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規律作息,有效預防高血壓

導讀

在回答讀者留言時小編也經常提到,其實平時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對病情的緩解與治療非常有幫助。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真要去做的時候就會發現並不容易。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健康飲食、規律作息、禁煙禁酒等,涵蓋了生活中的很多細節。而規律作息,當然也是預防高血壓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構建健康的生活習慣

健康合理的生活起居是人體健康的重要保障,經驗證明,節律起居是預防高血壓,益壽延年的重要法寶,特別是對於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不科學、不衛生的高血壓患者,就顯得尤為重要。

1.勞逸結合,不妄作勞

如何調度勞逸,應視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高血壓病患者在安排作息時,尤其要注意「勞」和「逸」、「動」和「靜」的結合。適當勞作運動有利於活動筋骨,通暢氣血,益智防衰。貪逸不勞,則諸疾叢生。如何調度勞逸,應視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可取兩種方式——「寓靜於動」和「靜動兼修」。

寓靜於動:對於「逸」,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充足良好的睡眠。當然,保證良好的睡眠對於高血壓患者血壓穩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逸」並非靜式睡眠一種,更佳的方式是採用動式休息,如賦詩作畫、琴棋聊天、觀景釣魚等,轉移腦力,消除疲勞,既可娛樂身心,又能休息大腦,一舉而兩得。

靜動兼修:腦力勞動時應適時穿插體育鍛煉或體力勞動,以利調節腦力。運動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是緩解身心疲勞的良方,運動還能幫助消化吸收,流暢氣血,則「痰不得生」。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要活就要動,故稱「活動」。但運動或體力勞動時要輕重搭配,量力而行。

2.順應四時,充足睡眠

高血壓病患者的睡眠也非常重要,許多失眠患者容易精力匱乏,情緒焦躁,血壓常處於波動狀態。沈紹功認為可從時間、姿勢與環境三個方面來提高睡眠品質,平穩血壓。

古人強調「子午覺」在養生中的重要性,子時即23:00至01:00,午時即11:00至13:00,所以高血壓病患者最好每晚23點前入睡,中午飯後可小憩片刻,睡眠時間老人不宜少於10個小時,年輕人不宜少於8小時,而且應有睡意就睡,不必強打精神。天時四季有生長收藏的規律,故睡眠時間還需隨季節而調整,一般春夏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睡眠的姿勢也與健康息息相關。古今中外的養生學家都提醒勿取頭北足南而臥,這種臥向的人,心肌梗死和腦血栓的發病率都會明顯增高。最佳臥向為「頭宜向東」。睡姿而言,不宜仰臥、俯臥和左側臥。以右側臥,「臥如弓」最好。此種臥位,心臟受壓最小,利於減輕負擔,增加心排出量。肝臟處於最低位,藏血量多,可加強食物的消化和物質的代謝。胃及十二指腸的出口均處於下方,利於腸胃的排空。當然人臥一夜不可能臥姿不變,這裡僅指入睡時的臥姿和儘可能注意取右側臥而言。

睡眠環境應取恬淡寧靜,空氣新鮮處,必須關燈,室溫20℃,濕度40%為宜。睡前不能飽食或飢餓,不宜大量飲水、濃茶和咖啡,更不宜過量煙酒或七情偏激。睡前讀書思慮,睡後戀床不起都是不良習慣,對健康無益。睡床不宜高也不宜硬。以下床伸腳著鞋為度,用軟床鋪硬板的方式達到軟硬適中的要求。枕高以稍低於肩到同側頸部距離為宜,寬不過4.5cm,需長枕為優,枕芯選用菊花、茶葉、決明子則更佳。

良好的睡眠對高血壓患者至關重要。人體睡眠時副交感神經興奮,交感神經被抑製,因此血壓會降低,或者保持平穩。要保證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睡眠環境和睡前習慣必不可少,臥室要安靜,溫度、光度都要柔和,臥具應舒適;睡前不宜看電視或讀書,先用溫水泡腳15分鐘,然後安靜入睡。睡眠時間不要超過半夜十二點,6~8小時足夠。

3.腑中常清,通利兩便

人體代謝產生的廢物,通過兩便而排泄。衰老的原因之一是機體的自身慢性中毒,所以兩便的通利也是防病延年的重要條件。高血壓病患者若兼有便秘或小便不暢等問題時,強掙努嘖易增高腹壓、升高血壓乃誘發腦中風和心肌梗死,而且釀成痔瘺,同時體內痰瘀等實邪淤積體內化毒,易損心絡,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故「腑中常清」對高血壓病患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二便通利,方可腑中常清。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以睡前或晨起最佳。排便要順其自然,「有便不能忍,大便不強掙」。忍便不解使糞便毒素被腸粘膜吸收,危害機體。易患便秘者,可多食香蕉、芝麻,或以菊花、草決明泡茶,或做腹部按摩法。

廁所是高血壓的險境。冬季過冷,夏季過熱,都會造成血壓驟升,因而要注意使廁所的溫度要適中。最好用坐坑,防止下半身血流停滯。便秘時切忌努掙,以防發生中風。

蘇東坡在《養生雜記》中說:「要長生,小便清」。通利小便是排出痰瘀毒邪的最佳途徑。保證小便的清利,重在調攝飲食,做到少食勿飽,素食清淡,食久後飲,飲必待渴。這裡介紹三種按摩引尿法。

(1)壯腎提肛:睡前或晨起,臥位,舌抵上齶,目視頭頂,調勻呼吸,吸氣時提肛,呼氣時放鬆,漱津咽下,連做9-27次。

(2)端坐摩腰:端坐位,兩手置腰部,上下推搓,由腰至尾骶90次左右,腰背部發熱為佳。

(3)仰臥摩腹:仰臥位,調勻呼吸,兩掌搓熱置於下腹部,由兩側推向中央,各做9~27次。

4.舒筋活血,勤於沐浴

沐浴有祛風除濕,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振奮精神,調和陰陽的作用。現代研究也證實,沐浴可促進人體的體溫調節,改善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的功能,加速新陳代謝,利於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但高血壓病患者沐浴時要注意水溫的衡控,不宜過冷、過熱和忽冷忽熱,維持在一個舒適的溫度。

保暖是起居的要素,溫差過大,突然變溫,都會影響血壓。居所應當乾燥清潔,夏天虛敝、通風透光,冬季密封、保持溫暖。室溫的調節應確保: 夏季25℃~28℃為宜,冬季22℃以上。注意清潔衛生,沐浴時注意水溫的調節,冬季不超過39℃~40℃,一般保持在37℃~38℃為宜;夏季水接近體溫即可,一般36℃~37℃為宜,防止水溫室溫的溫差對血壓的影響或著涼。衣著應依據氣候的冷暖及時增減,嚴冬外出要保暖,炎夏外出要防暑。

登場書籍

《高血壓病中醫防治與調養》內容全,實用性強,簡明扼要地梳理了歷代醫家對於高血壓病病因病機的認識,系統的闡述了中醫治療思路與常用治法,詳述了高血壓病中醫治療的特點與優勢,強調「舌脈為金標準」,按「單元組合式辨證分類法」組合其相關證類,「分期序列調治」高血壓,全面介紹了臨床廣泛應用的中藥、葯對及方劑,並對具有代表性的名醫名案臨證精華進行分析,同時提出「防重於治」,強調開展自我保健。全書結構清晰,內容豐富,廣徵博引,力求創新,體現了「一切為了臨床,療效是硬道理」的宗旨。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