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枇杷與食療養生: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

每年的農歷四至五月,枇杷上市。作為常見的水果種類,枇杷深得人們的喜愛。

本文從“枇”、“杷”二字的字形結構出發,為大家講述《千字文》與其淵源以及古代詩文中“枇杷”的“盧橘”、“金丸”別稱的來歷,最後結合食療養生來看這一水果。

1

枇杷

枇,左邊是個木,右邊是個“比”字。比,甲骨文是兩個人並肩挨著,後引申為“並排”、“對應”等。

《說文解字》解釋為“密也”。比,古代也表示一種梳頭的用具,即篦子。《後漢書·濟北惠王壽傳》寫道:“頭不枇沐,體生瘡腫”。

匕(資料圖)

從字型上,很難找到其與水果的聯繫,我們再看下“匕”這個字。

除了表示刀具之外,“匕”還是一種取食的工具,也是祭祀用的器具。

《易·震卦》中有:“震驚百裡,不喪匕鬯”意思是雷發聲,古代諸侯能夠警戒,守其宗廟社稷。現代常用於表示軍紀嚴明。

《池北偶談》談及卓珂月的《千字大人頌》寫道:“枇字雲:‘鬱尊黃金,膳枇素木。’枇音匕,義取祭用素枇也。”意思是古代祭祀時,會使用素枇。

杷,右邊是一個“巴”,《說文解字》解釋為“收麥器”。

《千字文》經南北朝周興嗣編纂後,各代都有改編,其原文寫道:“枇杷晚翠,梧桐早凋。”唐代進士周逖寫《天寶應道千字文》,發印前呈送給宰執,被問及:“枇杷二字,如何翻破?”答曰:“惟此二字依舊”。

在“枇”與“杷”兩字的合用及分拆使用上,古人可謂是費勁腦汁。

卓珂月將“杷”解釋為:“姑婦任績,夫男秉杷。”這裡的“杷”,是一種種田使用的工具。

2

盧橘楊梅次第新

我國有悠久的枇杷種植史,早在周代就有這一樹種。

《周禮·地官》東漢鄭玄做注有:“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珍異之物,珍異葡萄枇杷之屬。”

枇杷的葉子有毛,一年四季都不凋謝。枇杷樹的生長習性為春天結果實,夏天成熟,秋天結蕾,冬天開花,有“四時之氣”,

所以常常被當作景觀植物,有裝飾庭院的作用。

王世珍詠物詩文之中,有一首《枇杷》寫道:

“叢黃的皪散青森,五月珍苞出上林。初似金丸能辟鳥,複如崖蜜有來禽。夏熟共傳司馬賦,秋風還記柏梁吟。

祇應祠廟登新日,不分含桃寵獨深。”如今福建的莆田,被譽為“中國枇杷第一鄉”。

枇杷是當地重要的經濟作物,同時也是祭祀媽祖的供果之一。

在古代,枇杷又被稱作“盧橘”、“金丸”、“蠟丸”等。其中,“盧橘”的稱謂較早便有,但用於表示“枇杷”,一說源於蘇東坡。

蘇將“枇杷”用“盧橘”代替,張嘉甫曾對此表示質疑,並引《伊尹書》的“箕山之東,青鳥之所,有盧橘,常夏熱。”

此外,上文提及司馬相如《上林賦》中的“於是乎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杮,亭奈厚樸”一句中,“盧橘”與“枇杷”並列,可見是兩種不同的品種。

這一點,蘇東坡自然知曉,其筆下所寫的“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中的“盧橘子”,即為“枇杷”。羅浮山位於嶺南,宋人朱翌的《猗覺寮雜記》中曾提及“嶺外以枇杷為盧橘子”。

“枇杷”作“盧橘”,是蘇東坡入鄉隨俗。別稱中的“金丸”,象徵著天地五行,寓意著美好。

3

療養生

枇杷的果實入口香甜,可潤肺止渴,利五髒。

清代食療養生《隨息居飲食譜》中寫道:“多食助濕生痰,脾虛滑泄者忌之”。其葉也可入藥。民間常用其與川貝合用,治咳嗽。

孫思邈的《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寫道:“枇杷葉:味苦,平,無毒。主啘不止,下氣。正爾削取生樹皮嚼之,少少咽汁,亦可煑汁冷服,大佳。”

此外,還有蜜灸的用法,即將枇杷葉切製後,加定量蜂蜜拌炒。

此外在民間,枇杷熟時正值入夏,因食物不宜存放,常常引起人們的腸胃問題,導致到了此時人們的病疾增多,從而有相關民諺。

楊慎的《丹鉛總錄·卷二六》寫道:“古諺雲:‘枇杷黃,醫者忙:橘子黃,醫者藏。’‘蘿卜上場,醫者還鄉。’言夏多疾,冬白平也。”

枇杷酸甜可口,老少皆宜,是入夏之後食療養生的優選。

同時,枇杷樹四季長青,在中國文化中象徵著旺盛的生機,有富裕、吉祥等美好寓意。

(編輯:西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