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瑪莎百貨的孤獨

持續多年的復甦計劃現在看來只不過是瑪莎百貨延緩衰落的“安慰劑”,在相繼推出中國、法國等主要國際市場外,英國最大百貨零售商去年中宣布把2022年前本土關店計劃的規模擴大至超過100店。

瑪莎百貨披露在截至去年12月29日的三季度,英國本土市場的可比銷售按年下跌2.2%。

脫歐不穩定前景對消費信心的打擊導致英國,瑪莎百貨試圖在西班牙尋找新的機會,宣布將在馬拉加開設西班牙第二間門市和第一間高街店。

對於大面積閉店,瑪莎百貨管理層表示,關閉實體店是為了集中資源加快提高電子商務能力,以達到在線銷售佔比提升至33%的目標。然而,瑪莎在中國的線上,線下的嘗試均為成功,中國市場曾經也是瑪莎百貨提振市場的希望,然而水土不服也困擾著這家老牌百貨商店,去年年初,瑪莎百貨在天貓官方旗艦店首頁打出了閉店公告,稱“因國際業務運營的策略調整”,官方旗艦店關店,要知道中國有著良好的電商環境,瑪莎百貨在中國敗走麥城,其電子商務化形式並不樂觀。

兩年前,瑪莎百貨宣布將陸續關閉中國內的10家商鋪,但表示瑪莎百貨不會棄中國市場,在關店公告中,瑪莎百貨表示,“集團將繼續評估維持中國內地線上業務的最佳方式”。

然而到了現在,這一切都結束了。

算下來,瑪莎百貨結緣中國已有十年。2008年10月,瑪莎百貨首次進入中國。2012年末,瑪莎百貨在中國內地開設獨立網上購物平台,同時進駐天貓商城開設網店。2017年3月19日,北京世貿天階的瑪莎百貨宣布閉店,這是瑪莎百貨在北京市場的唯一店鋪,距離其開業僅僅一年多的時間。

高調開始,草草收場,這家成立於1884年、英國最大的跨國零售集團在中國市場似乎並未討到便宜。十年的經營也不能說瑪莎百貨對於中國市場不夠重視,只是重視的程度和角度在中國市場產生了位移。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大背景,便利店、倉儲會員店、電商等新興零售業態也在不同層面分流了消費,尤其與百貨的經營範圍產生重疊,從價格、服務、業態豐富度、購物體驗等各方面向百貨業態的傳統優勢發起挑戰。

從這些角度看,瑪莎百貨撤店離場不單純是戰略調整,背後的市場反思更值得關注。

本土化雙刃劍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曾分析,瑪莎百貨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就經營不順,不斷關店,這有實體百貨店不好經營的原因,更多的則是水土不服。“價格高,知名度不大,時尚度不夠,這些導致了競爭力不強。”

天貓商城原總經理、系列暢銷書《我看電商》作者黃若認為,國外零售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的原因是對中國的文化、管理方式不了解。

顯然重視中國市場的瑪莎百貨,走了過場卻並未走心。

1928年,瑪莎百貨公司的自有品牌“聖米歇爾”誕生。該品牌最初只限於小範圍的紡織品,但隨後不斷衍生出其他產品,在瑪莎百貨銷售的商品中,80%都是“聖米歇爾”牌,可以說,瑪莎百貨將自有品牌的優勢發揮得幾近極致,這個品牌也在英國本土市場有著相當的用戶群體,然而,在中國市場,對於“聖米歇爾”品牌,熟悉者聊聊,瑪莎百貨方面也並未做相應的市場推廣和引導。

瑪莎百貨以服裝品類為主打,“老氣!”是很多中國消費者對它的評價,“過於嚴肅拘謹”,“大多以灰色、咖啡色”,其自有品牌從款式上沿用了英國市場的流行款式,沒有將產品本地化,更未根據亞洲人的體型而設計產品,所以它缺乏對中國市場的創新

在英國,瑪莎百貨的主要用戶群以中青年為主,定位高端市場,而在中國,更多的是年輕人為主,對於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攻城略地,瑪莎百貨固執地堅持以純正英倫風為主,沒有針對中國市場本土化的優化,這一點上,肯德基、麥當勞的作法更值得瑪莎借鑒。

有關中國本土化的問題,瑪莎百貨總部曾結:“自從瑪莎2008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我們不斷深入了解中國消費者,也擁有了堅實的顧客基礎。我們在中國的價格具有競爭力,同時也擁有高品質和產品創新的核心競爭力。針對中國顧客,我們也提供不同的尺碼選擇。”但這些“適應市場”的表述僅僅是表面文章,事實上,瑪莎百貨對店內品類的分區,全部使用英文標識,並沒有對應中文;衣服尺碼上也沒有變通為中國消費者熟悉的 S、M、L 這種分類,而是堅持用 6、8、10 、12 這種歐碼標簽,給中國消費者帶來的體驗當然並不美好。

決策的邏輯

在決策上,瑪莎百貨更體現的是英式固執。

從瑪莎百貨實體店中國布局上看,主要分布在上海,並逐漸向二線城市蘇州、青島等地延伸,最後選擇的才是北京市場。這與很多外資品牌的打法背道而馳,大多數外資會先佔領中國一線城市,在跑通了供應鏈、管道等問題後才考慮逐級延伸的問題,曾有業內人士認為,“在一線城市還沒有站穩市場,就去二線城市等發展,這是比較危險的做法。”

顯然,瑪莎百貨走在了鋼絲之上。

許多去過英國瑪莎百貨的人的印象是“馬莎的食物太好吃了”,記住的也是瑪莎百貨的食品廣告,其獨特的創意和聲像感染力,迅速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實際上,生鮮食品才是瑪莎百貨的主攻,自產的飲料、優酪乳、零食、甜點、半成品,原料優質,食材新鮮,定價比普通超市略高,但主流人群依舊樂意花更多錢為優質食品買單。

從2016財年年報來看,馬莎在英國的100億英鎊的總營業額中,食品收入就達到54億英鎊,同比上漲4.2%, 而服飾家居收入只有38億英鎊,同比下跌了2.8%。瑪莎百貨的負責人也曾說:“我們只賣最好的食品。”

這也難怪,因為瑪莎百貨在創立之初就是以美食優勢才走上了快速擴張的路線。然而,瑪莎百貨選擇主攻中國市場的恰恰是優勢不足的服飾家居品類,而最具競爭力的食物卻被雪藏起來。

在中國市場,不管是實體店,還是電商,服飾家居都是競爭的重災區,國際名牌、快時尚品牌或者中國本土網絡潮牌都在此投中重兵,同樣主攻服飾的瑪莎百貨似乎從一開始就已不佔優勢。

雖捨棄實體店面,專攻線上,雖有天貓流量護體,依然掩蓋不了馬莎產品競爭力不足、市場目標性不強的弱點。

未被重視的流量

現實問題是,不管在線上還是線下,瑪莎百貨在中國市場都缺少關注度和流量。

作為英國最大的零售體,瑪莎百貨自認為早已名揚海內外,在加上英國人過於低調的性格,瑪莎百貨中國之行略顯沉悶,這與中國消費者愛熱鬧的屬性不符,雖進入中國多年,瑪莎百貨品牌辨識度依然不足,她的到來和離去都顯得悄無聲息。

曾有廣告公司抱怨,瑪莎百貨是最不願做廣告的品牌,這可以理解為馬莎方面高層的思路是能省就省,最好不花,我們用好的產品說話。即使真的做到好的設計、好的品質、好的服務。“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信條早已進入了市場的“垃圾簍”,這一點同為高端百貨品牌的梅西百貨做的就更高調一些,梅西百貨感恩節花車遊行已經成為一個品牌。

外資百貨的持續關店和停滯不前在中國已不再是新聞,隨著近幾年物業成本、人工成本和運營成本的持續增高,多家百貨企業已經入不敷出,而面對電商低成本和供貨管道的直營化現狀,瑪莎百貨們思考的應該是如何創新和提升效率,更走心地適應中國市場的競爭節奏。

而電商化趨勢也不僅僅是實體店的電子化,更需要理解電商的本質和消費者的真實需求,瑪莎百貨電商的關閉也不意味著中國市場的吸引力不足,梅西百貨、阿爾迪、好市多都在和中國綜合電商合作,借以探測中國市場的機會。

有人說,“瑪莎百貨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品牌形象不清晰,這是主要的問題。”這是事實,但中國市場的表現也並不能代表這家零售巨頭的未來。近期,就有消息稱,瑪莎百貨董事會主席艾奇·諾曼準備對瑪莎百貨進行一項5年期重組計劃,包括關掉300家百貨店鋪中的30家,另外還有45家會削減經營規模或者轉為業務單一的食品店。

也許對中國市場的考慮也是整個計劃的一部分,也許瑪莎百貨還會重返中國市場,這都是未知。

大家如果不想錯過最新資訊

記得添加“星標”哦

這樣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