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公孫瓚麾下有一支勁旅,令烏桓匈奴聞風喪膽,卻被袁紹殲滅

受小說演義影響,公孫瓚在原著中的存在感並不是太高。除了他曾是關東聯軍的十八路諸侯之一以外,不少讀者對其的印象,恐怕也是公孫瓚屢次對劉備的提拔了吧。值得一提的是,公孫瓚和劉備都是漢末名將盧植的學生,兩人是真正的同門師兄弟。而公孫瓚雖然在演義中並不出采,但他在歷史上的威名,可謂是人盡皆知。

當曹操還在兗州守著自己的老巢規劃路線之時,公孫瓚便已經在幽州盛名鵲起。在當時的中原地區中,公孫瓚是足以和袁紹扳手腕的存在。不僅如此,公孫瓚在北方胡族中的名聲,也是如雷貫耳;因為有一支叫做白馬義從的輕型機車部隊,助公孫瓚真正的名震北疆。

白馬義從的來歷——克制胡人鐵騎

公孫瓚雖然是出身世家,但他的母親卻是一個婢女。因而在公孫瓚成年之後,他非常的痛恨那些“衣冠子弟”,也不願意利用家族勢力。公孫瓚還是非常有魄力的,他很快便因為作戰勇猛,得到了朝廷的賞識。

據《三國志·公孫瓚傳》記載,漢靈帝光和年間,涼州附近有賊軍作亂。於是朝廷便給公孫瓚調撥了三千幽州鐵騎,令其前往邊境討賊。公孫瓚來到北疆之後,因素有軍功,被擢升為中郎將,“與胡相攻擊五六年。”正是在這段時間裡,公孫瓚才逐漸意識到了輕型機車兵的重要性。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公孫瓚從麾下義從中挑選出了善射且身經百戰的一批士卒,組成了後來的白馬義從。

據《後漢書·公孫瓚傳》記載:“ 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從漢末角度來看,白馬是六到七歲左右青馬褪毛之後形成的一種特殊膚色。公孫瓚便是因為喜歡騎這種馬,故而時人稱之為“白馬將軍”。白馬義從無論是馬匹、士兵還是兵器盔甲,都是公孫瓚精心準備。在後者與胡人的交戰中,白馬義從憑借突出的機動性能,成為了公孫瓚手中的一把利刃。

白馬義從的戰績——大破胡人黃巾

白馬義從的出現,也是公孫瓚名震北疆的開始:“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乃畫作瓚形,馳騎射之,中者鹹稱萬歲。虜自此之後,遂遠竄塞外。”白馬義從計程車兵不僅善雲遠程射箭,而且在近戰方面,也多類似於胡人短兵相接。公孫瓚本人在作戰之時,便剽悍異常。《三國志·公孫瓚》說他“乃自持矛,兩頭施刃,殺傷數十人”,而主帥這麽悍勇,其麾下的白馬義從也自然是近身搏殺的好手。

在公孫瓚佔據了幽州以後,白馬義從北疆轉到了中原地區,更是虎入羊群,所向披靡。甚至,有人將白馬義從稱為東漢末年的第一輕騎部隊。據《三國志·公孫瓚傳》記載,當時黃巾軍有一支余黨想與黑山軍聯合,而公孫瓚則親率麾下白馬義從前去阻擊,“逆擊於東光南,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

從上述事跡來看,白馬義從最大的一個優點還在於——這支輕型機車部隊非常有組織性。一般在作戰之前,公孫瓚總會憑借其高明戰略眼光,迅速找到敵軍的薄弱之處。然後白馬義從的任務,便是精準還有效地直入敵軍腹地,然後輕易撕裂地方陣營。常年在北疆之時的馳騁,也讓這支部隊在進入中原之後,威名更勝從前。

白馬義從的覆滅——臨戰終遇克星

一山不容二虎,隨著幽州公孫瓚的壯大,佔據冀州的袁紹也坐不住了。再加上兩人仇怨已深,中原早期最大的兩大軍閥,終於展開了激烈交鋒。公孫瓚這個人,做事隨心所欲,還有點特立獨行。他不僅看不起袁紹這樣的“衣冠子弟”,而且對治下的百姓,也不太友好。因而公孫瓚儘管在交戰前期處於了上風,但他最後還是敗給了袁紹。而界橋之戰,便是公孫瓚受創最為嚴重的一戰。經此一役,白馬義從全軍覆滅,公孫瓚失去了主動進攻的能力。

“瓚每與虜戰,常乘白馬,追不虛發,數獲戎捷,虜相告雲:‘當避白馬’。”或許是白馬義從的威名太盛,以至於公孫瓚沒有及時的預判敵人實力,便貿然一道命令,將其送進了鬼門關。界橋之戰中,袁紹手下大將麹義帶著麾下八百先登,來到了界橋駐守。不幸的是,白馬義從這支以輕型機車善射見長的部隊,最終覆滅在了先登死士手中的重弩之下。

據《後漢書·公孫瓚傳》記載:“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盾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雨發,所中必倒。”不難發現,白馬義從的覆滅不僅是因為遇到了克星;而且還是公孫瓚的輕敵盲目的自大心理以及對戰局的錯誤把控。經此一役,公孫瓚的軍隊也無法再對袁紹進行有效攻擊。不久之後,一手成立了白馬義從的公孫瓚,也最終敗亡於袁紹之手。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