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訪林珍釗:2018狂攬1億票房,眾樂樂全面擁抱網絡電影

作者 / 朱婷

寒冬肆意的2018年,對於林珍釗來說,卻是一個豐收年。

一部《大蛇》,5078.4萬票房,將林珍釗和他的眾樂樂,迅速推到行業的金字塔尖。參與的另兩部影片:《黃飛鴻之南北英雄》、《狄仁傑之幽冥道》,也紛紛以1983.4萬、1565.6萬的好成績,位列大年度top20榜單。(數據截止到12.15,非最新)

就這樣,帶著1億票房,林珍釗和眾樂樂成功“殺入”網大。

如今,距離影片上線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播放量還在不斷的漲,這意味著5078.4萬並非《大蛇》最終的分账金額。有意思的是,採訪的另一端,林珍釗卻坦言:“《大蛇》並不是我2018年最好的作品”。

所以,《大蛇》的成功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8000多萬票房的背後藏著哪些值得借鑒的方法論?網娛觀察獨家專訪了江蘇眾樂樂影視創始人、導演林珍釗,窺探票房新貴的成功史。

5078.4萬:《大蛇》刷新票房紀錄

2018年9月4日,由眾樂樂、淘夢出品、林珍釗導演的影片《大蛇》在優酷獨家上線,誰也沒有預料到,它會成為第一部破5000萬票房的網大,問鼎年度分账榜榜首。

“我能感受到它成了比較現象級的網絡電影”, 在林珍釗看來,高票房的前提一定是實實在在被更多人知曉了,即成功破圈。他繼續解釋到,在一些飯店、小賣鋪等地方,大家都看過《大蛇》,且主動安利此片,這很難得。

“後勁十足“是林珍釗形容《大蛇》收獲高票房的另一關鍵詞。這得益於,分账規則的多元化、行業內的反響以及用戶對於這類影片的好奇與需求。所以,如果非要得出《大蛇》成功背後的方法論,題材絕對首當其衝。

怪物+災難,在國內鮮少。這是林珍釗和他的團隊在籌備之初,就想好的,一定要打市場題材空缺的點。眾所周知,近兩年的網大以魔幻、古裝為主,佔據了市場的大頭,直接導致的問題就是題材同質化嚴重,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成為了行業往前走的一大阻力。

既要打出市場差異化,又要符合中國觀眾需求,經過一番市場考量和大數據驗證後,《大蛇》的類型、定位基本明確。選擇了人人都知曉、都害怕的蛇,做了體積、功能性的變化。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B級片,將某一個元素從頭玩到尾,考慮到本土化,《大蛇》還專門融入了植物、其他的動物,比如食人花等元素。

不僅如此,為了呈現更加逼真的大蛇形象,打造最逼真陰森的冷血生物,林珍釗和團隊運用數字技術模擬、捕捉了很多毒蛇的動作,還對這一潛伏在叢林深處的巨型生物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再創作”,從蛇皮、鱗片、蛇頭、軀乾等各個方面進行了精心的描繪。三、四個月籌備基本都花在了《大蛇》後期技術上,關於小成本網大,如何處理好後期?他們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前前後後考慮了實景特效、輔助特效等,還做了一系列的實物演練。

談及影片最大的挑戰,林珍釗坦言還是在於拍攝。以往幾乎都是棚拍,光影可控。而《大蛇》,叢林拍攝,完全不一樣,靠氣象,靠自然光,能做的人為控制很少。拍了20多天,儘管還算在計劃內完成,但拍攝日常,至今回憶起來還是感慨萬千。據林珍釗描述,每天劇組就要將設備從山腳運到山上,人綁人、綁樹,擔心往下滑,包括在河道上拍,都難。

幸運的是,這些用心和不容易,最終換來了高票房。同時,投資回報率也是名列前茅,鋼彈725.48%。以小博大,從來都是網大的代名詞之一。那麽究竟《大蛇》是如何做到的,網大要如何控制成本?林珍釗也給出了他的答案。

如果與電影比,網大就一直都是小成本,但如果是網大自身比,也是分兩塊:高成本、低成本。預算的控制完全不一樣,但是相對的。比如:《大蛇》就是純碎的低成本電影,大概在700萬左右,三分之一的錢花在特效上,再有就是拍攝的器材上,不會省錢,要保障視覺上的衝擊。像演員就盡可能用對的人,不會砸很多錢。

而他口中目前最滿意的一部網大:《齊天大聖》(還未播出)則屬於高成本網大,林珍釗告訴網娛君,至少是在2018年上半年,投資最多的一部網大。這一部,相對來說,在演員上花錢比較多,邀請了很多明星藝人參演。這是他們通過對片子和市場作出的判斷。在視覺、特效、美術上,佔比也較重,試圖通過專業的、刺激的視覺效果和表演,助力網大市場發展,出圈。

一句話,關於控制成本,並非絕對。任何一個健康的電影成本結構,終究還是得分類型,不同題材的影片會有不同的成本維度。《大蛇》的成功,也印證了這樣的方法論,值得借鑒。

爭議回應:《大蛇》憑什麽?

過去三個月,《大蛇》一次又一次刷新網大紀錄。但,收獲名利場的背後,同樣讓《大蛇》充滿著爭議。

林珍釗絲毫沒有回避這個問題,在他心裡,《大蛇》是有遺憾的。“最大的遺憾是故事,觀眾的聲音一出來,的確給了我們很多的反思。“影片最開始明確的就是主打題材和玩元素,包括冒險、怪物、災難等核心詞匯,故事的整體表現力上不夠細膩豐富。再有,關於影片技術層面的準備不充分,導致影像視覺有小缺陷。

隨即,他又補充說到:“我自己都會有點懷疑,《大蛇》並不是我最好的一部作品。它越好我越覺得自己做的太不夠了。”但這也讓林珍釗多了幾分信心,因為這意味著《大蛇》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我們《大蛇2》在故事、人性等方面,做了很多的提升。“除了第一部有的元素,新增了感情矛盾衝突、更深刻的人性刻畫。

儘管做了多重維度的更新,但避免不了到時候的票房比拚。談及第一部5087.4萬的票房天花板,林珍釗覺得覺得有壓力,但更多是動力。一來,《大蛇》的數據還在繼續往上走,市場的反饋讓他看到了用戶對於該類型網大的需求;此外,他和團隊信心十足,他們要做的是,讓用戶實打實的看到《大蛇2》很明顯的進步。(目前,《大蛇2》已順利殺青,正在後期剪輯中。)

但同時,林珍釗也很清楚市場的遊戲規則。現階段的網大,要做到真正的商業與藝術完美融合,難度系數幾乎是100%。誠然,每部片子都有它的使命。在網娛觀察看來,一定程度上來說,《大蛇》的出現,是帶著打破網大題材同質化、求穩、缺乏創新的使命而來。這一階段,市場需要一部“大蛇“,推開一路上的妖魔鬼怪,往前走;用戶需要一部”大蛇“,重拾關於網大的好奇和無限可能性。

利益使然,《大蛇》的高票房依舊讓不少玩家跟風,拍起了災難題材。對此,林珍釗表示,這個類型是互聯網需要的,我們只是開發了這個題材的冰山一角。我們其實不介意有更好的團隊深耕這個題材,擔心的是大家僅僅是消耗這個題材。然後觀眾和市場又對這個類型失去信心,重蹈之前魔幻類題材的覆轍,“其實魔幻題材也有拍的好的,但拍的不好的太多了,久而久之,大家就一概而論了“。

這也是互聯網一直存在的問題:都怕失敗,缺乏創造。從這個維度上來看,《大蛇》帶來不僅僅只是票房上的新突破,還有故事題材的啟發,不跟風,也能行。探索出新知,結果好壞,互聯網用戶都能最迅速、最直觀的給予反饋。

顯然,《大蛇》趕上了這個風口,且風還在繼續吹,《大蛇》的神話也還在繼續。

林珍釗和眾樂樂的網大元年

嚴格意義上來說,《黃飛鴻之南北英雄》才是林珍釗在今年網大的成名作。

這是一部處處與《大蛇》不同的影片。主打武俠、動作,黃飛鴻擔任主演,更是釋放了濃濃的俠義精神,把觀眾拉回了多年前。

最終,《黃飛鴻之南北英雄》斬獲近2000萬的票房,還成為愛奇藝迄今為止,分銷海外最成功的網大。一部成名作,一部問鼎票房冠軍,在這中間,還有一部《狄仁傑之幽冥道》,不過,這一次,林珍釗的title是監製,導演黃河是其公司眾樂樂的得力導演。不論是口碑還是票房,在2018上線的幾十部“狄仁傑”系列中,絕對也算得上是名列前茅了。

三部影片,斬獲1億票房,如此傲人的成績,林珍釗自然是滿意的。在此之前,他和他的團隊,長期深耕於微電影。早年的《為了榮譽開槍》、《希望樹》等作品獲得了很多的榮譽。

公司開始首次觸網大,是在2016年5月,同樣也是由黃河導演的《筆仙大戰貞子2》,一經上線,便成了當時的榜首。彼時,林珍釗正在拍攝網劇《國產大英雄》。

經過兩年的市場觀望和儲備後,他帶著三部大片,正式全面進軍網大。一方面,明顯可以看到,林珍釗的導演風格——跨度大。不同題材、不同類型、不同等級的投資體量,但結果都有很成功的一面。

對於其中的奧妙,林珍釗笑言,“大概是因為我看電影雜,每個類型都喜歡”。這樣的習慣養成是從微電影開始,某一個階段會特別喜歡一個類型,然後去研究,完成,每拍一個新類型,都是一次有意義的突破和改變。從喜劇片、到溫情片、勵志片,再到現在的災難題材、武俠古裝題材,皆是如此。他們追尋的是要有新研究,新視覺,才有可能收獲新觀眾。他始終相信,如果骨子裡真的熱愛電影,就自然而然會做好。

不僅如此,背後還得益於他有一個志同道合且十分靠譜的班底。令人詫異的是,這個團隊僅12人,他笑著說道:“應該是網大裡面最少的。”大部分是從前和他一起拍微電影的團隊,大家形成了多年以來審美和認知上的雙重默契。

進軍網大,在商業和口碑方面的平衡,也成了林珍釗和團隊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但他不覺得是一種妥協,“我覺得是要明白,網絡電影現階段,無法面面俱到。”他看的很透徹,坦白說,《大蛇》要達到口碑,並非不可以,但它需要強大的商業和時間來支撐。網大當下,應該是要考慮好能夠做到哪一步,在於如何取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把握不好節奏,哪怕是很好的創意,半年過後基本也就過時了。

如今,在市場上走了一圈,他們在選擇項目時,也更加多了一些思考。開發新類型依舊是首選,如此一來,破圈的可能性會更大。他認為,每年8部,12個人,對於眾樂樂來說,就是比較好的狀態。

2018年做的電影,票房基本都在2000萬檔,這讓林珍釗信心十足。2019年,林珍釗和眾樂樂會繼續深耕網大,同時也會重點平衡口碑和商業性,做好品質和內容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據林珍釗透露,新一年有更大的衝刺。眾樂樂的A輪融資很快也會有新的消息,他直言:融資和創作一樣,一直在碰對的人,等對的資方,成就對的作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