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濕地之寶”面積急劇下降 專家呼籲留住它

沿著芳草叢生的江邊小徑,走向一望無際的蘆葦蕩。江風吹來,高大的蘆葦如海浪般起伏。抬腳之間,驚起一隻隻蝴蝶翩翩起舞。近日,石首河口蘆葦蕩,美麗的濕地景觀令人陶醉。

每年,蘆葦在春天抽芽初生、夏秋拔節快長,秋冬由青轉黃。11月初,人們將其收割,送往造紙廠。

望著已長到3米多高的蘆葦,石首洲灘管理局河口所所長李遠東卻是滿臉愁容,“往年這個時候,蘆葦早就拍賣了,今年卻沒一家企業願意訂購。”

3月15日,湖南省有關部門下發《洞庭湖區造紙企業引導退出實施方案》,2018年,環洞庭湖三市一區堅決退出製漿產能和落後造紙產能,2019年全面退出造紙產能。由此,專供湖南造紙企業的石首蘆葦“出口”被完全堵死。

不僅是石首,全省各地僅剩的12.6萬畝蘆葦都面臨同樣困境。“賣不了錢”的蘆葦可能被其他經濟作物取代,蘆葦面臨消失的危險。

蘆葦

省蘆葦協會發現,今年4月,已有地方開始大規模砍伐蘆葦,準備改種其他作物。

在長江大保護的背景下,最後的蘆葦蕩何去何從?這一問題十分急迫地擺在我們面前。

越來越陡的下降曲線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裡說的蒹葭,就是蘆葦,多美的畫面啊!”省蘆葦協會秘書長王怡攤開一張發黃的蘆葦土壤資源分布圖,“這是20多年前的圖,可以看到那時蘆葦在湖北分布有多廣泛。”

據統計,上世紀80年代,我省蘆葦面積高達103.4萬畝,2007年尚存42.2萬畝,到2015年,降至20.4萬畝。今年,僅剩下12.6萬畝。王怡說:“最近10年,下降的曲線越來越陡,速度越來越快!”

省造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頓志強介紹,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電子媒體的普及,文化紙需求量大幅下降。湖北文化及特種用紙2010年產量是87萬噸,2017年已降至29萬噸。

“這直接導致作為文化紙原料的蘆葦快速失去經濟價值,眾多洲灘蘆葦蕩濕地被圍堰開墾,用於種植經濟作物。”省蘆葦協會老會長蔡明星說。

以洪湖為例,2008年,北洲站4500畝蘆葦改種速生林。2009年起,白斧池站8500畝葦洲被分批開發。2015年,泥洲站6500畝葦洲種植竹柳。洪湖蘆葦總面積由4.4萬畝萎縮至2萬畝。

石首蘆葦面積則從高峰時的6.3萬畝,下降到現在的2.5萬畝。嘉魚1.9萬畝蘆葦改種其他作物,僅剩0.6萬畝。

江陵、松滋、警察、枝江、漢川等地的蘆葦,近些年消失殆盡。

2010年,省政府原參事、省經信委原巡視員朱光才曾向有關部門提交《關於加強蘆葦資源保護的建議》。“那時蘆葦下降非常快,年減少10%以上,只有33萬多畝了,我非常著急。”朱光才當時斷言,照此下去,10年內湖北的蘆葦資源將全部毀滅。

“現在竟然只剩12萬多畝了。”朱光才不希望自己一語成讖。

僅剩的蘆葦面臨大考

據省蘆葦協會調查,目前,我省大片蘆葦所剩不多,分別為監利4.5萬畝,石首2.5萬畝,蔡甸2.2萬畝,洪湖2萬畝,仙桃0.8萬畝,嘉魚0.6萬畝,主要分布在長江及其支流的洲灘。

洞庭湖區造紙企業退出製漿造紙產能,我省又沒有蘆葦造紙生產線,這些蘆葦的去留面臨嚴峻大考!“我們每年都是‘賣青苗’,蘆葦出苗的時候就一次性拍賣給企業。主要供給湖南嶽陽、沅江的造紙企業。”石首市洲灘管理局局長曹偉介紹,今年春節過後,石首將蘆葦資源掛上政府公共資源交易平台,迄今沒有一家企業來認購。

石首河口蘆葦場管護蘆葦面積有1.15萬畝。李遠東說,今年的蘆葦種植管護費都是借的,如果賣不出去,會直接影響蘆葦場員工的生計。

監利縣蘆葦管理站站長羅立紅憂心忡忡,“我們的蘆葦都承包出去了,承包期在5年以上,用途是造紙。明年3月就有3萬多畝到期,後期沒人續包。”

洪湖市的2萬畝蘆葦,大部分承包給企業,市蘆葦管理總站站長楊秋幸說:“承包企業已明確表示到期不再續包。”

蔡甸沉湖濕地的2.2萬畝蘆葦,目前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退化萎縮。

仙桃蘆葦雖被納入沙湖國家濕地公園,但由於經費落實不到位,保護已難以為繼。

王怡說,湖北最後的蘆葦蕩,正面臨一場“生死劫”。

專家呼籲留住“濕地之寶”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研究員李建強介紹,湖北的蘆葦是“南荻”,是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獨特優質物種,其生態價值是意楊等外來物種無法比擬的。蘆葦蕩繁茂靜謐,乾濕兼備,便於水鳥、哺乳動物、爬行動物等藏身棲息,是它們生活的家園。初步統計,在長江沿岸蘆葦濕地生存繁衍的水陸野生動物有140余種,珍稀的麋鹿就生活在石首長江灘塗的蘆葦蕩裡。“保護蘆葦資源就是保護生物多樣性。”

李建強還說,蘆葦是最好的水質淨化植物,可謂“濕地之寶”。它能大量吸收水體中的汙染物,特別是對氮磷等有機質和重金屬具有強大的吸附、轉化、降解作用。蘆葦生態濕地被稱為是天然的大功率汙水淨化系統。“保護蘆葦就是保護濕地。”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副研究員閆娟說,蘆葦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是防洪保安全的重要植被。蘆葦大多生長於洪泛區,植株高大密集並有盤根錯節的龐大根系群,能減緩岸邊洪水的流速和波浪對防洪堤的衝擊力,防止洪水對河岸、堤防的侵蝕。“保護蘆葦,就是保護長江。”

目前,很多洲灘被當做土地資源在利用,而沒有作為濕地資源來認識和保護。在多方利益驅動下,洲灘蘆葦濕地成為最易受傷的對象,生態功能處於崩潰邊緣。大量蘆葦蕩被改種意楊等速生經濟林,或者直接圍堰改造成了農田,在開發中土壤逐漸硬化、板結,地力退化,已完全不適合蘆葦生長。“更重要的是,蘆葦蕩被侵佔後,形成了各種利益主體,有的甚至已經變更土地性質,被永久性侵佔。”省蘆葦協會秘書長王怡說。

5月15日,省委通過的《關於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 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品質發展新篇章的決定》指出,加大長江生態修複力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扎實開展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和修複。“實施濕地保護和生態修複,是長江大保護的題中應有之義。僅剩的12萬多畝蘆葦不能再毀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桑濤等專家呼籲。(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