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詩詞中的明月,蒼茫雲海,月出天山

1、

明月,是古詩詞中一個比較常見的意象。朗朗夜空,明月高懸,皎潔的月光能勾起人們心中無盡的情愫。詩人沐浴在美麗的夜色中,提起筆就是一首詩。景能寄情,文也能寄情,情景交融,文思泉湧,多少傳世佳作應運而生。

古人崇尚自然,熱愛自然,對天地萬物都存有敬畏之心。他們相信,月亮之上居住著月神。每年中秋,都會舉行“祭月”活動,準備香燭、水果、月餅等物品祭拜月神,祈求月神賜福,保佑闔家團圓、平安順遂。

後來,人們對月亮的崇拜逐漸歸於理性,“祭月”的活動也慢慢地衍化為賞月的娛樂性習俗。人們歡聚在一起,或是飲酒高歌,或是對月賦詩,或是暢談心事,暢快之至。

2、

文人們創作過很多關於月亮的詩篇,有的單純描繪月夜的曼妙景色,有的則以月寄情,抒發自己的人生理想,或是對故鄉、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今天選擇幾首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到詩詞中欣賞一下古人眼中的月亮。

鄂州南樓書事

北宋 黃庭堅

四顧山光接水光, 憑欄十裡芰荷香。

清風明月無人管, 並作南樓一味涼。

我站在南樓上,環顧四周,只見山光與水色相互映襯,菱角花與荷花競相開放。清風與明月無人管束,一起為南樓送來了陣陣清涼。

明月夜留別

唐 李冶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臨別之際,將要分開的兩個人像靜默的明月一樣,無言。明月雖然無聲,卻有皎潔的月光。你我雖然無言,卻有滿腔的衷情。分別之後,我對你的思念,將猶如月光灑滿人間一樣,遍布這世間的每一個角落。

送柴侍禦

唐 王昌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沅(yuán)江的水連接著龍標(作者所在之地)和武岡(友人柴侍卿將去之地),我送你離開竟然感覺不到悲傷。兩地的青山沐浴著同一片雲雨,而我們又仰望著同一輪明月,何曾分開過呢?

山居秋暝

唐 王維

空山新雨後,氣象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空曠的山野之間,下了一場綿綿的小雨。傍晚時分,空氣中增添了幾分涼意,好似初秋。皎潔的月光映照著寂靜的松林,清澈的泉水在石頭上悠悠地流淌。竹林間笑語潺潺,想是浣洗衣服的少女已經歸來。蓮花微動,大概是有人蕩舟而來。任憑春日的花花草草逐漸凋落,熱愛隱居的人依然會選擇留在這裡。

望月懷遠

唐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寬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皎潔的明月。遠在天涯海角的家人,此刻都共同欣賞著這一輪圓月。多情的人徹夜難眠,歎息夜晚太過漫長,只因太過思念家人。屋子裡的燭火太過明亮,吹熄蠟燭,去庭院裡散步,被露水打濕了衣衫。既然不能手捧溫潤的月光送與遠方的家人,還不如回到夢中求個團圓。

蒼茫雲海,月出天山。與月有關的詩詞,還有很多,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首呢?歡迎留言分享。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