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生兒哭鬧 媽媽要讀懂寶寶哭聲裡的密碼


新手媽媽最怕新生小BB哭了,寶寶一哭,媽媽心都碎了。遇上那種整夜哭的「夜哭郎」,媽媽更會急得束手無策。我家寶寶小的時候就特別愛哭,還很不好哄的那種,給我鬧得沒辦法,於是我請教了一個育兒師,她給我分享了很多經驗,還贈送我一套育兒指南0-3歲寶寶分月齡育兒指南。從此我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也不再為孩子哭鬧煩惱了,大家可以加育兒師威kabuda1980她可以給你分享育兒經驗,還贈送育兒資料。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育兒師交給我的經驗之談。

育兒師介紹,其實新生兒哭鬧可不是為了為難家長。因為不會說話,哭鬧是新生兒和外界唯一的溝通方式,所以,讀懂寶寶哭聲裡的密碼,是每一個媽媽必做的功課。

新生兒哭鬧分為三種:生理性需求哭鬧、病理性哭鬧以及心理性哭鬧,分辨不同的哭鬧原因,媽媽才能讀懂寶寶哭聲裡的密碼。

一生理性需求哭鬧

生理性哭鬧,是指孩子因為生理的需求而哭,比如餓了、尿布濕了、餵養不當等。如何辨別寶寶是哪種生理性哭鬧呢?

如果是餓了,寶寶會有一些動作信號來表達。比如咬手指、扭動脖子、吸吮的嘴部動作,如果寶寶是非常餓時,通常會大哭。這時候,家長只需要按時餵養,滿足需求即可。

如果尿布濕了,寶寶可能也會哭,同時還會不安地扭動。這個時候,家長應及時更換尿布,並用清水沖洗乾淨皮膚褶皺處即可。

如果餵養不當,比如由於餵奶過多或過早添加澱粉類食品,或嬰寶寶吸入空氣過多,也會引起寶寶哭鬧。這時,寶寶由於胃部膨脹,可能會出現嘔吐。媽媽要減少奶量,並及時清除嘔吐物,防止誤吸。

二病理性哭鬧

常見的病理性哭鬧主要有發熱、感冒堵塞鼻腔呼吸、腸絞痛、腸套疊、疝氣等。

1、發熱:這時,寶寶通常面色潮紅,嘴唇乾燥,身體皮膚溫度有些「燙手」,沒有出汗。如果發現寶寶活力不佳,哭聲略沙啞,並比平時弱,要幫寶寶測量體溫,如果過高,應及時就醫。

2、鼻腔呼吸不暢的哭鬧:如果寶寶哭鬧時總是張嘴呼吸,並可見鼻腔分泌物,就可能是鼻腔呼吸不暢,可以在餵奶前滴一兩滴生理鹽水沖洗分泌物。

3、腸道問題引起的哭鬧:如果寶寶面色蒼白,總是有間隔的一陣大哭,而且有嘔吐發生,或者會有果醬樣的大便,可能是寶寶的腸道發生了問題,需及時就醫。

4、疝氣哭鬧:如果寶寶哭鬧時可以看到肚臍凸起包塊,或是腹股溝有包塊出現,但停止哭鬧時,這些又消失,就有可能是疝,可能會導致腸子梗阻,一定要及時就醫。

5、腸絞痛綜合征:寶寶在一天中劇哭的時間可能會達3小時以上,一周內可能發作3次,多出現在傍晚和夜間,發作時腹較脹、腹肌張力較高,腿向腹部彎曲。此症多在出生3個月後減輕或消失。處理時可減少餵奶次數,不要一哭即喂,發作時將小兒俯臥,放一熱水袋在腹下部(注意水袋溫度不要超過50℃,防止燙傷),如果不見效,應及時就醫。

三心理需求哭鬧

很多家長以為寶寶小,不會有情緒,但其實,新生寶寶也會鬧鬧小彆扭,要媽媽爸爸抱抱。「剛出生的寶寶需要抱抱,是因為他們需要被包圍的安全感。」 育兒師說,幾個月以後寶寶們越來越依賴爸爸媽媽的懷抱,這是他們對父母的身體熟悉,產生了信賴感,需要尋找到情感安慰,得到愛,所以不要忽視寶寶們的情感,要按需抱抱。

但育兒師提醒,也不可過多抱抱,養成依賴大人的習慣,當抱抱緩解了他們的不安情緒後,就要試著把他們放回小床裡,自己玩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