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PD-1抗體藥物首次獲批上市!臨床腫瘤藥物審批進入「加速跑」

整理 | 乾玎竹

來源 | 搜狐健康

千呼萬喚的免疫治療藥物來了!6月15日,國家食葯監總局正式批準國內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PD-1抑製劑上市,開啟了肺癌的免疫治療時代。

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消息,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在國內的獲批,基於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主席吳一龍長官的一項名為CheckMate-078、III期、隨機臨床研究。該研究用強有力的數據證明了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作為PD-1抑製劑在中國人群中的長期生存獲益優勢。據悉,該研究對象中90%為中國患者,總生存期是研究的主要終點。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與現有二線標準治療相比,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可將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延長3個月左右。

PD-1/PDL-1靶點是近年來全球最熱門的腫瘤藥物研發方向之一,藥物的上市審批競爭也非常激烈,國內目前已有18家企業的 PD-1/PD-L1單抗項目獲批臨床試驗,除了此次獲批上市的百時美施貴寶公司,尚有默沙東,恆瑞、信達、君實等四家企業已經提交上市申請,並都被列入優先審評。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已有5個PD-1/PD-L1類藥物上市,分別是BMS、默沙東、羅氏、阿斯利康、默克與輝瑞這五家製藥巨頭旗下的產品。

提高腫瘤藥物可及性,相關職能部門在「加速跑」

腫瘤新葯研發得火熱朝天,在藥品的審批環節,國家相關職能部門也在「加速跑」。

在4月28日國新辦就降低抗癌藥品費用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藥品監管局葯化註冊司副司長李金菊給出了一系列數據:2017年,申報臨床試驗的抗癌藥品279個,比2014年的155個增長了80%;批準上市抗癌藥品29個,比2014年的24個增長20%;批準進口抗癌藥品19個,比2014年的5個增長280%。

此外,2017年批準進口抗癌藥品臨床試驗的平均時間114天,比2014年的243天縮短了129天;批準進口抗癌藥品上市的時間平均為111天,比2014年的420天縮短了309天。尤其是,2017年3月22日批準上市的晚期肝癌治療新葯瑞戈非尼進口批準上市時間比全球首個上市國家美國僅晚7個月,過去要晚5-8年。

這跟我國頒布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密不可分。從2005年開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相繼推出特別審批、重大專項、特殊審批和優先審評審批等促進藥品加快審評政策;2017年CFDA加入ICH,成為其全球第八個監管機構成員,標誌著我國藥品的監管審批與國際標準接軌。特別是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關於鼓勵藥品創新實行優先審評審批的意見》以及2018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包括進口抗癌藥在內的創新葯的支持政策,在審評流程、機制、臨床試驗、知識產權等方面,都極大的利好具有明顯臨床價值、患者急需的創新葯在我國的研發上市。

在4月28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介紹,圍繞減輕癌症患者藥費負擔,近期主要考慮從幾個方面發力。包括進口藥品實行零關稅;對已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施政府集中談價和採購;對未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行醫保準入談判。上述3項措施擬於5月1日後即啟動。

5月23日,國家葯監局、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布《關於優化藥品註冊審評審批有關事宜的公告(2018年第23號)》,進一步提高創新葯上市審批效率。該公告規定,對境外已上市的防治嚴重危及生命且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疾病的藥品,經研究認為不存在人種差異的,可提交境外取得的臨床試驗數據,直接申報藥品上市註冊申請。隨著我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上述新規意味著進口新葯可在國內外同步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國際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後,藥品可直接申請在中國上市,重複實驗減少,上市效率提高,急需的新葯有望更快進入我國市場。

進口藥品的利好不斷釋放,臨床對高品質新葯的強勁需求,刺激著國內腫瘤藥物研發不斷追趕。相當多的國內企業目前已著眼於CAR-T、PD-1/L1等靶點以及新型抗腫瘤藥物的研發,並同步進行國內外多中心臨床試驗,緊隨全球靶向及免疫抗腫瘤藥物的發展趨勢,相信未來將逐步縮小與國際先進水準的差距。

同時,一些城市也在嘗試著「先行使用國外已上市抗腫瘤新葯」的探索。2018年4月,國務院發文,未在國內獲準註冊的進口醫療器械,可在海南先行先用;6月,據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方面透露,在上海市指定醫療機構定點先行使用國外已上市抗腫瘤新葯的試點工作方案和一系列風險控制措施也已形成,正與國家葯監局等相關部門溝通。

腫瘤藥物的未來

隨著對腫瘤相關基礎科學以及抗腫瘤藥物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對腫瘤的治療手段已從最原始的手術和放射治療,逐步擴展到小分子化療藥物、靶向藥物、免疫療法、基因治療等創新並多樣化的治療方式。對腫瘤生物標誌物、基因表型、細分靶點和信號通路等因素的深入研究,使得這些因素對藥物研發起到更確切的指導作用,對實際療效也起到愈加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藥物中佔較大比例。

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2017年度藥品審評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獲批的11個抗癌藥新葯,包括9個不同類別的激酶抑製劑、1個核苷類細胞毒抗腫瘤葯和1個抗腫瘤疫苗產品,其中激酶抑製劑類抗腫瘤葯超過八成。獲批的11個藥物均為國外已上市的進口抗腫瘤藥物。

業內人士預測,2018年將是我國腫瘤創新葯上市大年,將有多個進口及大陸重磅抗腫瘤藥物獲批上市,市場競爭將會存在於所有的進口和大陸抗腫瘤藥物之間。在鼓勵創新葯政策、降低進口藥品關稅、優先審評審批以及患病率激增等多重因素促進下,未來將有更多的進口抗腫瘤藥物快速進入我國市場;同時本土企業也會加速提高自身研發能力,我國獲批上市的抗腫瘤葯將逐步實現與國際同步。

在政府推進、通過層面的改變,助力醫生在第一時間把新葯推向臨床階段的現況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腫瘤內科主任王潔教授在2018百濟神州腫瘤論壇媒體圓桌會上指出,「針對一些早期臨床研究,只要明確靶點,針對受試者有一個非常好的伴隨診斷,藥品就可以很快就能上市,縮短與國際市場上市的時間差,這一進步非常可喜。但這一上市是附加條件的:上市以後必須要進行一些後續研究。這一步邁得非常好。我們也期待,在未來可以實現更多藥品的『寬進嚴出』,注重品質把控。除此之外,還需要包括臨床醫生、科學家、製藥公司、政府部門在內的利益相關者,制定有效的指南共識,來規範行為,不能因為『寬進』就忽視了對品質的要求,給病人及國家帶來更大損失。」

我們相信,這些領先的、科學的腫瘤藥物和治療規範將最終造福於我國腫瘤患者,切實提高我國腫瘤患者的用藥可及性和生存獲益。

參考資料:

1.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http://cnda.cfda.gov.cn/WS04/CL2056/228364.html

2.經濟觀察報.http://www.sohu.com/a/236007683_118622

3.健康中國.http://www.sohu.com/a/229830253_120967

4.中新經緯.http://www.sohu.com/a/229197270_561670

5.健康報.http://www.sohu.com/a/233334992_464387

6.央視網.http://tv.cctv.com/2018/04/28/ARTIjIxOGQhn5xquGJgqDrpJ180428.shtml

7. 孫金,朱曉鶴,王珊等.近5年FDA批準的抗腫瘤靶向新葯的概況[J].中國新葯雜誌,2016,25(1):1-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