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原來你要的不是更成熟而是更成功

女性演員曾經一度陷入“流量”“青春”“性別”的困擾,演藝之路越走越窄。陳建斌穿上花西裝還能宛如“雍正魂穿”,一本正經地和少女談戀愛,而同齡女演員大多只能含辛茹苦地演媽媽了。美妝代言市場上流量小生的隊伍日漸壯大,而女性藝人一旦“上了年紀”,戲份就迅速衰減。也正因如此,2020年的“姐姐”浪潮才讓人眼前一亮。

芒果TV自製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風靡全網之後,檸萌影業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也相繼加入熱搜包月用戶行列,這個夏天,姐姐妹妹站起來,給你全方位的快樂。當“姐姐”成為30+女性的新標簽時,我們仿佛看到了大眾文化語境中女性成長的曙光。年齡不再是不可告人的小秘密,現在我們可以大聲說,更成熟的自己才是更好的自己。

但當我點開電視劇,看著大家一邊“眾盼芹離”,一邊讚賞“顧學”的完美,批判漫妮的世俗時,才忽然間意識到,其實我們追捧的並不是更成熟的女性,而是更成功的女性。更成功的女性既能和丈夫一起白手起家創造財富,又能激流勇退回歸家庭,還能冷靜果斷智鬥小三,形不是宮鬥而神似宮鬥。社會你顧姐,教你學顧學。

劇中的顧佳不僅撐起了所有的女性身份,還為全職媽媽正名,正是顧佳的十八般武藝讓更多人意識到,女性在當代婚姻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但問題也正在這裡,恰恰是因為顧佳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種完美女性的人設幻想,才值得我們冷靜反思。顧佳的成功不是“我”的成功,而是妻子/女兒/媽媽的成功,這種成功也並非來自社會結構的調整,而是一種敘事的成功。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小朋友才做選擇,成年人全都要。用完美人設來解決女性的兩難困境,多半是一種正能量式的偷懶。

成熟意味著豐富的經歷和成長的包容,而成功則更強調一種價值標準。意義是無法比較的,但價值自有標準。所以,我們要反思的並不是顧佳的努力,而是顧佳的完美。如果我們認為被顧佳安排得明明白白是一種幸福,那麽顧學的精髓就是“媽學”,用“媽學”來對抗“爹味”,不過是換一面烙餅而已。讚美完美人妻的角色,很難不讓人警惕這是對女性自我異化的催眠,畢竟被優化的人生和被異化的人生之間也就一線之隔。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顧佳的完美多少帶有一點爽劇的影子。如果說男性氣質爽劇的邏輯是“你我本無緣,全靠我花錢”,那麽女性成長爽劇的核心則是“挑起女人鬥女人”,一個強調財富資本,一個強調關係鬥爭。打人就是不對,但我們還是會不由自主地為顧佳暴打惡毒家長而鼓掌。顧佳面對太太團,先是各個擊破,最終跳出來反擊,面對許幻山身邊的花花草草,直覺到位、出手精準。之所以讓人看得暢快,正是因為女性的生存處境總是圍繞關係鬥爭而展開,不撕不足以上熱搜。

但除了打人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為什麽女性之間一旦發生矛盾,就會陷入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局面?無論如何,也不該將暴力作為“為母則強”的注解,趙靜語更沒有資格打王漫妮,即使要打,這一巴掌也應該落在梁正賢的臉上。將外部矛盾轉化為女性之間的內耗是我們要警醒的,不僅要拒絕暴力,更要拒絕將暴力和道德連在一起的理所當然。

更有意思的是,不僅打怪升級暗合了爽劇氣質,離婚也離得人歡欣鼓舞。“眾盼芹離”“眾盼顧離”的背後,《中國式離婚》的糾結苦悶早已一去不返,離婚不僅不再痛苦,還意味著戀愛關係的重新出發。這麽對比,當然不是要抱守陳規、苦大仇深,而是因為劇中的爽快和現實的糾纏往往相反。離婚或許是推進情節的辦法,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婚姻是契約關係和經濟行為,精神分析指導我們,在經濟關係之外還不能忘了個人經歷和共同成長。一言不合就離婚固然暢快,但也是某種程度的對挫折、成長和調整的回避。正因如此,在我看來,《三十而已》裡似乎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婚姻故事,有的只是我們對婚姻問題的假設與證明。作為爽劇,情節所期盼的離婚和離婚冷靜期所限制的反差,大概就是“賣家秀”和“買家秀”之間的距離。或許我們應該把這種關係顛倒過來,在劇中,嘗試面對挫折,體驗更多可能,在劇外,想離就能離,保障權利。

劇中真正的普通人,或許只有片尾的煎餅攤一家。媽媽攤煎餅,爸爸送外賣,孩子靜靜等,雖有風雨,但一家人在一起就始終快樂。無聲電影的拍法抹平了風雨的猛烈,放大了溫馨的感覺,好像只要快樂,一切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這當然不是說普通人就不能快樂,而是說只有溫馨快樂才值得被展示,這本身也是值得反思的。

這種無聲的幸福也像是“姐姐”浪潮的隱喻,沒有彷徨和猶豫,只有正能量,沒有豐富和層次,只有更颯更A。我們沒有理由批評任何一個為了留在舞台上而拚盡全力的姐姐,但可以問問自己,姐姐就該更炸更A,是否又會成為一種新的規訓?我們不該批評顧佳的奮鬥,但可以回頭想想奮鬥背後的困境:比如,許子言的求學之路,問題或許不在於顧佳太過“雞血”?劇中換豪宅,打入太太圈獲得求學資格的行為或許極端,但身邊花費幾十上百萬的也大有人在,似乎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

聊起《三十而已》和“姐姐”浪潮,一位朋友對我的“挑剔”頗為不滿,搞批評是不是就是這也不滿那也不滿?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問題,也直擊文化批評的核心。我們的確應該保持一種熱切的冷漠——熱情地擁抱大眾文化,冷靜地思考其中的問題——只有不斷反思,才能拒絕封閉,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如何塑造更好的女性形象,是影視製作的困境,更是文化批評的困境,但說到底,更是我們的生存困境。

“姐姐”浪潮的真正魅力如果不是更颯更A,那我想就應該是久違的女性情誼吧,姐姐們讓我們看到女性之間的常態是互賞而不是互撕。《三十而立》中,顧佳、漫妮和曉芹三人聚會的搖鏡頭常常讓觀眾看得有點暈,鏡頭繞著她們,她們看著彼此,仿佛坐上了旋轉木馬。女性之間的情誼也可以是快樂而真誠的。

劇情開啟下半程的時候,大家一邊津津有味地分析三姐妹情感走向,一邊大膽猜測會不會最後三人都回歸單身。現在已經全劇終,男人女人看起來已經各有下落。其實結婚也好,離婚也罷,都不是目的,找到自我享受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快樂。衷心希望,這會是國產影視劇女性角色成長的開始。

◎十八爺

來源:北京青年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