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騰訊的8年,我的職業思考

來源:騰訊ISUX(ID:tencent_isux)

作者:Yuguo,在ISUX成長起來的產品設計師,騰訊微雲的設計負責人,撰寫了《Web全棧工程師的自我修養》一書,翻譯了《響應式Web設計全流程解析》和《眾妙之門3》。

1

今年是騰訊20周年,我也剛好在ISUX滿8年。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在同一家公司工作8年。因為4年足以讀完大學,6年能讓小孩讀完小學,8年漫長得不可思議。

2010年,我剛畢業,加入騰訊。那一天,學生思維的我,不免以學生的尺度定計劃:三年的時間,我應該足夠從這一所“社會大學”畢業吧。

因此,我追趕時間,以這個截止日為目標,學習高效地完成工作、沉澱方法論、分享和帶新人。

我一開始積極響應需求,後來主動找事情做,一步步從助理UI工程師晉級到高級UI工程師。我低著頭,做事情非常“用力”,自信能把交給我的事情都做得很好。

我的部落格文章80%都是頭三年寫的,現在回頭看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持續想和寫才能提高。反過來說,要是現在還覺得好,那才糟糕。

2

2013年,三年之癢。我成為團隊中比較核心的骨乾,日常工作變得沒有挑戰,考評時連續“優秀”跟“超出預期”拿到手軟。不過,我迎來新的挑戰。

那時,我的長官問我以後的發展意向,是想繼續研究技術深度,還是管理團隊。我說如果有機會,盡量管理團隊吧。

因為以我的理解,這個問題就像“給你加工資,好不好啊”一樣。學而優則仕,骨乾不去長官團隊,可能有點不負責任(現在想來有點自戀,呵呵)。

給了長官這樣的答覆之後,我想,怎麽才能長官好一個團隊?應該是要有更強的專業能力吧。

我早在大一就架設了自己的獨立部落格,在上面寫很個人的日誌。因為沒有定製目標和衡量標準,寫了幾年感覺也提升不大,只能認為是純粹的愛好。

現在我開始把它作為提升專業能力的工具,除了記錄自己的想法,也會翻譯一些國外優秀的用戶體驗文章。因為一直讀原文,所以英文閱讀能力也一直在提升。

翻譯越來越多,後來機緣巧合就給郵電出版社翻譯了《眾妙之門3》和《響應式Web設計全流程解析》這兩本書。

除了翻譯優秀的國外文章,我還想創作一些原創文章。2014年2月,我加入“豆瓣專欄”計劃,創建了《談談全棧工程師》專欄。專欄計劃要求作者每周寫一篇超過3000字的文章,結束後獲得200元鼓勵金。我就像一個缺乏運動的人,強行把自己推入馬拉松賽道。

我開始起步時寫得很業餘,錯別字、口水話、病句、缺主語、一逗到底、嘮嘮叨叨、層級和順序不對……那也還是要寫。幾個月後,20篇文章的專欄完結了,我的文字水準穩定從30分提升到50分,接近及格。

因為專欄內容相對新穎(可能是國內首批系統寫“全棧工程師”的思考的專欄),慢慢積累一些讀者並每周追看。讀者寬容並熱情地在評論區給我糾錯。

後來,人民郵電出版社的責編在豆瓣上看到了我,就約我寫稿。他說我寫的東西已經很多,也有一些脈絡,可以再整理一下出書。

又是一個新的挑戰。

那就答應再說吧。

寫書的過程只能說勉力支撐,因為只有50分的文字水準,卻要輸出80分的品質。把第一章整理好之後發過去,收到返回的修正稿,變成了另一篇文章。責編很專業,沒有吐槽,只是做客觀訂正。

我羞愧難當,因為痛恨給人添麻煩。我記住修改過的問題種類,文法上字斟句酌,保證同類的不再犯。

責編會看出文字上的問題,然後給我修剪枝丫,但保持大樹根基穩定就是我自己的責任,對讀者的責任。我買來《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更系統地學習寫作。

經過好多輪的校對,我終於可以坦然說出,差不多達到基本的標準了。2015年8月,我自己獨立創作的書出版了。當周進入京東技術類暢銷書排行榜前5名,並入選iWeb北京峰會推薦圖書。一年內,這本書重印了4次。對技術散文這個細分市場來說,應該算不錯的成績吧。

3

寫作成長磕磕碰碰的同時,管理之路也迂回曲折。試著帶一段時間團隊之後,我在2014年正式成為團隊管理者。

當時對於團隊管理的職責抱有幾個不成熟心態

1. 管理比寫代碼更容易掌握,踐行起來也更輕鬆。

2. 管理者門檻較低,相較於工程師缺乏核心競爭力,以後跳槽我還是要以工程師身份來定位。

3. 我喜歡專注做事情,不適合做管理。

4. 在工程師團隊中,我要以最強的技術和努力來贏得尊重,我要有能力解決他們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因此,2014~2016這兩年雖然也通過努力收獲了一些個人成長,但作為團隊長官來講其實我是不稱職的。

有一個明顯不稱職的表現就是,每到員工考核期間,我就很糾結痛苦。我不希望有員工拿低於預期的考評,也害怕面對下屬溝通面談,當面對著他說你的績效低於預期。

我能自律勤奮,但我很難改變自己的觀念。最難的是,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改變自己的觀念(瞧,這就是為什麽改變觀念是最難的),還是說退回去做一個還不錯的工程師好了。

我在這個觀念段位大概停留了兩年多,經過斷斷續續的實踐、閱讀、觀察和自省,我終於越來越得心應手。

我開始積極與團隊溝通,日常中看到不符合要求的輸出,我會直接了當說“這不行,達不到基本水準”。當然,為了照顧感情,一般都會私下講。

雖然比較嚴格,但也沒有看到團隊氛圍下降的情況。因為從員工角度來講,雖然樂於處在一個人際關係融洽的團隊中,但更大的述求是加入一個充滿專業人士的團隊。每人都能從其他人身上學到特定知識,每人表現都是專業的。

我不再擔心員工考核,因為它是一個有效的管理工具。有些無法用言語傳達到的資訊,可以通過績效考核來傳達。而且平時對於低績效的員工就要做好預期管理,言行一致員工就不會困惑。

4

2017年,我慢慢成為一個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又一次對工作駕輕就熟時,再次迎來新的挑戰——轉換崗位,長官騰訊微雲UX設計團隊。

我喜歡這個挑戰,一方面它確實是一個“很大挑戰”,受虐症的我無法拒絕。另一方面我在ISUX橫向觀察每個團隊的職責和輸出時,對UX設計產生越來越濃厚的興趣。

因此,我梳理了自己面臨的挑戰:

1. 之前長官的團隊成員都是UI工程師,而現在的團隊由互動設計師和視覺設計師組成。雖然管理的基本法是相通的,但新團隊的成員還需要更多熟悉。

2. 自己的設計專業能力不夠,尤其是在視覺上,無法給到“怎麽做”的建議。

3. 新的UX設計團隊面臨比以前更複雜的外部關係。

4. 以我目前的UI工程師專業通道來看,挺難幫助下屬專業晉升。

但我也有我的優勢:

1. 能輕鬆地理解版本管理、多平台特性、開發挑戰等“工程”難題,然後管理好風險。

2. 參加了三年多設計部的管理會,對設計的“味道”有感覺。或者說品味遠遠高出實現能力。

3. 在UI方案上,我有用戶同理心,不只是從“好看”來評判設計。

4. 我的演講呈現能力和寫作能力可以幫助團隊。

5. 我是一個高頻的騰訊微雲用戶,對這個產品本身感興趣。

唔,也不全是壞消息嘛。那就開始做吧!

前半年仍然是勉力支撐,但因為團隊都在看著自己,不自信也要自信起來。

工作之餘多體驗各種APP,收集UI、運營、營收、品牌等方面的案例,進一步提升“產品力”。朋友平時在使用新的APP,或者轉發運營活動時,我就會在邊上觀察他的行為。看到精彩處,我還會請求暫停,截圖發給我。

慢慢地有了一些想要做成什麽樣的模糊概念了,我將一些大的想法分解和安排,讓團隊在每個版本策劃範圍時加進去。這需要跟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搞好關係,理解每個角色的痛點,在一些建議上考慮多方立場。

慢慢地,有一些“騰訊微雲用戶體驗不錯”的口碑了,在自己能影響的範圍內,使用我能調用的資源,慢慢地補齊漏洞,提升體驗。

團隊成長上的挑戰同樣很大。

我仔細觀察每一個人的優缺點,用人所長。真正融入進來,發現團隊成員也非常專業,我們在跨領域的碰撞中互相學習。

我在團隊建設上踐行的一個觀念就是,希望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可取代的特長和優點。

視覺設計師可以在品牌、插畫、UX設計、3D等方面建立自己的專長,互動設計師也可以在產品運營、新手動線、行銷、2B等方面有自己的側重。而每個設計師在自己的專長上都能比其他人更專業,那就達到了基本水準。下一步就是跟公司其他團隊甚至國際水準對齊。

我對現在這個挑戰,還遠遠沒到駕輕就熟的狀態,可能還需要兩年以上時間來消化,所以有時工作會覺得比前幾年加起來還累。

疲勞和興奮交替,成就和挫折並存,無論如何,比渾渾噩噩混日子好。我時常以山本耀司的話勉勵自己:

我從不相信什麽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

勤奮和努力只是基礎,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還根本談不上拚天賦。

5

如果要我給職場新人一些職業建議,我希望讀者能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就知道這些:

精進一項技能的要訣是邊做邊學

全然的學和全然的做都不是最有效率的。我們不再像學生一樣,花半年時間去學習一門課,然後通過期中考試。

長官安排了一項工作,不知道能否勝任,那就先答應下來。先了解長官對範圍和品質的預期,然後通過模仿、學習和反覆修改,在有限時間先完成一個大概,然後細化和打磨。

沒有任務,那就給自己安排一個。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去做的原因是懶,也許可以試試創造一些客觀的落差,比如主動告訴朋友圈自己的目標(一定要有截止期)。

不要準備好了再上賽場,而是在賽場上學習。

持續積累好的聲望

“聲望”是團隊對你“完成事情的能力”日積月累的印象。有好的聲望,上司就會持續給你交付最有挑戰的工作,你就會獲得快得多的成長。

怎樣獲得良好的聲望?很簡單:

答應做的事,全部都要完成。

說起來簡單,操作起來很困難,做個數學題:

每天你會接收到一些請求,有大有小,我們假設數量是X;

你每天能完成,或者計劃能夠完成的,我們假設數量是Y。

如果X大於Y,你的聲望就受損了。而其中一些請求對聲望的影響會比其它請求更大。

你會覺得偶爾完成不了一個請求沒啥啊,他們不會在意的。事實上,他們在意。也許只有一瞬間,但在那一瞬間,他們會認為你沒有跟進,沒有完成,沒有上心,這也將是他們最終記得的。

那如果真的上司給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你該如何回答?沒錯,拒絕上司是很困難的。但你也不能什麽都答應下來,隨後又無法完成任務。那時候你會丟掉更多的得分。

正確的方法是,講出事實。“我很在乎這個問題,也很想解決它,但我現在還不知道怎樣開始,幫幫我。”或者“我很在乎這個問題,也很想解決它,但現在時間太過緊迫,為了保證品質,能否縮小範圍/改變優先級/爭取到更寬鬆的截止日期?”

打磨你的職業內核

我在寫代碼和修改其他人的代碼時悟出一個道理,代碼要邏輯清晰,因為它主要是人看的(偶爾給機器運行一下)。而代碼清晰最重要的是模塊的區分和表達的順序。

後來我學習寫作、演講和設計,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的關鍵內核,就是搞清楚你的聽眾是誰,他們已有哪些資訊,缺乏哪些資訊,你要以怎麽樣的順序來傳達你想讓對方做的事情。

意識到這個內核的重要性,我就圍繞它來讀書和總結。它幫助我在做產品設計、團隊管理和研究專業領域時能更得心應手。

每當你能勝任當前的工作,就會迎來更高難度的挑戰。

每一個能勝任當前工作崗位的人,都會被提拔。繼續勝任,那就繼續提拔,直到不能勝任。

回頭看這八年,我一直都只是短暫地“勝任”自己的工作。每當我覺得能夠駕輕就熟地處理目前的日常,就會迎來新的挑戰。

因此,不用特別在意自己的頭銜、權限和職級,外部的認可是你能力的反饋。你沒有被提拔,大概率是因為還不勝任當前工作。

反過來說,心裡知道自己能力還達不到崗位要求也不用擔心,不勝任是常態,以勝任為目標就好啦。

對於職場馬拉松來說,心態放鬆,保持作息、身材和穩定的內分泌,才是最重要的。

* 文章來自公眾號:騰訊ISUX

(https://isux.tencent.com/articles/my-8-years -in-tencent.html)

數字時代,你該怎麽搶跑

未來,你如何跟AI搶飯碗

朋友圈和工作圈混在一起,你怎樣應對?

你想要的答案,全在這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