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藝術家瑪麗·科西嘉:逐光繪影的藝術先驅

瑪麗·科西嘉

Mary Corse

20世紀60年代,一群逐光的藝術家們在美國南加州發起了光與太空運動,這是一場於上世紀興起的提倡極簡主義和抽象幾何的運動,也是最早規模最大的光線藝術運動。瑪麗·科西嘉,當今藝壇光線藝術的先驅者,便是那場運動中的少數女性藝術家之一,她對光的迷戀,大約從那時開始。

瑪麗·科西嘉,Untitled (White Light L-Corners),1970年,玻璃微珠、丙烯酸塗料、布面,243.8 x 243.8 厘米。圖片由藝術家、立木畫廊(香港及紐約)及Kayne Griffin Corcoran畫廊(洛杉磯)提供。

移步換“影”的光線之作

瑪麗·科西嘉的作品以極簡主義的抽象單色畫而聞名,這些擁有著“高冷”美感的單色畫作其實大有乾坤。藝術家致力於運用一種混合了丙烯酸顏料的微小反光玻璃珠進行創作繪畫,用變幻的光感賦予作品豐富的視覺效果,觀者通過轉換不同的觀賞距離和角度,會發現畫作時而光亮、時而暗淡。科西嘉用獨特的手法,將人們對光學的感知帶給靜止的平面畫作。

瑪麗·科西嘉,Untitled (Octagonal Blue),1964年,金屬方塊、丙烯酸塗料、布面,236.2 x 171.5 厘米,作品背簽日期。圖片由藝術家、立木畫廊(香港及紐約)及Kayne Griffin Corcoran畫廊(洛杉磯)提供。

瑪麗·科西嘉,Untitled (DNA Series),2017年,玻璃微珠、丙烯酸塗料、布面 ,198.1 x 594.4 厘米。攝影:Ron Amstutz。圖片由藝術家、立木畫廊(香港及紐約)及Kayne Griffin Corcoran畫廊(洛杉磯)提供。

在瑪麗·科西嘉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她始終在嘗試不同的方法將光元素滲透在作品之中。科西嘉嘗試使用電燈、陶瓷磚和反光玻璃球並創建簡單的幾何結構以實現作品最終呈現的光影效果。

獨特筆觸的視覺變化

除了媒介的使用,筆觸亦是科西嘉的另一個重要技巧。藝術家故意在畫布上留下手印,在隨觀者腳步移動的同時,光源的變幻顯現出畫作的質感和筆觸的紋理。這種獨特的繪畫手法試圖分析在感覺剝奪、視覺刺激和太空感受等條件下人類的視覺變化,並企圖通過藝術的手段加以表現和研究。相較那些刻意消除藝術家創作痕跡、追求完美機械化表面的同代藝術家而言,獨特的筆觸令她的藝術更加獨一無二。

瑪麗·科西嘉,Untitled (White Light Series),1966年,光、木頭、樹脂玻璃,182.9 x 167.6 x 27.9 厘米。圖片由藝術家、立木畫廊(香港及紐約)及Kayne Griffin Corcoran畫廊(洛杉磯)提供。

藝術家近期展覽資訊

今年六月,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將首次呈獻瑪麗·科西嘉的研究展A Survey in Light。科西嘉與她同時代的人們分享了她對感知的深深著迷,以及光線本身既可以作為藝術主題也可以作為藝術材料的可能性。在當一些藝術家正嘗試從繪畫轉向雕塑和環境項目時,科西嘉卻堅持通過繪畫來研究光線。

瑪麗·科西嘉,Untitled (Space + Electric Light),1968年。氬光、樹脂玻璃、高頻發電機,114.9 x 114.9 x 12.1 厘米。聖地亞哥當代藝術博物館,安納伯格基金會提供購買資金。攝影Philipp Scholz Rittermann。圖片由藝術家,立木畫廊(香港及紐約)及Kayne Griffin Corcoran畫廊(洛杉磯)提供。

藝術家作品

Untitled (Blue Double Arch),1998

Untitled (White Double Arch), 1999

Untitled (White Multiple Inner Band(2003)

Black Light Painting(1975)

Untitled (Electric Light), 1968/2017

UNTITLED (WHITE LIGHT SERIES)1966

“Untitled” (1967). Plexiglas and light, 6 × 6 ? × 10 ?.

Untitled (Four Inner Bands)(2011), Courtesy Lehman Maupin Gallery New York and Hong Kong

Untitled (Yellow, Black, White), 2010 glass microspheres in acrylic on canvas 12 x 108 x 3.5 inches

展覽現場圖片

#內容源自立木畫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