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魚池裝上“跑步機”:畝產翻3倍,年產量達20萬斤

都說思路決定出路,把養殖模式稍稍改變一下,每畝魚的產量就是別人的3-5倍了,武漢市東西湖區的養殖專業戶李允,就有這樣的好辦法,走,我們一起去取取經。

給魚池裝上“跑步機” 魚兒做起有氧運動

烏泱泱的一大片,個裡面有100萬尾魚,李允是它們的總司令,百萬大軍的總司令。 

真是霸氣!不過人家霸氣得有底氣,和傳統養魚不同,37歲的養殖戶李允,在池塘邊上建起了10米長5米寬的格子,他把這個格子叫做流道,流道的底部有網,水是流動的,受水流推動,魚兒在流道內做“有氧運動”。

流道養殖,簡單來說就是池塘內循環養殖,也叫循環水養殖,主要就是通過流道,排汙設施,增氧設施,組成的這麽一個系統。一個個流道,就像一間間小房子,把魚都集中在了一起,這樣做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於,節約用藥,節約人工成本,提高單產效益。

這是一種集中化工廠化養殖的一種模式,可以提質增效,打一個簡單的比方,100畝水面,如果按照傳統養殖模式,一年每畝魚的產量大概在2000斤左右,總共就是20萬斤,而改用池塘內循環水流道養殖的話,情況那就大不一樣了。

李允告訴我們,產量是傳統的3-5倍,最少可以達到50-60萬斤的產量。

 

魚塘水質提高 套種額外增收

 

相同的水面面積,養了更多的魚,產量是提上去了,但是問題也隨著而來,這麽多魚產生的排泄物又怎麽處理呢?

 

糞便收集系統緊挨著流道,排泄物全被集中在一起綜合利用,不僅解決了高密度養魚帶來的水質問題,而且池塘周圍也可以種植果樹和蔬菜,來增加收入。當然,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因為流道養殖對水質要求比較高,所以一定要保證池塘增氧及時。

目前,李允的流道養殖模式已經比較成熟了,魚的品種有四大家魚,和鱖魚,鱸魚,黃顙魚等特種魚,今年6月,農業農村部的長官來漢調研時,還專門到李允的養殖場參觀,肯定了他的做法,值得推廣。其實,流道養殖並不是新鮮事物,十幾年前就有,但為什麽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鋪開來呢?

省農科院水產專家舒新亞:那麽既然是高密度養殖的話,它肯定必然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我們平常說的“三高”的項目,它要推廣的話,第一個需要有技術,第二個需要有投入,如果沒有技術的話,養殖戶貿然去開展這個項目,那很容易做垮,做得虧本。

 

藝高人膽大,說白了,流道養殖就是一種人工控制條件下的高密度養殖,各方面要求比較高,當然,如果做好了,回報自然也比較大,所以,流道養殖各方面都不能馬虎,特別是現在夏天來了,溫度高了,水質一定要控制到位。

省農科院水產專家舒新亞:循環水需要沉澱過濾,有的還需要用活性炭吸附,紫外燈殺菌,然後用增氧機來增氧,很多很多一整套水處理。

記者 樂凱  東西湖台 徐卉婷 晏君

編輯:鄧昭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