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數據時代的反詐:對受害高風險人群“畫像”和預警

12月6日下午,廣州白雲機場,233名詐騙嫌疑人被警察機構從柬埔寨押解回國。 攝影/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

廣州白雲機場,從柬埔寨飛來的3架飛機陸續降落,233名詐騙嫌疑人戴著頭套,在警方的押解下走出機艙。至此,涉及20多個省區市的2000余起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告破。

幾年前,偵查電信網絡詐騙案基本依賴人力,警察民警揣著照相機和指紋刷,靠著“兩把刷子”跑天下。如今,大數據、互聯網偵查已成反詐騙的常用手段,反詐騙刑偵工作的新模式開啟。在這背後,是警察機構技術理念的更新,以及警企合作迎來新的篇章。

近年來,各省市相繼成立反詐中心,專門處理電信網絡詐騙案。截至2018年8月,全國已建成32個省級、316個地市級反詐中心,全國一體化聯動的反詐網絡初具規模。

蹲守53天抓獲詐騙團夥頭目

2018年,警察機構偵破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可能只要5到15天。但在3年前,為了抓捕一名嫌疑人,刑偵警察徐嶄得在異鄉的縣城蹲守53天。

海南儋州,凌晨,浙江民警徐嶄翻入一家農戶的院中,從牆頭往下跳的瞬間他就後悔了,兩隻大狗正惡狠狠地盯著他。雙腳落地的刹那,他渾身一哆嗦,趕忙起身又翻出了院牆。在身後一陣急劇的狗叫聲中,徐嶄“倉皇而逃”。

這不是他第一次被狗追了。2015年,為了抓捕一個詐騙團夥取款組的頭目,他和同事從浙江金華趕到海南儋州,在一個縣城裡駐守了53天。

關鍵線索只有一個車牌號:瓊AYS。那時儋州技術手段落後,辦案基本就靠人力。“我們只知道它會出現在縣城,就在去縣城的必經地點守著,每天早上六點守到凌晨兩點”。

除了等待,徐嶄還買了輛二手摩托車,每天凌晨到附近各個農村轉,尋找嫌疑車輛。“經常被狗追,有時候翻牆到院子裡看車牌號,一落地就被一群狗圍住了。”

幾個星期後,目標車輛在縣城出現,徐嶄和同事當場將嫌疑人擒獲。

回憶起這段經歷,徐嶄笑了。這是他從事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以來辦的第一個案子。如今,徐嶄已經是金華市警察局金東分局刑事偵查大隊的副大隊長,依舊負責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但人工蹲守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

通過警察部電信詐騙案件偵辦平台,現在徐嶄在家中就能調取案件資金流等相關數據,進行數據研判分析。“以前得跑去銀行調取資金流水,現在基本在家就能研判得差不多了,最後再去案發地調取監控核實就行”。

目前,全國已建成32個省級、316個地市級反詐中心,技術手段今非昔比,互聯網通訊設備、大數據甚至成了很多反詐中心的標配。

建立受害人大數據模型預警

技術更新帶來的效益明顯。金華市反詐中心成立以來,累計研判線索5200余條,破獲百人以上規模案件8件,抓獲8個犯罪團夥嫌疑人共計1300多名。

走進金華市反詐中心,辦公區內有數十名警員值守,每人都有獨立的工位,並配有一台電腦和電話,大廳裡不時傳來他們與受害人通話的聲音。

“您好,我是金華市反電信詐騙中心的,昨天下午有個疑似網絡詐騙號碼打過您的手機,想問下有沒有洩露銀行卡資訊或者在微信支付寶轉账?沒有,那就好。我們剛給您發了反詐騙宣傳簡訊,麻煩也提醒一下家裡人,打擾您了,再見。”反詐中心的工作人員針對大數據監測到的疑似受詐騙號碼逐一進行回訪,類似的勸阻電話,他們每天要打上百個。

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以及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五大銀行也派專員入駐了反詐中心。警方接到報案後,第一時間將涉案銀行账戶、電話推送給相關銀行和運營商,對嫌疑人账號進行凍結,阻止受害人損失資金。

金華市反詐中心負責人李權介紹,目前網絡詐騙佔到整個通訊詐騙案件的7成。反詐中心利用大數據技術,根據眾多受害人的行為特徵等數據建立模型,符合這一模型的人,反詐中心將進行預警,比如給對方發送預警資訊,給疑似受害人撥打電話。對於極有可能被騙的,警方將進行面對面勸阻。“盡量在資金損失之前,阻止受害人被騙”。

同時,反詐中心也對詐騙嫌疑人的數據進行篩查和分析,並根據對方作案時在網絡上留下的痕跡進行追蹤,開展研判和打擊。“他們用互聯網進行詐騙,我們也用互聯網進行打擊”。

從2016年8月至2018年11月,金華市反詐中心共勸阻詐騙受害者38600名,據不完全統計,勸阻金額累計達2000餘萬元。

因反詐騙技術更新受益的不只有警方,還有眾多詐騙受害人。在12月5日舉辦的寧波市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涉案資金集中返還儀式上,集中返還了139筆被騙資金,共計1370萬餘元。已經退休的吳阿姨此前被騙的20萬元也被全部返還。

2016年8月,吳阿姨被熟人拉進一個炒股群,接受“股票專家”培訓,陸續投入20萬元購買了群內推薦的股票。最終股票一路跌停,吳阿姨的20萬元損失殆盡。“當時張警官聯繫我說我被騙了,我還不相信,炒股虧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返還資金的當天,吳阿姨專門帶來了一面錦旗,感謝負責她這起案件的張登奎,錦旗上寫著:伸張正義,熱心為民。

資金返還儀式後,吳阿姨為辦案的張警官送上錦旗。 攝影/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

設立“汙水池”輔助誠信體系建設

同樣利用大數據技術反詐騙的還有深圳。深圳市反詐中心創造性地建立了個人誠信“汙水池”,幫助構建社會誠信體系,彌補了法律打擊詐騙上的不足。

深圳反詐中心主任王征途介紹,普通人自己開通銀行卡後售賣牟利並不犯法,這給警察機構預防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造成了困難。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的“妨礙信用卡管理罪”,針對利用他人身份或冒用他人身份開辦信用卡的行為明確了相應處罰措施,但本人開通自己的銀行卡並售賣,這一行為處於法律的真空地帶。而在地下市場上,一個帶銀行卡、開卡的手機卡、U盾、開卡人假身份證的“四件套”,售價鋼彈數千元。

在法律空白和高額利潤雙重因素的驅使下,很多人將自己的銀行卡出售,靠倒賣個人誠信牟利。“這就是為什麽地下黑銀行卡市場這麽活躍”,王征途用手指用力敲著桌面說。

為了應對這一現象,深圳市反詐中心與深圳市銀監局、銀行協會等進行合作,運用大數據技術在深圳地區建立了“汙水池”(全稱“涉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高危人員動態管控庫”),專門治理這些位於法律灰色地帶的人。“我們用大數據幫助管控誠信體系,要通過汙水池系統,讓這些詐騙行為‘寸步難行’。”王征途說。

所有登記地址不準、手機號碼未實名的“高危”銀行卡,都會被納入“汙水池”系統進行全網防控,深圳39家商業銀行和14家外資銀行將限制這些銀行卡的網銀、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和ATM自助服務功能,隻保留其臨櫃功能,即所有業務都需要到銀行櫃台面對面辦理。目前,列入深圳“汙水池”控制的銀行账戶共有1535個,涉及嫌疑人數百名。

深圳市的電話卡管理與銀行卡類似,如果有人出售的本人電話卡涉及兩宗以上案件,那麽他在深圳只能開通限制在本地區使用的、只有語音通話功能的電話卡。

“這樣一來,被列入汙水池的銀行卡和電話卡就賣不出去,也就沒法用於電信網絡詐騙”,王征途說。不過,這些銀行卡和電話卡的持有者仍然能享受基本的業務和功能,王征途打了個比方,“就像他雖然不能坐高鐵,但還能坐綠皮車”。

五年內,如果汙水池中的人名下銀行卡和電話卡沒有涉案行為,就可以從汙水池脫身,重新享有銀行和電話運營商的全套裝務。

“汙水池”系統建立以來,深圳涉及銀行卡和電話卡的詐騙案件發生率明顯下降。據統計,目前在深圳開出的銀行卡,涉及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比例已經下降了80%,當地開出的電話卡涉案率也下降了40%。“電信網絡詐騙最大的危害是影響社會誠信,所以反詐騙也是在恢復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王征途說。

龍崗警察推出的“反詐英雄帖” 供圖/龍崗警察分局

多地警察推出反詐宣傳“奇招”

除了利用技術反詐騙,多地警察也下足工夫向公眾宣傳反詐騙知識,其中不乏各種“奇招”。

“當今天下,騙子橫行,匡扶正義,舍我其誰。現奉上反詐秘籍,望諸位少俠邀請家長掃描二維碼,攜手闖關答題,共同練就防騙絕學。”5月14日一早,深圳市龍崗區各中小學校園裡,45萬名中小學生每人都收到了一份 “反詐英雄帖”。

這是龍崗警察分局開展的校園反詐騙宣傳活動,由龍崗警方與區教育局聯合發起,面向龍崗區631所中小學幼稚園發放了50萬份“英雄帖”,邀請師生、家長掃碼參與答題活動。龍崗警方用一個月整理出30多種電信詐騙手段,結合真實案例融入到了題目中。活動剛開展兩天,已有超過50萬人參與答題。

“反詐騙宣傳,其實是一場與詐騙分子洗腦和反洗腦的的廣告戰”,龍崗警察分局政委林長平說,龍崗區有45萬中小學生,背後是100多萬名家長,“這是反詐騙防範宣傳的一個‘金礦’”。

近年來,各地反詐騙宣傳層出不窮,但傳統的宣傳方式效果不理想,經常出現“警方苦口婆心,群眾漫不經心”的情況,為此,龍崗警察分局在反詐騙宣傳形式上頗費心思。

為提升公眾參與反詐騙宣傳活動的興趣,繼“反詐英雄帖”活動後,龍崗警察分局又推出微信小程式“反詐王者”,一款防詐騙知識競賽類小遊戲。這款小遊戲中共有5000道題目,覆蓋了上百種詐騙類型,玩家可以與他人進行PK,也能與好友進行比拚,根據積分從“寒鐵”“青銅”等級一直上升到“王者”。在第一賽季中,獎金池注入了50萬元,在遊戲中會有金額不等的紅包派送給玩家。

同樣在反詐騙宣傳方式上做足功課的,還有浙江義烏警察。電信網絡詐騙是義烏的重點整治內容,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義烏在反詐騙宣傳上也頗有“電商”風格。

今年“雙11”期間,義烏電商訂單數量驟增,很多商家一日三餐頓頓點外賣。不過,這期間他們的外賣中都會免費附加一個贈品——“反詐公益水”。

義烏電商從業者眾多,據義烏警察統計,當地超過70%的通訊網絡詐騙案發生在18至30歲的青年群體,其中超過55%的受害者有經常訂外賣的習慣。針對這一現象,義烏警察在10月下旬推出“反詐公益水”,聯合美團、餓了麽等外賣平台向本地訂餐者免費發放。從11月6日起,先期投入的400箱“反詐公益水”在5天時間內已經全部發放到消費者手中。

記者看到,在這些公益水的瓶身上,印有關於網購、網貸、刷單等11類反詐騙知識,包括“不隨意點擊他人發來的鏈接;不掃描來路不明的二維碼;發現被騙後第一時間報警”等。

美團外賣清溪站站長查朝陽專門給站內騎手們定了一個特殊的送餐要求。每位騎手將訂餐和公益水送到顧客手中時,要向對方簡要介紹“反詐公益水”的來由和瓶身上的反詐知識。“這種送餐方式意義很大,表示我們不僅是送餐者,還是反詐騙的宣傳者,一分鐘的解說,可能就防止了一個人被騙。”查朝陽說。

第三方支付成反詐騙追查難點

雖然警察機構的反詐騙技術和宣傳方式不斷更新,但目前仍存在短期內難以突破的困境。多名警察人員提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取證是反電信網絡詐騙過程中的一大難點。

“現在的詐騙分子在作案過程中,幾乎100%會用到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寧波市警察局北侖分局刑偵民警焦程對第三方支付帶來的追查難題深有體會。

焦程介紹,如今大部分詐騙案都超出了單一的銀行卡對卡轉账的形式,多數嫌疑人都會採用微信、支付寶等各種第三方支付平台進行資金轉移。通過微信和支付寶等第三方平台轉账形成的不是銀行卡到卡的記錄,而是一個騰訊或阿里等企業的訂單編號,警方要通過該訂單編號去查詢相關的銀行卡,進而聯繫銀行凍結账號。

問題在於,這類數據涉及公民個人隱私,要讓企業提供相關數據,警方需要辦理複雜的手續,無法第一時間凍結相關銀行卡阻止損失。

目前詐騙團夥的作案手法已經鏈條化,一級團夥實施詐騙;二級團夥負責將錢財從被害人账戶轉走,俗稱“車行”;三級團夥被稱為“水房”,專門負責洗錢,把贓款在多账戶間轉移,轉账多次後再取現,給警察追贓帶來極大難度。

“緊急止付的黃金時間一般在半個小時,等跑完一圈辦好手續,再向企業拿到數據,可能都過了半個月,受害人的錢早就被詐騙分子轉移很多次了。”

焦程希望,未來能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涉案數據納入到反詐中心,以便警察機構第一時間聯繫銀行凍結涉案账戶,阻止詐騙分子轉移資金。

王征途的想法與焦程不謀而合,他建議第三方支付平台將數據適當向警察機構進行“開源”,比如採用企業派代表入駐警察機構的方式,通過警企合作,將雙方的資源在反詐中心這個平台上進行互動,實現一定程度的數據共享,合作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

在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同時,王征途認為,還要著重治理交易公民個人資訊的行為,“這些洩露的公民資訊是電信網絡詐騙生存的土壤”。深圳警方曾在一個撥打騷擾電話的窩點發現海量公民個人資訊,“洩露的資訊量不是以G為部門,而是以T(1024G)、以P(1024T)為部門”。

王征途說,這背後反映出互聯網監管還不完善,“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線下要承擔的義務,在線上一樣要承擔”。

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 見習編輯 於音 校對 楊許麗 付春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