得蒸餾液加上適宜輔料製備而成,其所含主要成分為揮髮油類化合物。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用於風熱蘊肺,鬱熱上延所致的鼻塞,頭痛,鼻息氣熱,涕黃或涕粘,或持續鼻塞,嗅覺減退;急、慢性鼻炎、鼻竇炎見上述證侯者。已在同濟醫院臨床應用近40年,至今未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同濟醫院「中藥暨藥物研究室」在魚腥草滴 鼻液的研究基礎上,完成了中藥新葯「魚腥草 鼻用噴霧劑」的臨床前研究,其主要成分與魚腥草滴鼻液相同,都是揮髮油類成分。獲得了「魚腥草鼻用製劑 及其生產工藝」發明專利(授權號:CN12772044C)和國家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 魚腥草鼻用噴霧劑 臨床研究批件(批件號:2008L09126)。於2013年在江西省中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雲南省中醫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等7家醫院開展的Ⅱ期臨床實驗研究結果顯示,魚腥草鼻用噴霧劑治療急、慢性鼻炎的臨床有效率 分別為91.7%和90.3%,均顯著高於安慰劑生理鹽水組(分別為62.9%和52.8%)(P<0.05);且兩組不良事件、不良反應 和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 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也就是說,臨床觀察數據可有效證明,以魚腥草揮髮油類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魚腥草鼻用製劑,其安全性與生理鹽水相當。

因此,針對部分患者乃至醫生髮出的關於「魚腥草含有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腎毒性」的疑問,如前所述,魚腥草所含馬兜鈴內醯胺成分與導致腎毒性的馬兜鈴酸、馬兜鈴內醯胺-I不是同種物質,且含量很低;而魚腥草滴鼻液是由魚腥草的水蒸氣蒸餾液製備而成,所含成分為以甲基正壬酮為代表的揮髮油類化合物,與馬兜鈴內醯胺成分毫無關係,更不必說與馬兜鈴酸及其腎損害有什麼關係了。無論從所含化學成分還是臨床實踐應用方面來看,魚腥草滴鼻液都是安全的。

與市場上的西藥滴鼻液製劑如富馬酸酮替芬滴鼻液、鹽酸萘甲唑林滴鼻液等相比,富馬酸酮替芬是一種抗組胺的藥物,患者常見有嗜睡、倦怠、口乾、噁心等胃腸道反應;鹽酸萘甲唑啉為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葯,有較強的收縮血管作用,不宜長期使用,否則可能引起萎縮性鼻炎,且藥液過濃,滴葯過多,或誤吞藥液,均可引起中毒,對小兒尤須小心,嬰兒、高血壓和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人慎用。而魚腥草滴鼻液為純中藥製劑,臨床應用近40年未見不良反應發生,就連孕婦和嬰幼兒也多有使用。

與其他中藥滴鼻液製劑相比,因魚腥草滴鼻液為單方製劑,所含化學成分為揮髮油類化合物,結構明確,其品質易於控制;而蒼夷滴鼻劑、十三味辛夷滴鼻劑等多為中藥復方製劑,顏色較深,化學成分複雜,其品質不易控制。

可見,魚腥草滴鼻液的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又因其藥液透明澄清,並帶有淡淡的揮髮油香味,患者的依從性較好;且價格經濟(售價5.4元/支)。各位受鼻炎困擾的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5年版一部 : 224.

[2] Liu YL, Deng ZF, Investigation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Acta Bot Sin, 1979, 21(3) : 244.

[3] Guo YH and Xu YJ.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Houttuynia cordata flavonoids and identification of flavonoids type. Food Sci, 2007, 28: 287-291.

[4] 高靜, 周日寶, 王朝暉, 等. 魚腥草的現代研究進展. 湖南中醫學院學報, 2005, 25(6): 60-61.

[5] 陳少丹,高昊,盧傳堅, 等. 魚腥草中生物鹼和醯胺類成分的研究. 瀋陽藥科大學學報,2013,30(11):846-85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