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打封閉針,處理關節炎的絕招!但容易出現這3種副作用!快看看

很多有慢性關節炎的患者,常會被病友推薦去""打封閉""。

「吃藥、食療都太慢,打一針封閉效果立竿見影,趕快去別遭罪」。

它是否真的像病友說的那樣神奇?止痛效果能否長久保持,長期來看是否會有副作用?

本文,一次性給你講清楚。

打封閉是怎回事?

打封閉針,其具體做法是將糖皮質激素、麻藥混合液,注射到關節腔等「封閉的」病變部位。

該療法能快速止痛且效果持久,深受老百姓歡迎。

這種療法最早誕生於蘇聯,並於上世紀50年代傳入中國。那個年代生產任務重,醫療條件差,很多人落下了腰腿疼痛、肩膀勞損的毛病。

當時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此時,只需打針便可「快速、徹底」緩解疼痛的封閉療法,被眾多村醫掌握,從而快速在全國流行起來。

時至今日,""打封閉""依然很受老百姓的追捧,甚至有點兒被神化。

打封閉為啥能起效快?

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得先搞懂,為啥關節容易出現炎症以及疼痛。

關節是人體最容易磨損的部位,此外它的特殊結構,也使得各種疾病常常會攻擊它。例如:

長期勞作磨損導致骨關節炎;

受到免疫系統攻擊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

體內尿酸鹽沉積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等等。

無論是哪種炎症,都可會引來白細胞聚集,釋放攝護腺素等炎性物質。

這些物質與疼痛感受器結合,產生疼痛信號,經神經傳遞至大腦,我們便可感到疼痛。

因此,想要消除慢性疼痛,有兩種做法:減少炎性物質產生、阻斷疼痛信號傳遞。

打封閉針,能兼顧兩種原理,止痛效果特別突出:

混合液中的糖皮質激素,是驅散炎性物質最有效的藥物。

混合液中的麻藥,可阻斷向大腦傳遞疼痛信號的神經通道,也可長時間緩解疼痛感。

哪些疼痛可以""打封閉""?

打封閉針適用於軟組織、關節等部位的無菌性慢性炎症、運動損傷。

如骨關節炎、肩周炎、網球肘、腰肌勞損、滑囊炎、甚至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可用打封閉針。

打封閉針通常是每周1次,一個療程需要4-6次。根據不同的疾病,注射的藥物比例和療程會有所不同。

哪些人不建議打封閉針?

封閉針的效果雖好,但高濃度的糖皮質激素可導致一些嚴重副作用。如激素臉、血壓異常、血糖升高、消化道潰瘍、骨質疏鬆等。

一旦出現這些併發症,或之前就有這些問題,最好不要注射。

請遵循醫囑決定打不打,不可擅自決定。

封閉針能一勞永逸嗎?

不能。封閉針裡的糖皮質激素和麻藥,並非將導致疼痛的病因去除,而是利用產生疼痛信號的機制,迷惑大腦。並維持一段時間。

一旦藥物效果退去,引起疼痛的炎症又會捲土重來,甚至終身相伴。

減少相關關節部位的勞動負荷、飲食上攝入能抗炎的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並防止複發。建議:

減少相應關節的勞動負荷,不做重體力勞動;

飲食攝入富含Ω-3的不飽和脂肪酸,堅果類食物每天保證35g左右;

少喝酒、少吃鹽,飲食清淡,避免刺激炎症產生。

如果關節炎症特別嚴重,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還可通過關節置換術進行斷根。建議諮詢專業醫生,進行全面的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