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雲從造“芯”背後,AI 國家隊的生態野心

2018年9月14日,國家工信部正式公布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名單。

從這份名單中可以看到,工信部此次明確了中國人工智能核心關鍵技術布局,包括雲從科技入選的“基於自研SoC芯片的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產業化應用”等項目位列其中。

作為電腦視覺頭部企業中唯一的國家隊,此前雲從科技行走江湖的絕佳武器無異於高質算法,其承建了包括金融、安防、交通在內的眾多AI工程。

本次雲從科技從算法到算力上的躍遷,又讓人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AI獨角獸。

這一大步的跨越打破了AI創業公司的發展壁壘與瓶頸。結合雲從科技在算法領域的絕對優勢,它能夠較為容易地實現全球頂尖技術的工程化,使得AI技術從算法到芯片再到場景達到最優平衡。

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告訴雷鋒網,本次國家工信部項目是2018年國家發改委“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系統產業化及應用項目”的延伸和配套,主要打造面向終端設備的人臉識別標準模塊,通過AI芯片讓更多終端設備標準化智能化。

他認為,隨著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普及,自主AI芯片正在變得愈發重要,算法定義芯片已經成為趨勢。雲從科技作為電腦視覺領域的代表企業之一,會向芯片產業上遊靠攏,使得芯片在設計時就能適配行業要求。

在“造芯”過程中,由於芯片是一個系統工程,雲從會基於自身優勢自研其中的核心組件,而非全部。雲從能夠讓更多的IC合作夥伴參與進這項國家項目,進而利用雲從佔據行業入口的優勢,解決目前中國IC設計與最終用戶隔離的現狀,成為“出海口”。

雲從造芯背後的三大原因

人工智能時代,發展AI芯片,不僅是技術革命,也是市場需求。

AI芯片對於傳統行業智能化更新之重要性可類比船槳之於舟。得益於深度學習的發展,以往模式識別中依靠人工完成的特徵提取工作全部可以通過網絡結構自主完成。

它能夠將影片影像內容轉化成清晰表達目標屬性的結構化數據,進行數據深度挖掘,有效提高數據處理效率。

通俗一點說,得到AI芯片加持,普通的攝影頭能夠變得加更聰明、更為強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公開表示,AI芯片是一個突破口,我國在新興領域例如人工智能芯片方面收獲頗豐,正在實現走向芯片強國的彎道超車。

大背景下,包括微軟、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等海內外企業都紛紛跨界到AI芯片領域的設計研發中。市場正處在一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展狀態。

相比上述廠商的財大氣粗,雲從科技雖有技術傍身,奈何算力領域的投入非常人所能想象,雲從科技此次鋌而走險涉足算力市場,在雷鋒網看來,有三大原因值得一提。

一、實現商業價值與場景應用的無縫融合

一般來說,為了達到商業價值與場景應用的效益最大化,在實現相應功能時必須選用性價比最好、性能功耗最優的硬體來滿足。

實際情況是,在“量”未能達到一定指標時,大型企業的優質芯片不會切入,即便切入也價格不菲。

去年安博會期間,大華股份董事長傅利泉曾公開表示,儘管AI在處理海量數據上更加“得心應手”,但它的“身價”也讓一個一個攝影頭賣出去的安防廠商高攀不起,價格是AI技術落地安防行業的最大阻礙之一。

雷鋒網了解到,一個普通攝影頭加裝AI芯片,成本最少上升3000元。比如海康威視“深眸”應用的NVIDIA 的Jetson TX1 芯片,市面售價在3000 元以上,一台“深眸”成品均價在5000元左右,而一台普通的IPC才1000元左右。

也就是說,在做相應的智能化更新的時候,目前市場上可以選擇的AI芯片種類較為局限,以至於價格偏高且不好用。

在此過程中,AI公司可以針對細分行業做垂直整合,基於自身的算法能力,開發最適合客戶需求的AI芯片,利用AI芯片實現自己的核心利益與價值。

二、算法、算力雙驅動,鞏固自身行業地位

雖說雲從科技身背國家隊光環,但這些年CV行業的日夜競爭也無時不觸碰著它的敏感神經。

就中國CV賽道而言,賽道內不乏各方面能力俱優的種子選手,無論是論管道能力、還是論技術能力、或是論資本積累,皆不可小覷。雲從科技想要在人才濟濟的CV賽道中一直走下去就必須不斷地修煉內功。

在經歷算法層輪輪廝殺後,如今存留下的賽道玩家們都在積極尋找下一個比拚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誰能夠率先研發出自己的AI芯片,並能大規模鋪貨。就能在比較務實,看重性價比的傳統行業中獲得更多潛在市場。

以安防行業為例,硬碟、顯示器等硬體利潤都不高,唯獨芯片產業油水飽滿,這也是驅使很多硬體廠商、算法廠商向上遊競走的動力所在。

與此同時,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之後,行業對相關企業的需求從以單純硬體的提供商為主轉變為在芯片、硬體產品、算法全生態布局,可提供軟硬體一體化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三、打破算力壟斷,提升企業造血能力

數據、算法、算力,這是已經被公認的AI發展三要素。

在算法及數據層面,此前中國企業一直表現尚優。相比之下,算力的市場風險巨大,它的戰鬥程度和迭代速度也許比摩爾定律更為慘烈,中國企業相較美國等企業在這塊較為被動。

幸運的是,這幾年包括雲從科技在內的中國企業已經意識到在數據、算法層的領先已經滿足不了產業競爭的現實需要,國際政治時不時的壓力也會讓原先健康的產業鏈突然中斷。

擺脫芯片商們的控制是必行之路,自研AI芯片的面世,對緩解芯片禁運擔憂有重要意義。

萬事俱備,唯差算力

“在AI芯片領域深耕,雲從科技的法寶是極具競爭力的技術積累以及對客戶、場景的高度理解。”

在姚志強看來,唯有深入行業、場景,才能真正了解客戶的實際需求,才能以此做出適配的產品及方案,才能建立真正的生態系統。

從這,也許就能管中窺豹看出雲從科技的業務布局野心:AI生態。

用姚志強的話說,造芯背後,是雲從科技想要建設一個超級朋友圈的巨集願,通過此舉成為智慧城市時代的Android系統。

在打造這個系統的過程中,必須具備足夠優秀的算法、足夠多樣的場景、足夠多元的數據、足夠強勁的算力、以及足夠強大的平台。

熟知整個生態閉環的雲從科技好像從成立伊始就在為了這個最終目標而日夜努力。

從算法層面來看,毋庸置疑,雲從科技已然是行業公認的第一梯隊,在其成立之前,他們在中科院的技術就已經比較領先。

從數據層面來看,目前在民航領域,雲從科技的智能產品已經佔了大約80%的主要樞紐機場;除此之外,他們的產品還廣泛用於金融、安防系統中。這些海量產品每天都在輸入源源不斷的高質數據。

從平台層面來看,雲從科技“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可以在雲端發揮最大化支撐作用,覆蓋大量應用場景,支持多行業客戶。

據悉,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確定雲從科技與百度、騰訊、科大訊飛,承擔國家“互聯網+”重大工程——“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任務。

2018年1月,國家發改委再次確定雲從科技和警察部一所旗下的“北京中盾”承擔國家“人工智能”重大工程——“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系統產業化及應用項目”建設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近兩年時間的攻堅、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發布會暨第二屆人工智能金融創新峰會”也將於2018年10月12日在北京隆重舉行。

目前來看,雲從AI生態的全面構建唯差算力的助推。而此時,他們也正快馬加鞭地進入賽道。

技術普惠,雲從AI生態呼之欲出

在姚志強的藍圖裡,雲從科技可以將AI技術融入到在傳統行業中,通過技術賦能解決用戶實際需求,之後可以利用雲從科技的大數據分析系統,改變傳統行業應用現狀,引領智能化發展,做到AI技術普惠。

比如在銀行領域,雲從科技與四大行建立聯合實驗室,通過技術及產品深入了解客戶實際需求;之後再將雲從科技的生物識別平台IBIS系統加入銀行應用當中,隨著需求的不斷挖掘與新場景的不斷應用。結合大數據平台,銀行便上線了一個AI大腦。

當線下的ATM刷臉取款到POS刷臉支付提供場景和應用後,線上的銀行大腦便可以做在線大數據分析,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改變整個銀行的應用生態。

“把握核心技術架構的先導,能夠先入為主迅速佔領行業。創建生態是一個企業成功的關鍵,再頂尖的技術,唯有與場景及應用適配、落地,才能打造非常偉大的企業。”

姚志強篤信,當一個新的計算時代來臨時,無論是誰,都將面臨行業的重新洗牌。未來一定要深入垂直行業,才能實現完整生態的構建。誰掌握了出口,誰就掌握了未來。

當然,在實現生態的路上荊棘密布,從某種程度上說,需要齊備的科學素養、超強的創新能力以及公司從上至下的團隊精神,一鼓作氣,才能在殘酷的國際市場上拚出一條自主產權的路,一條創新不止的路。

他同時也知道,真正的創新都會伴隨著一些風險。但用他的話說,“如果選擇按部就班,當年我們就不會創辦雲從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