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夏下簾來,大觀園中最精巧的簾後人當屬黛玉

立夏那天,把櫃子裡的風簾取出來,收拾平展後掛在了玄關。這是那年從雲南帶回來的,扎染後的玄青色,一眼望去隻覺清涼,很適合夏天。這種儀式感來自童年,小時候每到立夏這一天,母親家會將去年秋老虎後洗淨收展的布簾子們取出來,掛在大門上,此後一直臨近中秋,都任房門敞著通風。夏至之前,一天中最熱的時候也稱不上酷熱,電扇什麽的派不上用場,打開門通通風就舒爽了。那時候鄰居們都熟悉親近,院子裡整日門開不閉也是尋常事。但居家生活總不能完全像這樣敞開,於是人們便下下簾來,在這若隱若現之間,繼續著平凡瑣細的日子。

記憶裡的夏天總是特別漫長,長的夠去做許許多多的傻事。那時常和院子裡的小姐妹們一起,穿梭在一道道布簾下,像是穿越在電視劇裡簾幕深深的宮廷。曾一整個下午倒在簾後的藤床上,盯著簾子上的花紋不時被清風吹攏複舒開。偶爾透過它被吹起的間隙,偷偷瞥見外頭母親不在,趕緊趁機多吃一根冰淇淋。也曾在門口站上許久,心裡好奇遠處另一道門簾後的鄰家姐姐正在做什麽……這都是兒時無聲的趣事,成年後,身邊的居住環境與習慣都發生巨變,不見人終日開門,這種習慣漸漸消失,如今在家中,再怎麽也不敢敞門不關,於是,也就不再有下簾的必要了。

不過,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慣用簾子的。微風簾幕,花落春殘,深秋簾幕,千家細雨,都是古人生活中曾被成全於簾下的楚楚風致。而在寒冬酷暑,簾子更是少不得的物件。尤其在古時,人們改變周圍環境的能力有限,所有的生活物件都得遵循著自然規律來使用。夏天用輕巧的紗簾、竹簾還有珠簾,冬天則選取厚實的棉簾、皮簾。冬天用大厚簾子雖然擋風遮寒,但既不通風又不透光,一旦掛上,頃刻間滿室昏暗,憋悶壓抑。但在保暖條件不到的古時候,似乎也沒有更好的方法來抵禦嚴寒。這種厚布簾曾經其實也很常見,如今在某些正開著空調或供著暖氣的商場門口,都是用這樣一道相似的棉簾,來隔絕出裡外一冷一熱的兩個世界。

簾在古籍中被譯作“戶蔽”,專門被用來隔絕隱私。“昔歲幽院中,深堂下簾幕”,看著尋常隨意,實則嚴絲合縫地遮蔽住了人們不願展示於外的種種私密日常。且它還是搖曳的,某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風致,便都隱在這一重又一重的簾幕中了。猶記《紅樓夢》中,大觀園裡的院子和院子之間,垂花門和月亮門之間,甚至還有一間屋子裡的內室和外室之間,都隔著各式各樣數不清的簾子——珠簾、竹簾、草簾、湘簾,還有像軟紗簾、猩紅氈簾,等等。平時生活裡的走動,主子們來了,丫頭們要打起簾子,主子們去了,丫頭們又放下簾子。丫頭們又被稱作“卷簾人”,李清照不是有詞嗎?“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而主子們這一去一來,卷簾人這一打一放,說不盡的意頭就盡在裡面了。丫頭們在簾下,居家人則在簾後,人們與這花落花開、雲卷雲舒、月缺月滿、燕去燕歸、雨絲風散之間,也就是這一簾之隔了。

但大觀園中,最精巧的簾後人當屬黛玉。有一個情節印象很深,有回她出門前,專門交代紫鵑說:“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紗屜,看那大燕子回來,把簾子放下來,拿獅子倚住,燒了香就把爐罩上。”只是一句閑話,可這個女孩子對待生活的認真與風雅便都在其中了。還有眾人詠白海棠的那一次,寶釵是“珍重芳姿晝掩門”,誰都窺探不到任何細節。而到了黛玉這,就成了“半卷湘簾半掩門”,則是一段任意天然的姿態。湘簾是湘妃竹做的簾子,在中國有相當古老的歷史了。湘妃竹表面有褐色的斑點,人們傳說這是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眼淚化成的。這種聽起來就覺得浪漫的簾子,我記得在大觀園中,只有黛玉的瀟湘館裡有掛。多少次“湘簾垂地,悄無人聲”,又多少次是“半卷湘簾,待那人來”。曹公一點細節都沒落下,就連一道薄軟的簾子,都暗合著“還淚”的主題。還有黛玉的那首《桃花行》裡唱的:“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憐人花也愁,隔簾消息風吹透。”一道簾子,卻不偏不倚地隔出了青春正好與桃花灼灼,如果沒有那道簾子,也就沒有了古人詩中那“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浪漫了。

其實也只不過是一方簾子,但生活卻因這一點點變化有了不同。從風水上說,玄關處多了些遮擋,不是一眼到頭的直來直去,便為家裡更多地留下了些氣運。從視覺上,也不再那麽一目了然,仿佛生活也多留了些氤氳的余地。幾次,先生晚歸回來,一進門就迎上了從簾子透過去的微光,心裡瞬間說不上的溫暖熨帖。而我有時坐在房中,看著簾子微動,不用走到窗前,便知道又有風吹進來了……

立夏時節,拂過暮春縈繞不去的傷感,天地之間開始熱鬧起來。每日從外面的繁盛和繚亂中歸來,“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眼前這簡簡單單的一方簾子,在古往今來的人們家中,不知旁觀了多少被塵封在歷史背後的平凡的居家生活。比起歷史上那些常常被津津樂道的大事件,眼前這徐徐的簾下生活,帶著溫暖的煙火氣,始終溫和、親切而活生生的,與我們每個人關聯著。

微信排版:王小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