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思維列控業績變臉 突擊“接盤”誰在撿漏

  思維列控業績變臉 突擊“接盤”誰在撿漏

  本報記者 葛愛峰 見習記者 賀海龍 鄭州報導

  受鐵路投資增速放緩等原因影響,中國列車控制領域首家A股上市公司河南思維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思維列控”,603508.SH)自2015年底上市後,2016年、2017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連續兩年下滑,令業界震驚。

  3月24日,思維列控發布2017年年報,2017年營業收入約4.6億元,同比下降24.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1.31億元,同比下降29.8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約0.94億元,同比下降43.84%。2月28日公司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推動資產重組,目前尚處於停牌階段。

  截至思維列控停牌前一個交易日,面對已“破發”的股價,對於其上市兩年業績持續下滑的局面,公司在經營中又存在著哪些疑團?鐵路行業投資增速下滑的問題還是自身的經營模式導致發展遭遇“瓶頸”?短時間快速接盤近期IPO被否的公司股權“誰在撿漏”,或存在巧合?

  業績下滑 “另有原因”?

  作為券商等推崇的中國“軌交化資訊龍頭”,思維列控的主要產品包括LKJ2000、機車安全資訊綜合監測裝置(下稱“TAX”,屬於LKJ系統的組成部分)、6A車載音影片顯示終端(下稱“6A 終端”)、CMD系統車載子系統(下稱“CMD系統”)等。

  對於全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的問題,思維列控解釋稱,主要受鐵路車輛投資下降和客戶對機車安防產品招標延後等因素的影響,公司訂單量不及預期,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對於全年淨利潤下滑的問題,思維列控解釋稱,由於增值稅即征即退返還較上年同期下降導致。同時由於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和非經常性損益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導致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出現大幅下滑。

  “LKJ系統和機務安防系統”作為思維列控的兩大“拳頭”產品,均未能幸免,營收集體出現大幅下滑。LKJ系統2017年度營業收入約3.93億,同比下降22.72%,機務安防系統2017年度營業收入約0.64億,同比下降36.21%。

  對於兩大“拳頭”產品業績的“雙降”,思維列控解釋稱,一是受鐵路車輛投資下降的影響,LKJ系統產品LKJ2000裝置、TAX裝置銷售量同比下降;二是LKJ系統產品中毛利率較高的H型監控記錄板銷售佔比下降。

  對於“機務安防系統產品營收下降”則主要是:受鐵路車輛投資下降和客戶對機車安防產品招標延後等因素的影響,機務安防系統產品6A和CMD銷售量均同比大幅下降造成的。

  《華夏時報》記者通過深度調查對比發現,產品庫存、銷售變動之間,公司解釋或存在些矛盾,頗讓公眾有些費解。

  對於思維列控主要產品LKJ系統、機務安防系統的產銷量問題,全年LKJ系統銷售量同比下降10.08%、庫存量上升5.29%。思維列控對此解釋稱,受“鐵路車輛投資下降和客戶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響,LKJ2000裝置銷售量大幅下降。

  機務安防系統銷售量則同比下降46.16%、庫存量上升20.47%,思維列控對此解釋稱,6A車載音影片顯示終端產品裝車率較高,市場需求下降,導致銷售量同比大幅下降;CMD車載子系統招標延後,導致銷售量同比下降。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同樣對於“報告期末發出商品佔公司存貨比例達到74.09%,發出商品金額同比上升35.36%引起主要產品庫存量同比上升的異動”的問題。因其產品主要包含LKJ系統機務安防系統和機務安防系統,發出商品主要是公司發往客戶或機車廠尚未驗收結算的產品,待取得客戶產品驗收合格單據並取得收款權力時確認收入。

  思維列控則解釋稱,主要由於受調試時間的長短、客戶具體驗收結算程式和時間安排、客戶採購資金的使用安排等因素的影響。

  對於思維列控“庫存增加,保持高額存貨”是由於市場需求端變動導致還是“發出商品”時間確認的問題?

  4月2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對思維列控年報事後審核問詢該問題:“年報披露公司主要采取以銷定產的經營模式,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公司存貨期末餘額分別為2.1億元、2.0億元和2.4億元,均未計提跌價準備。”希望公司補充披露以銷定產模式下,保有大額存貨的原因及合理性;說明大額存貨連年未計提跌價準備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時會計師對上述事項進行核查並發表意見。

  面對上述重重“迷霧”,公眾有待思維列控的回應解釋。

  “老本行競爭白刃化”

  中國目前列車運行控制系統主要有LKJ系統和ATP系統兩種。截至2017年末,LKJ系統應用於全路約2萬台機車和1273列時速250公里動車組上,ATP系統應用於全路2980列動車組。

  LKJ系統當前競爭格局來看,目前LKJ系統供應商由思維列控和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車時代電氣”)兩家競爭。思維列控2017年年報統計測算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7年,思維列控LKJ系統佔LKJ全系統的比例分別為40.7%、43.7%、45.6%、45.5%。

  《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相關數據發現,2013年到2017年期間,LKJ系統佔列控系統市場由最初的91.20%降至75%,呈逐步下降趨勢,對於思維列控未來業績增長或存在較大壓力。

  在機務安防系統方面,思維列控的機務安防系統主要包括6A終端和CMD系統,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思維列控在6A終端的主要競爭對手有中車時代電氣、北京縱橫,而作為6A終端僅有的客戶北京縱橫,其議價及商務談判中處於強勢地位。截至本年末,思維列控6A產品市場佔有率約為30%。

  思維列控目前行業地位雖依舊是行業內“軌交化資訊龍頭”,但其LKJ系統或已形成“天花板”。思維列控證券事務代表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因競爭對手有其獨特優勢,公司未來在LKJ系統市場有一定上升太空,但是將來要超過50%甚至更多存在一定難度。

  對於未來“LKJ系統競爭方面”是否會對於公司未來業績產生影響,思維列控證券事務代表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市場上投資者對於公司關注的重點在新型列控系統,而不是既有項目。

  鐵路行業投資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鐵路行業“LKJ的使用壽命為6至8年”規定,LKJ列控系統換裝更新能否為思維列控短期業績帶來增長仍需市場驗證。

  《華夏時報》記者發現,思維列控“LKJ15S系統”作為LKJ列控系統換裝更新的“押寶”產品,2017年初通過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的技術評審。LKJ15S系統的認證工作尚未完成,該公司表示爭取年內具備推廣條件並實現小批量銷售。

  思維列控證券事務代表解釋稱,未來LKJ15S系統一旦確定可以推廣,將來業績增量也有較高預期,目前存在一定政策性風險,未來新系統更新時間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如進展順利,年內新系統或有小批量生產,對於公司業績貢獻可能需要等待明年或者後年才會有一定影響。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機械行業研究員助理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鐵路行業內整車和後市場方面或存在一定的結構性機會,鐵路投資量放緩對於行業內公司業績貢獻難有快速體現,需要時間驗證釋放。

  突擊接盤 誰在撿漏

  面對激烈的競爭局面,無論被動迎戰還是主動出擊,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或是一條出路。思維列控也稱“要加強產業政策研究,圍繞公司主業通過收購優質資產、參與設立產業並購基金等手段,促進產融互動。”

  3月7日,河南思維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事項停牌進展公告公司擬以現金方式購買藍信科技部分股權。隨後公司披露擬以現金方式收購藍信科技49%的股權,經交易各方協商確定為不超過人民幣約8.82億元。

  藍信科技在2018年1月衝擊IPO過程中,由於“應收账款餘額較大壞账損失等風險”被證監會否決,也引發公眾對“藍信科技發行人身份問題”的質疑。

  如此短的時間“撿漏”,此前藍信科技相關問題是否得到有效解決令人擔憂,據最新資訊顯示,截至3月20日,思維列控已與交易各方簽訂《股權購買協定》。

  思維列控證券事務代表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對於“近期重組時間”問題,公司對藍信科技在2012年就已開始關注,只是因為思維列控自身上市考量,暫緩了投資,但期間一直有關注。對於市場擔憂的發行人身份問題由於歷史問題造成的確實存在,盡量通過相關企業及具體人事部門去證明核實;對於“應收账款餘額較大壞账損失等風險”問題,彼此同在一個行業可以解釋的過去。對於上述相關問題明確結果進展,該證券事務代表表示需要等待公司相關重組公告集中確認回復。

  對於與藍信科技的“合作”,思維列控證券事務代表表示對於“雙方合作”由於公司在地面數據分析、服務中心包括和中國鐵路總局關係方面相對弱勢些。藍信科技具備一定優勢,雙方合作能夠實現業務協同互補。

  上市公司采取現金收購是否可以回避監管,現金收購標的49%股權相比51%股權收購或全資收購是否能夠提高並購重組概率,對於上述問題,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采取現金收購的好處有很多,不但可以規避監管的審核,而且還可以簡化流程和提高收購效率,現金收購標的49%股權相比51%或者全資收購,更有利於提高並購重組的概率,同時還可以規避監管。

  “雖然現金收購確實能提高並購重組的成功概率,但並不意味著現金收購就是監管盲點,從目前看,交易所依然會關注收購標的盈利情況、收購的資金來源等。”宋清輝表示,現金收購需要足夠的資金。

  思維列控在其2017年年報中稱,全年度貨幣資金約1.73億元,其他流動資產約15.17億元,兩者分別佔本期末總資產的6.25%和54.87%,合計61.12%。

  對於目前“不差錢”的思維列控,面對上市後業績持續疲軟的局面,如此短時間內接盤一家“近期被否的”公司股權,是不是在“撿漏”,到底是誰在“撿漏”,目前還不得而知。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