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安徽手工裝裱師傳承工匠精神三十年 如今月入過萬

如今,在書畫市場上,多數書畫作品都靠裝裱機來進行,在這個機器裝裱成為時尚的年代,手工裝裱似乎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但在安徽省亳州市區青龍街,就有這樣一位手工裝裱技師,傳承工匠精神,三十年如一日,維護著手工裝裱技藝的尊嚴,讓更多書畫得以展現原有的價值。

今年55歲的趙付祥,曾經是一名酒廠工人,但他愛的卻是裝裱書畫的技藝。早些年,趙付祥拜在一名當時在安徽亳州小有名氣的四川裝裱司機門下潛心學習,出師後自己開了一家手工裝裱店一乾就是30多年。30年來他每一天都重複著一樣的工作,每一道工序從沒有增減,以至於名聲遠播。經過他刻苦經營,從最早僅能靠手藝維持生活,到目前月入過萬,老趙說他能滿足。

“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做就難。”師父評價手工裝裱的一句話,一直被趙付祥牢記心中。“裝裱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圖上的這些家夥事跟著趙付祥已經30多年了,這是他吃飯的家夥,用著習慣了可捨不得換。

托片、方心、鑲活、覆背、壓光、按杆等諸多步驟,哪一步做不好都不行。”趙付祥說,裝裱字畫有50多道工序,手工極其複雜,要想把字畫裝裱好,一道工序都不能少。圖為用原石做啞光。

漿糊製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裝裱後書畫的保存時間,這個配方和手藝是他多年來掌握的獨家秘笈。

“好的作品需要精心的裝裱來延續生命,現在大家都喜歡機器裝裱,畢竟機器裝裱速度快,成本低。市場上對裝裱的需求量很大,而手工裝裱耗時長費力。”談起自己的這門手藝,趙付祥毫不掩飾對手工裝裱技藝繼承的擔憂。圖為上牆這道工序是他多年積累的技術活。

他說,手工裝裱日漸沒落是有主客觀原因的,一方面,這門技藝工序複雜,學習耗時長;另一方面,這門技藝的學習需要很強的耐心,而現在的許多年輕人缺乏這種耐心”。

趙付祥為了了解書畫作品,他八十年代就開始收藏珍本隸書以及絕版的書法近千本。

閑暇時,趙付祥也喜歡寫寫字,他的書法作品也曾多次在各種展覽中獲獎。

趙付祥堅定地認為,手工裝裱自有其存在的價值,它具有機器裝裱不具備的優點,“手工裝裱比機器裝裱更具質感,尤其是山水畫,機器裝裱往往無法體現它們的獨特韻味。” 圖為趙付祥向筆者展示他剛裝裱好的一個隸書字體書法。更多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黑土影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