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融開放平台 一定更具競爭力嗎?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薛洪言

  開放的趨勢是既定的,當前普惠金融的縱深發展還有很大的市場太空,不同的開放平台憑借差異化優勢可以更多側重於普惠金融的不同領域,相比於分蛋糕,共同做大蛋糕顯得更重要,開放平台之間的競爭既不明顯,也不迫切。 

  2016年以來,互聯網巨頭探索金融科技轉型,最終以開放式平台為著力點實現了金融與科技融合的模式落地。一般認為,相比於單個機構的“單打獨鬥”,金融開放平台匯集產業鏈各方優勢資源,可以極大地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拓寬其邊界、降低經營成本,已然成為科技與金融融合發展下一階段的典型形態。

  問題來了,金融開放平台,一定更有競爭力嗎?其實,與單個機構相比,開放平台未必更具生命力和競爭力,這涉及到企業的邊界問題。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科斯認為,“企業傾向於擴張到在企業內部組織一筆額外交易的成本等於通過公開市場上完成同一筆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企業中組織同樣交易的成本為止”,換句話講,企業和市場是人們實現同一功能的具有互相替代性質的制度安排,企業的邊界,則取決於市場交易成本和企業組織成本的雙重影響。

  當企業組織成本小於市場交易成本時,在企業內部完成交易更具效率;而當市場交易成本小於企業組織成本時,把交易交給公開市場更具效率。

  回到本文的話題,各方之所以加大開放平台的搭建,原因也主要來自於兩個維度:要麽是金融機構內部組織成本顯著提升,要麽是開放平台的跨機構協調及交易成本顯著下降了。

  結合金融行業近幾年發展狀況看,隨著金融科技的應用,金融機構的內部組織成本是顯著下降的,在此背景下開放平台的興起,只能說明開放平台的交易成本的降幅更大,使得把信貸業務交給開放平台依然更具效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數據風控模式的興起,使得能夠匯集各方數據的開放平台在風控層面更具優勢。傳統的風控模型高度依賴借款人的財務狀況、抵質押物和第三方擔保等,無需多方協同,可在金融機構內部高效率地實現風控閉環;而大數據風控模式下,數據的品質和維度決定著風控效率的高低,開放平台能夠匯集各方數據和風控能力,相比單個機構單打獨鬥,可以大幅降低風控成本、提升風控效率。

  二是通過匹配不同風險偏好的多方資金,開放平台能夠大幅提升客戶申貸通過率,降低有效獲客成本。當前,互聯網金融的獲客成本普遍飆升至百元以上,而正常情況下注冊用戶向借款用戶的轉化率約在5%左右,致使有效借款人的獲客成本高達千元以上。相比單個機構單一的風險偏好,開放平台一方面接入更多元的場景,另一方面則匹配風險偏好更多元的借款產品,可以大幅提升客戶申貸成功率,降低有效借款客戶的獲客成本。

  三是強監管下,單個機構的放貸能力受到嚴格的資本金約束,而開放平台匯集多個放貸機構,可以最大化實現資本金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本金使用效率。就單個金融機構而言,其獲客能力與其資本金約束下的放貸能力通常是不匹配的,表現為: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巨頭,坐擁億級用戶群,但受資本金製約,放貸能力遠弱於其獲客能力;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資金來源管道豐富,但缺乏有效獲客場景,獲客能力弱於其放貸能力。開放平台可以有效整合雙方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提升資本使用效率。

  此外,在風險承擔、貸後催收等環節,借助開放平台可以實現更加靈活的安排,提升信貸業務效率。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則能有效降低各參與機構間因信任問題產生的摩擦成本,提升開放平台的整體運轉效率。

  在此背景下,金融開放平台,逐漸成為金融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有望在普惠金融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不同平台的差異化特色

  整體來看,開放平台模式的核心在於借助金融科技實現信貸流程的模塊化、標準化,然後聚合優秀合作夥伴,對信貸流程涉及的各類資源進行排列組合,通過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來降低金融業務成本,提高信貸產品的可得性、效率和體驗。

  當前,基於商業競爭的存在,開放平台多由巨頭牽頭搭建,以巨頭的核心資源稟賦為基礎,積聚各方資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金融開放平台。很大程度上,巨頭的核心資源能力,決定了開放平台的整體模式和差異化能力。

  在BAT中,螞蟻金服基於雲計算、支付、個人信用等行業基礎設施層面的先發優勢,一面夯實底層金融科技,一面廣泛連接多元場景,除金融領域外,還在商業消費、交通出行、政務民生和教育醫療等領域廣泛發力。騰訊金融則依托微信支付廣泛連接支付場景,並依托移動互聯網流量入口優勢,與資金方廣泛開展聯合貸款操作。度小滿則依托百度的搜索入口優勢和AI能力,對外輸出AI Fintech解決方案。

  就其他互聯網巨頭而言,也依托各自優勢積極進行能力輸出。以蘇寧金融為例,依托服務線上線下場景的金融科技實力和數據積累,先後上線區塊鏈黑名單共享平台、“幻識”反欺詐情報圖譜、“極目”账戶異常預警系統等金融科技開放平台,向行業輸出風控和反欺詐能力。

  就金融巨頭而言,也依托其線上線下獲客管道、資金和多元金融產品優勢,開展了開放平台的探索。不過整體上看,金融巨頭的業務屬性更強,與金融科技企業容易形成互補,在引入其他金融機構合作夥伴上,是否真正願意開放其資產能力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同時,金融巨頭習慣了閉環業務運作,缺乏開放的基因和文化,要在封閉的文化中搭建有競爭力的開放平台,也是一項挑戰。

  馮國經在《在平的世界裡競爭》一書中曾談到,“傳統公司的價值來自於專業化——在具體領域磨煉技術,保護商業秘密,剔除競爭對手甚至合作夥伴,價值來自於為一塊有限的餡餅而進行的競爭,並保護特定的核心競爭力。相反,在平的世界中,價值來自於整合,通過利用公司的價值和知識產權跨越邊界”。

  在開放平台的新業態模式下,作為平台搭建者的巨頭除了要注入優勢資源外,還要發揮好生態協調員的角色,在松散的耦合關係中建立起順暢的溝通機制,對巨頭自身的控制能力、運營整合能力等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開放形勢下的發展策略

  開放的趨勢是既定的,至於哪一類開放平台有望引領未來的潮流,目前還難下定論。不過,當前普惠金融的縱深發展還有很大的市場太空,不同的開放平台憑借差異化優勢可以更多側重於普惠金融的不同領域,相比於分蛋糕,共同做大蛋糕顯得更重要,開放平台之間的競爭既不明顯,也不迫切。

  對於更多的中小參與者而言,不斷夯實自身業務的長板,在開放平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爭取更多的資源,則成為新形勢下重要的策略方向。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