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793期)

李某,女,65歲。患者形體肥胖,平素即不喜歡飲水,面部及下肢間有水腫,食稍有不適即腸鳴腹瀉。一個月以來,無明顯誘因忽唾液增多,唾出量一日一夜約一碗多,脈象沉遲,舌淡而胖,並有齒印,曾給服吳茱萸湯及五苓散數劑,病情不但不減,還續有增劇。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芍藥甘草東加酸棗仁(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張某,女,48歲。主訴右側面頰呈陣發性燒灼樣疼痛已3年,曾在某醫院診為三又神經痛,經西藥治療後疼痛可暫時緩解,停葯後如故。現每天發作1~3次,無發熱,食慾二便正常,心煩易怒,失眠多夢。查:局部無紅腫,舌紅有裂紋,少苔,脈弦細。

辨證:陰血不足,筋失所養

治則:酸甘化陰,緩急止痛

方葯:芍藥甘草東加酸棗仁

白芍50g,甘草30g,酸棗仁20g。6劑後疼痛明顯減輕,再服6劑後疼痛消失,1年後隨訪未複發。(孫桂玲.芍藥甘草湯治療神經痛59例.河南中醫藥,1998,⒌9)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29條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燥,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各家論述

《註解傷寒論》:芍藥白補而赤瀉,白收而赤散也。酸以收之,甘以緩之,酸甘相合,用補陰血。

《醫方集解》此足太陰、陽明葯也,氣血不和,故腹痛。白芍酸收而苦澀,能行營氣;炙甘草溫散而甘緩,能和逆氣;又痛為木盛克土,白芍能瀉肝,甘草能緩肝和脾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