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就差一塊錢,憑啥他是貧困戶?

導讀

今年是決勝脫貧攻堅關鍵之年,貧困地區正在緊鑼密鼓推進扶貧大計。近期,半月談記者在貴州省部分貧困縣、極貧鄉採訪了解到,精準扶貧進入“啃硬骨頭”階段,各地“埋頭拉車”的同時還應“四下打量”,看看前方的願景怎麽才能落實好,看看“臨界戶”、非貧困戶是不是也要幫一幫,還得回頭看看扶上馬的群眾是不是又摔了下來?唯有眼光周密,才能把脫貧攻堅這幅長卷繡成讓群眾真正滿意的“細密畫”。

精準識別“左右看”:“1塊錢困惑”仍存在

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基礎,直接關乎脫貧成效。由於區域條件不同、發展態勢有別,國家統一制定的識別標準在地方如果只是簡單套用,難免會加劇貧困戶與非貧困戶、“臨界戶”之間的矛盾。

貴州一極貧鄉幹部接受採訪時表示,參加扶貧工作幾年來頗有感觸的一點是:貧困戶識別固然有標準,但過於死板的“嚴格執行”往往會帶來“1塊錢困惑”——“就差1塊錢,憑啥他是貧困戶”是扶貧幹部面對許多“臨界戶”要反覆解釋的問題。

“其實貧困戶與‘臨界戶’、非貧困戶有時區別並不明顯,精準識別沒有簡單方案,恰恰要輔以多方面的參照,讓‘簡單問題複雜化’。”該幹部說。

可能的矛盾還不止於此。正如另一位基層幹部所言,有的貧困戶是因為懶惰、不思進取而致貧,為求“全面脫貧”,政府只能選擇硬著頭皮為這些貧困戶“兜底”,如此安排常常招來村民調侃“懶人偏有懶福,勤人累斷肋骨”。不少幹部認為,部分地區扶貧政策仍存在“吊高胃口”的情況,因“福利陷阱”激化的貧困戶-非貧困戶-幹部之間的“三角矛盾”,值得重視。

採訪中,還有扶貧幹部提到,當前有的愛心企業下鄉扶貧,往往直接發錢,更容易激化村民之間的矛盾。“不患寡而患不均”一直是百姓信奉的道德準則,直接發錢既容易讓沒有得到慰問的人“眼紅”,還會讓人懷疑安排有“貓膩”,是不是背後有政府工作人員優親厚友的動機?

而另一方面,這樣“簡單粗暴”的扶貧方式,也容易滋生個別貧困戶的“等靠要”思想,認為“餡餅總會有的”,不願下力氣靠自身努力脫貧。

受訪專家建議,在加強精準幫扶的同時,還應“左右兼顧”,加強對“臨界戶”的引導和扶持。精準識別固然要按政策辦事,“擠水分”執行,還應加強村民評議、政策公開,並引入多元識別參考機制,綜合多項指標予以判斷。如畢節市實施的“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有沒有讀書郎),即是可推廣的經驗。

扶貧產業“向前看”:長遠眼光需落實

陽春三月,貴州烏蒙山區滿目鬱鬱蔥蔥。在畢節市一貧困鄉的6000畝香蔥基地,高山冷涼氣候讓地裡的香蔥長勢喜人,山風吹拂,綠浪翻滾。

“別看現在香蔥產業發展旺,老百姓熱情高,但大家的積極性是幹部們不知做了多少工作才重新調動起來的。”該鄉黨委書記指著眼前連片的香蔥地對半月談記者說。

據該幹部回憶,2015年全鄉曾瞄準辣椒作為致富項目,一下子規劃了約3000畝,結果因為技術準備不足、品種選擇也不合適,3000畝隻種出一片失敗的苦果。

撫今追昔,這位書記感慨地說,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謀劃產業一定要多“向前看”,對新項目需要的支撐條件給予足夠的重視,否則空有熱情沒有收成,讓百姓空耗大量資金精力不說,更寒了他們想給生活換個樣的心。

在貴州另一極貧鄉,半月談記者被一處看起來頗為現代化的養雞場所吸引。走到近前才發現,養雞場已然閑置,只有門上醒目的簡介,還在向路人講述自己依托中央扶貧專項資金近80萬元得以興建的“輝煌出身”。

附近村民告訴半月談記者,該養雞場已經關門一年多,向貧困戶承諾的利益分紅也未能兌現。靠了村民的介紹,記者找到了養雞場老闆,得知養雞場“夭折”的原因除了經營管理不善,更大的問題在於市場定位不準,銷售渠道不暢,導致虧損嚴重。

項目規劃拍腦袋,項目上馬拍胸脯,項目崩盤拍大腿……需要直面的是,如此“三拍”在關乎千萬群眾福祉的脫貧攻堅事業中同樣存在。產業扶貧,是扶貧的正路,但不做好市場調研,不下功夫建章立製,不肯在技術與推廣等支撐條件上用心思,長此以往,只能讓“政府熱心,百姓冷眼”一再複製。

受訪幹部認為,扶貧產業規劃,應加強系統布局,尤其在引進當地沒有經驗的新項目時,更要在市場、技術等多方面精準籌劃保障措施,“向前看”既要為脫貧大局配備“望遠鏡”,也得為百姓生計配備“顯微鏡”。

脫貧成效“回頭看”:動態扶持是關鍵

當前各地脫貧成效顯著,但階段性減貧並不能一勞永逸地絕對消除貧困。半月談記者了解到,不少貧困戶在政府的幫助下已順利脫貧,可抵禦風險的能力仍然比較弱,因災、因病、因學返貧風險猶存。

半月談記者從貴州一基層幹部處了解到,他所在鄉一戶劉姓貧困戶原本2015年已經脫貧,但去年初不幸遭遇車禍,雖然撿回一條命,卻背上了好幾萬元的醫療債務,因而返貧。該幹部說,劉某的情況屬於交通事故,不在新農合報銷範圍,幾乎所有醫療費用都得自己承擔,總金額對他們家來說不啻天文數字。

畢節市一貧困鎮鎮長介紹,2018年全鎮因病、因學新增貧困群眾即達10戶45人。“有一戶村民有兩個孩子讀書,一個讀的還是學費較高的民辦大學,原本家庭就不富裕,孩子每年高額的學費讓一家人生活壓力更大了,今年被納入貧困幫扶對象。”

受訪幹部認為,返貧現象是脫貧攻堅中客觀存在的情況,扶貧工作不能只顧“向前奔”,也要時時“回頭看”,注意梳理因各種原因出現的返貧現象,及時納入幫扶,並結合實際情況,因戶施策。專家建議,鑒於基層貧困戶識別是一個動態過程,應著手建立貧困地區減貧摘帽後生計情況監測機制,並以切實有針對性措施提高其抵禦再次致貧風險的能力,以求減少意外返貧現象。

來源:2019年《半月談》第8期,原標題《“就差一塊錢,憑啥他是貧困戶” 決勝脫貧須四下打量》

半月談記者:駱飛

編輯:范鍾秀

主編:孫愛東

編輯:楊建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