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官方宣傳已掌握此項“殺手鐧”技術 從追趕者變身領跑者

據《中國航天報》11月22日報導,“航天科技集團已形成了固液並存、射程銜接、陸海兼備、威力和效能明顯增強的戰略核威懾裝備體系,實現了常規地地飛彈從傳統彈道式向機動滑翔式的跨越,建成了高、中、低層相匹配的防空反導裝備體系,並積極向無人機、火箭彈、製導炸彈等領域延伸拓展,為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與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首次官方證實,中國常規彈道飛彈採用了機動滑翔式彈道技術。

世界大國發展常規彈道飛彈都經歷了從經典彈道飛彈、再入機動式彈道飛彈再到機動滑翔式彈道飛彈的發展過程。

經典彈道飛彈是在火箭發動機推力作用下按照預定程式飛行,當飛彈到達命中目標要求的位置時,火箭發動機構機。隨後彈頭與彈體分離(早期彈道飛彈不分離),開始在慣性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沿著橢圓形曲線飛行,直至命中目標。這種飛彈飛行彈道容易預測,不利於突防,且命中精度較低。

再入機動式彈道飛彈是伴隨著飛彈總體設計技術、精確製導控制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它能夠在再入大氣層之後機動飛行。傳統彈道飛彈進入大氣層之後基本處於無控狀態,其彈頭外形雖然簡單,但是由於處於無控狀態,其離軌製動時的偏差、飛行彈道的偏差和再入飛行過程中的各種誤差,造成命中散布非常大。而再入機動式彈道飛彈採用慣導+景像(地形)匹配等複合製導體制,再入大氣層之後能夠根據製導指令飛行,同傳統彈道飛彈相比,具有一定的機動能力,突防能力較強,最突出的是命中精度有數量級的提高。

再入機動式彈道飛彈雖然命中精度很高,但是隻適用於攻擊固定目標或行動較為緩慢的移動目標,而再入機動滑翔式彈道飛彈採用一種被稱為“錢學森彈道”的助推-再入大氣層滑翔機動彈道,其結合了彈道飛彈飛行速度快和巡航飛彈機動靈活的優點,具有大空域滑翔和大範圍機動的能力。再入機動滑翔式彈道飛彈通過降低助推段分離高度,使飛彈中段在大氣層內機動飛行,低於外大氣層反導系統的最小攔截高度或處於其攔截高度的下層,這種彈道方式克服了傳統飛彈長航程、變軌道、高精度打擊之間的矛盾,可以規避飛行過程中因為彈道單一所帶來的攔截風險,加上飛行速度優勢和空間機動優勢帶來的防禦瓶頸,其用於常規地地飛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飛彈的突防能力,而且由於其擁有大範圍機動能力,更可用於反艦彈道飛彈,可以對海上大型活動目標進行攻擊。

無獨有偶,各國也競相發展機動滑翔式彈道技術。美國戰後一直致力於高超聲速飛行的研究,在機動再入彈頭和可重複使用運載器的基礎了發展了兩種實現高超聲速滑翔的技術,目前,美國開展的相關項目主要有美國空軍的HTV-2項目和陸軍的“先進高超聲速武器”(AHW)項目,但是其發展並不順利,控制和材料技術先後導致HTV-2試驗失敗,AHW也僅僅是首飛成功。2014年美國又開始進行風險較低的戰術助推滑翔武器(TBG)的研究。俄羅斯也研究試驗了具有戰略級射程的機動滑翔式高超聲速飛行器Yu-71、Yu-74。德國也曾提出HORUS-2B飛行器,用於驗證再入滑翔任務。

我國地地飛彈從傳統彈道式向機動滑翔式的跨越,是經歷落後到追趕再到實現超越美俄等軍事強國的一次飛躍,具有重大意義。伴隨我國利益邊疆逐漸向新空間、新領域推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部隊成為保衛祖國海疆主權的戰略力量,再入機動滑翔式彈道飛彈作為火箭軍手中的“殺手鐧”,必將提高我軍應對各種威脅的能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