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弟”接連抱緊南京 合肥:我不要面子的啊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劉豔美

進入都市圈時代,“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是大勢所趨。一邊是大城市加速“跑馬圈地”,另一邊則是小城市躍躍欲試,擔心錯過這班發展快車。

6月27日,《馬鞍山日報》刊發《馬鞍山市人大常委會關於支持和保障南京都市圈共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合作示範區的決定》。其中透露,將會同南京都市圈其他城市加快修編《南京都市圈區域規劃》。

身處合肥、南京兩個都市圈的馬鞍山,再度舉起“融入南京、對接南京、服務南京”的大旗。而同處蘇皖交界地帶,尚未被納入二者範圍內的蚌埠,則顯得更為“心急”。

5月,蚌埠頒布《深度對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全面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方案》,提出要“爭取成功加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發展協調會、G60科創走廊”。緊接著,不久前,蚌埠市發改委負責人一行赴南京發改委,對接蚌埠市整體加入南京都市圈有關事項。

兩座城市接連向南京靠攏,令許多網友調侃:“考慮過合肥感受嗎?~”

網友評論:

@燒餅夾裡脊:找省會大哥謀生路怎麽了

@少年Win94:沒毛病老鐵,上一個相信合肥的城市,巢湖已經在地圖上找不到了

@團團是隻加菲貓:說真的,我在南京遇到安徽人的幾率比遇到江蘇人的幾率大得多,一問全是滁州馬鞍山蚌埠的

@黒皮蛋_Aries:挺好的,靠合肥不如靠南京

@何烏一:合肥:給我點面子好不好

對於身處“夾縫”中的城市而言,擁抱南京還是回歸合肥,是一道需要取捨的選擇題。而對南京和合肥而言,要論勝負還為時尚早。

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空間格局示意圖 圖片來源:《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

向南京靠攏

1667年,一條省界線將安徽從江南省劃出。此後,跨出省界還是留守省內,一直是安徽城市的“心結”。

事實上,在合肥被定為安徽省會前,很長時間裡,南京一直是安徽這片區域的實質省會。且不論曾經的江南省省府,即便安徽建省合肥上位之後,南京仍然與它們保持緊密聯繫。

從歷史中走來,南京與合肥在安徽城市中的影響力比拚延續至今。到2001年,南京提出“都市圈”概念,馬鞍山、滁州、蕪湖等市的歸屬問題一度掀起不小紛爭。從此,這成為兩市競爭的新“陣地”。

在與南京深度對接同時,這些夾在南京與合肥之間的城市,與合肥的“親密度”仍顯不足。

由於安徽南北向跨越多個地理區域,區域劃分十分明顯:有以淮河文化為代表的皖北區域,以長江皖江文化為代表的皖中區域,還有以新安江文化為代表的皖南徽州區域。南京的存在,讓安徽省內分化更加明顯。

一位池州朋友告訴城叔,由於同屬長江流域所在城市,儘管池州並不緊鄰南京,但比起合肥,她仍然對南京更有認同感。

同樣,在馬鞍山工作的洪望(化名)對兩城的關係也感覺格外明顯。洪望說,與合肥相比,馬鞍山與南京之間的交通聯繫更為緊密。甚至,馬鞍山市區距離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的距離比南京市區還要近。

“馬鞍山到南京很方便,坐高鐵17分鐘就到了,去合肥還得從南京轉車。”她說:“周末想去南京吃點好吃的,基本上是說走就走、當天來回,而儘管合肥是省會,我從小到大都沒去過幾次。”

交通構成蕪滁馬三市“親南京、遠合肥”的一個側面。統計顯示,從南京到馬鞍山、滁州的高鐵最短運行時間均在20分鐘以內,南京到蕪湖也僅需半個多小時,新建的城際軌道還將把南京到滁州的時間縮短到10分鐘。去年,馬鞍山、蕪湖等市甚至提出,將推動與南京地鐵對接,讓家住安徽的“跨省上班族”更加便利。

2016年,合肥都市圈姍姍來遲。有人認為,這意味著蕪滁馬回歸合肥都市圈。即便如此,三市與南京都市圈的融合仍在深化。

去年,馬鞍山與南京建立合作工作機制。比如,在規劃層面,為更好與南京合作,馬鞍山推動毗鄰地區的規劃修編,調整市域空間格局和用地布局;此外,組織編制《馬鞍山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亦對照南京國省乾線規劃進行。

合肥有機會嗎?

城市格局是用腳投票的結果。作為全國唯一一個跨省都市圈,不久前,恆大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十大最具潛力都市圈,2019》專題報告指出,由於南京都市圈記憶體在東強西弱特徵,最大受益者一直是安徽三市。

一個例子是,與幾座城市發達的製造業相匹配,南京擁有大量科教創新資源。通過總部-生產基地等模式,滁州高教科創城、馬鞍山寧丹產業園等實現發展。

事實上,馬鞍山本地也發出過類似聲音。馬鞍山市委黨校副教授沈潔分析稱,南京產業呈現快速“退二進三”趨向,產業和資源正在向外轉移,從產業發展規律、企業戰略布局上考量,異塵餘生到馬鞍山是大勢所趨,“產業是寧馬協同的關鍵所在”。

而若比較安徽省內城市經濟規模,蕪湖、滁州、馬鞍山三市均位列前五名。

2018年安徽各市GDP及人口數據(根據各市統計公報整理) 製圖:城市進化論

位於省際交界地帶,往往意味著遠離經濟核心區,城市不得不選擇“自力更生”。然而蘇皖邊界正好與此相反——依賴南京區域異塵餘生能力,聚集起大量經濟相對發達城市。

這些城市作為安徽省內“優等生”,合肥自然不想放棄與其合作機會。而對於在省內首位度不足的南京而言,這種合作顯得更加急迫——要提升區域異塵餘生帶動能力,南京需要更大的合作空間,三座城市恰為其提供了產業布局和人才合作的土壤。

目前來看,在經濟、科研等領域更具優勢的南京,似乎更讓這些城市“傾心”。但上升勢頭十分迅猛的合肥,正給南京帶來無形壓力。

從GDP來看,2006年剛剛超過1000億元的合肥,2018年GDP達7822.91億元。有人統計,合肥是自2000年以來GDP增量最多的省會。

在安徽相對薄弱的交通領域,合肥也在加快發力:去年,合肥都市圈區域交通一體化規劃編制工作啟動,將建設以合肥為中心,以合六、合滁寧、合淮、合安、合杭為主軸的城際交通網絡,基本形成“1小時通勤圈”和“30分鐘生活圈”,滁州被納入該範圍之中。

去年,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定位,讓合肥再上一個台階。有分析認為,面對省內蘇錫常等強勢城市,南京對內異塵餘生帶動有限,尋求省外合作將能夠找到一線生機。在此情形下,合肥的發展很可能重塑長三角城市競爭格局。

不過,國家發改委規劃司有關官員此前在與城叔交流時,曾談到另一種思路——一座城市同時屬於兩個都市圈是可行的,關鍵在於如何合作,同一個城市也可以根據不同需要來選擇不同都市圈。“你可以與A城合作產業,與B城合作生活服務,怎麽合適怎麽做,這是‘自然而然’的。”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