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牙齦上長疙瘩 不一定是小事

近半年來,68歲的魏阿姨牙齦時常疼痛、出血、潰瘍,一直按照牙齦炎治療。最近,魏阿姨的牙齦上又長出一個小疙瘩,到醫院診治,醫生取出一塊牙齦組織做病理檢查,檢查後發現竟是牙齦癌,立即為她做了手術。

牙齦癌可在牙齦上出現腫塊,許多人以為牙齦上長出的小疙瘩沒什麼大事。其實,這可能是牙齦癌的早期癥狀。這個時期如能抓緊治療,預後還是很好的。

牙齦癌早期可能在牙齦上發生潰瘍狀、乳頭狀或結節狀的腫塊,容易出血。如果擴展到牙槽突,會使牙齒髮生疼痛、鬆動或脫落,繼續發展會侵犯周圍組織,造成面部腫大,影響咀嚼食物,出現張口困難。當繼發感染時,可以產生劇烈疼痛,並引起局部出血和臭味。

凡有原因不明的牙齦腫塊、糜爛或牙痛伴有牙齒鬆動,拔牙後創口長期不癒合,或牙齦上出現彈坑狀(火山口狀)潰瘍,尤其是年齡在40歲以上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口腔科檢查;平時不可輕易或隨便用手指、牙刷等摳牙齦上新生的腫塊,以免引起感染,加重病情。

別把牙齦癌當成牙周炎

早期牙齦癌和牙周炎的癥狀相似,都會產生牙齒鬆動和牙痛,但二者發生的原因有本質上的不同。牙齦癌主要表現為牙齦黏膜增殖變厚並有形成潰瘍的傾向。而牙周炎的主要癥狀是牙周袋溢膿及齒槽骨吸收,牙齦腫脹,黏膜光滑而無增殖性表現。臨床上有不少病人將牙齦癌當成牙周炎而拔掉牙齒,以致拔牙創面不愈,加速腫瘤增長。

長期慢性刺激是牙齦癌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如吃過熱或辛辣食物,大量吸煙、飲酒,殘留在口腔內的殘根、殘冠,不合適的假牙、牙托等的慢性刺激。

預防牙齦癌,要注意口腔衛生,應半年或一年定期到正規醫院口腔科檢查,及時消除一些不良的慢性刺激因素,如拔除殘根、殘冠、錯位牙,磨掉銳利牙尖,去除不合適的假牙等。改變進食過燙的習慣,少吃辛辣食物,戒除煙酒,減少有害物質的接觸。如果發現口腔內有紅斑、白斑、扁平苔癬和長期不愈的慢性潰瘍,應提高警惕,嚴密觀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