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光皇帝為何長得瘦骨嶙峋?春節大餐只有5個菜

如果把清朝12個皇帝(含末代皇帝溥儀)的頭像,全部放到一起,我們會很容易地辨認出道光皇帝。這是因為道光皇帝太瘦了,兩個腮幫子深陷,給人感覺一種“尖嘴猴腮”的感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瘦成了一道閃電”。

為什麽其他清朝皇帝個個都是天庭飽滿,只有道光皇帝如此瘦骨嶙峋呢?

這或許與道光皇帝過於節儉的生活方式有關。

道光皇帝的節儉,是很出名的。他還沒做皇帝前,就經常派人到外面買燒餅,兩口子就著燒餅下白開水。這哪裡是養尊處優的皇子,分明是攢錢討媳婦的農民工啊。

道光皇帝即位後,立即在宮廷裡推行勤儉節約之風。他下了一道死命令,內廷每年用度不能超過20萬兩銀子。

20萬兩銀子是一個什麽概念呢?

據《大清會典》記載,光緒年間,內廷每年的開銷為四、五百萬兩白銀。這就是說,道光皇帝時期內廷每年開支還不到光緒皇帝的一個零頭。毫無疑問,這麽點錢是不夠用的。內務府只能拚命節省著花錢。內廷嬪妃們,不再像以往那樣,動不動就添置新衣服;甚至連皇后,都不得不將破舊的衣服縫縫補補,再穿一段時間。

一次,皇太后過大壽。道光皇帝怕花錢,下聖旨說:“天子以天下養,只須國泰民安,便足以盡頤養之道。皇太后節儉垂教,若於萬壽大典過事鋪張,反非所以順慈聖之意。萬壽之期,只須大小臣子,入宮行禮,便足以表孝敬之心,勿得過事奢靡,有違祖宗黜奢崇儉之遺訓。”

大臣們心領神會,紛紛表示,皇太后過大壽所需費用,全部由大臣籌集,不動用內務府一分錢。道光皇帝很高興,放手交給大家去辦。於是,清朝就有了一個“眾籌”的萬壽節。

春節,是所有人共同的節日。再窮的人,到了春節也得吃點好的。這不,連地主黃世仁的佃農楊白勞,也要在春節到來之際,買兩斤白面,送給女兒喜兒一根漂亮的紅頭繩。那麽,到了春節,道光皇帝會不會對自己好一點?

沒那回事。

據一份禦膳房檔案記載,有一年大年初一,道光皇帝的早膳目錄如下:“燒湯煮餑餑一品,羊肉絲酸菜鍋子一品,溜鴨腰一品,鴨丁炒豆腐一品,雞蛋炒肉一品。”數來數去,總共只有5個菜。

而在道光七年(1827年)的除夕,道光皇帝的早膳則是:“鴨子白菜鍋一品、海參溜脊髓一品、溜野雞丸子一品、小炒肉一品、羊肉燉菠菜一品。”依然是雷打不動的5個菜。

也許你會說,這5個菜雖然數量比較少,可都是肉食,屬於實打實的“硬菜”,也不算寒磣了。其實,滿族人以遊牧起家,從來就是以肉食為主食。這些肉食,在滿族人的目錄裡稀松平常,就像北方人的餃子一樣。當時許多地主人家的年夜飯,都遠遠比這更加豐盛吧。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到了清朝末年,末代皇帝溥儀仍然保持著奢侈的生活。溥儀自己在《我的前半生》裡記載,他的飯菜是這樣安排的,“平日菜肴兩桌,冬天另設一桌火鍋,此外有各種點心、米膳、粥品三桌,鹹菜一小桌。”這就是說,平時溥儀飯菜主食加起來有6桌,冬天則多1桌火鍋共計7桌。

道光皇帝對自己太“狠”了,還波及到普通宮女。

在道光皇帝即位之前,內廷會在禦膳之外,多準備4份食物。2份賞賜給大臣,2份賞賜給宮女。道光皇帝為了節約開支,將賞賜給大臣宮女的禦膳全部取消。大臣們到還沒什麽,宮女們的日子可就苦了。這樣一來,不到逢年過節,她們甚至連肉都吃不到一口。

道光皇帝費盡心思,勤儉節約,終於把自己搞得瘦骨嶙峋。

【參考資料:《清朝野史大觀》《我的前半生》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