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唐朝軍隊如何在青藏高原上展開絕地行軍?

【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王凱迪

對於古代的中原王朝來說,位於青藏高原的少數民族政權,長久以為都是腹心之患。

坐落於我國西部的青藏高原,素來有世界屋脊的美譽。在這片海拔4000-8000米左右的高原之上,很多來自內地的旅行者們都需要依靠氧氣才能維持行走,長距離的高速前進只能依賴於汽車火車這樣的現代交通工具。

因此,在古代中國,來自中原漢地的軍隊很難進入這片令人生畏的高原,中原王朝對高原的管轄也就更多的依靠政治與宗教上的統禦而非軍事上的征服。高原獨特的地理特性,稀薄的氧氣,都讓習慣平原作戰的軍隊望而卻步。而遠離經濟中心,又意味著跨越數千公里的補給線,會給王朝政權帶來沉重的負擔。即使攻佔了青藏高原又如何,這裡人煙稀少,又沒有多少可供種植的土壤。對於許多中原王朝政權來說,這裡就是一片毫無價值的荒地。只是一旦青藏高原崛起了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對漢族聚居區產生了實質性的威脅時,就由不得中原王朝坐視不理。

公元6世紀,盤踞在青藏高原北部的吐谷渾國力十分強大,在隋朝建立之初常率兵劫掠邊境,隋朝一直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其後,吐谷渾內部也出現了分裂,給了隋朝統一南方的機會。等到隋煬帝繼位後,隋朝國力達到頂峰,強大的隋朝軍隊一舉殲滅吐谷渾主力,攻下吐谷渾都城,將其故地盡數納入隋朝版圖,同時設定四郡,屯兵駐守。只可惜吐谷渾的一支軍隊逃了出來,趁著隋末群雄爭鹿,又重新在青藏高原北部壯大,對唐朝形成了威脅。

圖/青藏高原地形圖

公元635年,吐谷渾政權屢次進犯唐朝隴右州縣,並且對於唐王朝的警告置若罔聞。盛世時期的大唐絕不是好惹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最終決定調集大軍徹底鏟除這個邊患!於是,來自中原的唐軍在青藏高原上進行了一次空前絕後的絕地行軍。

當年三月,趁著春季冰雪消融的契機,各路唐軍集結在鄯州(今天的西寧)。唐朝大將李靖采取侯君集的策略,選擇輕裝急進的速戰策略,率軍長驅西入,首先在青海湖南岸的曼頭山斬殺吐谷渾名王,隨後又在北岸的牛心堆大破其軍。建都在青海湖西岸伏俟城的西突厥伏允可汗發現唐軍勢大,隨即開始向青藏高原深處潛逃,唐軍也就開始了傳奇的絕地追擊。

李靖見敵酋逃亡,深之如果就此撤兵,不出數年吐谷渾定然卷土重來,此役便前功盡棄。因此,李靖將兵馬分為兩路:一路由自己親自率領走北道,追擊向西北逃亡的敵酋;另一路由侯君集率領走南道,進擊吐谷渾南部地區。

兵既兩分,李靖率領薛萬均、薛萬徹、李大亮、契苾何力等趨北道:“出曼頭山,逾赤水,涉青海,歷河源,且末,窮其兩境。”即向南越過青海湖南岸的曼頭山,沿黃河上遊(赤水)行軍後轉而向西北沿青海湖西岸行軍,隨後一路向西追擊,經過過寸早不生的柴達木盆地,翻越阿爾金山進入塔裡木盆地,穿越了整個青海省北部。

伏允可汗奔圖侖川(今塔裡木河)後,契苾何力率騎兵緊追不捨。薛萬均以為伏允可汗亡入圖侖磧(今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將托於闐,於是督銳騎追亡數百裡,又破之,士乏水,刺馬飲血。”

由此可見,這支北路大軍沿著自古漢軍從未走過的“吐谷渾道”進入西域,隨後又經鄯善、且末,沿昆侖山北麓而至於闐(和田)的沙漠進軍,並取得了一系列決定性的勝利。最後,伏允可汗“遁入磧中,眾消亡散,能屬之者才百騎。終於未至於闐,“十餘日,競為其左右所殺。”

圖/青海地形圖

南路方面,侯君集與李道宗等出南道,進軍河源,深入今青海省境內,沿黃河逆流而上“經途二乾余裡,行虛之地,盛夏降霜,多積雪,山中有瘴氣。歷破邏真谷,其地無水,將士食冰,馬皆飲雪。又行月余日,至星宿川,達乾(於)拍海。北望積石山,觀河源之出焉。”

這支軍隊沿著黃河翻越了今天青海的阿尼瑪卿山(積石山),進入今天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隨後又向西一路前進,渡過今天巴顏喀拉山的扎陵、鄂陵兩湖,到達在黃河源頭僅一步之遙的星宿川(在今天的青海玉樹自治州),刷新了當時人們認識的極限。隨後,南北兩路軍隊返回青海湖以南的大非川,接受伏允可汗長子的投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圖/青海扎陵湖

在這次空前絕後的追擊中,南北兩路幾乎創造了世界領域高原行軍的記錄,兩路大軍分別在數月之內完成了橫穿青海與新疆的高原大漠遠征、直溯黃河源頭的雪域遠征。如果不是史書的記載,我們很難想象1400年前的唐軍可以創造如此不可思議的史詩級遠征故事。

圖/青海省地圖

                                                     

參考文獻:1. 薛宗正著,安西與北庭——唐代西陲邊政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