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此“人來人往”,京東要幹啥?

2018年,京東過得很艱難。為應對挑戰,京東決定做兩件事。第一,末位淘汰10%的高管,放權給業務板塊,積極推動“小集團大業務”轉型;第二,擴招1.5萬名員工,其中1萬人將去京東物流,推動集團從“賣商品”轉向“賣服務”

京東集團日前宣布,2019年將擴招1.5萬名員工。而就在一周前,京東剛剛確認,2019年將末位淘汰10%的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這意味著將有近10位高管被淘汰。

此前,末位淘汰高管的消息已經引起不小反響。雖然說企業末位淘汰很常見,但10%的比例卻著實不尋常,幾乎觸及了一般企業末位淘汰的上限,更何況淘汰的還是高管。這不禁讓人懷疑,京東的日子是不是有些太難過了?

對此,京東官方給出的理由是京東正在積極推動“小集團大業務”轉型,旨在盤活資源、充分發揮組織活力,為多元業務發展保駕護航,實現有質量的增長。

京東當前的艱難有目共睹。京東集團董事長兼CEO劉強東在2019年內部新春賀信中毫不諱言地表示:“2018年對我本人、我的家人以及公司都是異常艱難的一年!”這一年,京東活躍用戶數首次下降,營收增速逐漸下滑,更別提因“天災人禍”大幅縮水的京東市值了。

京東零售子集團CEO徐雷也坦言,京東的組織能力和行為方式出現了問題,客戶為先的價值觀被稀釋,“部門牆”越來越高,沒有統一的經營邏輯,對外界變化的反應速度也越來越慢。京東由一名行業顛覆者變成了被挑戰者,但思想上和機制上都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

因此,早在公布末位淘汰高管前,京東就已經開始尋求更有質量的增長途徑,其中最重要的舉措就是全面開啟從“科技零售”到“零售科技”的轉型。

科技零售和零售科技,乍一看不過是兩個詞的順序顛倒了一下,不過內在的差別卻不小。其核心內涵在於,“賣商品不賺錢,賣服務才賺錢”。說得更直白一些,無論零售有多麽高科技,都無法幫助京東走出困境,未來的京東得學會為其他企業和行業提供高科技服務。

眾所周知,京東有兩大核心優勢,一個是物流,一個是用戶。

如今,京東已經把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機等高科技和物流結合起來,使京東物流變成了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並向全球輸出。京東此次要擴招的員工中,有1萬名正是為京東物流定向招聘的。當然,這種智能化物流模式需要的不僅僅是快遞員,還包括人工智能算法、物聯網、大數據、無人駕駛等領域的專業人才。

同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把用戶資源“吃乾榨淨”後,京東原來單一的零售業務不斷生長出新的分支,並逐步覆蓋金融、物產、保險等領域。眾多業務共同組成了京東雲公司,集團業務日趨多元化。

弄懂了這兩大核心優勢的變化和從“賣商品”到“賣服務”的轉型目標,也就不難理解京東為什麽在官方回應中強調“小集團大業務”了。未來,業務板塊的權力將越來越大,甚至變成“獨立作戰軍團”,以充分釋放活力、盤活資源、開源節流。

2018年末,京東開展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以客戶為中心將業務劃分為前中後台,並新增了多個業務部門。在同樣的時間點,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也陸續完成了組織架構調整。從業界巨頭們幾乎同步的舉措中可以窺見,客戶需求變化、商業模式演進等並非京東一家面臨的困境,而是行業巨變的縮影。

2月26日,在京東商城升級為京東零售子集團後,徐雷在消費品事業部合作夥伴大會上宣布,京東商城將在商業模式、生意鏈條和目標用戶三方面重新開展戰略定位和設計。具體來看,商業模式要從開放式貨架向全零售形態轉變,生意鏈條要從“商品”向“商品+服務”轉變,目標用戶要實現全覆蓋。

顯然,無論是對高管的末位淘汰,還是擴招基層員工,或是京東零售子集團走到台前,這些變化無不圍繞一個核心,即提升用戶體驗。可以說,只有解決了怎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把最好的產品送給最合適的用戶的問題,才能在當下不斷變化的經濟發展大環境中找到新動力。

(經濟日報 記者:黃鑫 責編:張葦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