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茅台的金融野心遇挫?華貴人壽領銀保監一號罰單

買億元保險,收百萬茅台?!2019年保監會的第一號行政處罰決定書便因此而被華貴人壽拿下。定壽市場當紅小生,貴州首家法人保險機構,大股東是茅台集團,含著金湯杓出生的華貴人壽,卻也被戲稱是“鐵打的公司,流水的高管”。六年盈利、九年上市的目標尚且遙遠,對剛領了“開年罰單”的華貴人壽來說,或許眼下最要緊除了給推產品抓緊賺錢以外也更應是穩定人心,肅整內務。

1月18日,銀保監發出了2019年第1號行政處罰決定書,落於華貴人壽。因給予投保人保險合約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編制虛假財務資料“三宗罪”,中國銀保監會對華貴人壽處以罰款85萬元,對相關責任人(共6人)警告並罰款45萬元。

在這則開年首份罰單當中,其中最為矚目的便是華貴人壽的“買保險送飛天茅台”之舉。據了解,華貴人壽第一大股東便是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飛天茅台一向緊俏,華貴人壽通過大股東管道搞到,無疑是其行銷中的利器。

圖片來源: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決定書(銀保監罰決字〔2019〕1號)

華貴人壽於2017年3 月31日首次出單後,當年7月中旬,華貴人壽打開了銀保合作管道,至此業務發展才得到了提速。截至 2017年8 月17日,公司累計承保保費10600餘萬元,在同期開業的公司中名列前茅。

然而問題恰恰出現在當年7月至8月。根據處罰決定書顯示,2017年7月至8月,華貴人壽在銀保業務經營過程中,制定並執行行銷方案,向投保人贈送價值合計105.76萬元的飛天茅台白酒,涉及保費11199萬元。

也就是說,華貴人壽在發展初期,保費收入基本上都是靠“買保險送飛天茅台”而來。飛天茅台酒一向緊俏,並且受到限購。若沒有茅台集團許可,華貴人壽將很難在兩個月內,從貴州茅台獲取價值超過百萬元的飛天茅台白酒。或許,這便是大股東茅台集團給予華貴人壽的“特殊支持”。

實際上,扶持華貴人壽,也隱現茅台集團的金融野心。早在2016年,茅台集團“十三五”戰略規劃中,已經明確將未來發展目標定位為“產融結合的國際化酒業投資控股集團”。

時任董事長袁仁國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要在2020年實現茅台集團“千億銷售目標”,其中茅台酒板塊佔700多億元,其余的200多億元靠金融板塊支撐。在李保芳接手茅台集團董事長後,這種趨勢也未發生改變,並且還加快了擴展金融版圖的步伐。

然而在銀保監的處罰決定書中,華貴人壽“買保險送飛天茅台”的舉動為被歸類於“予投保人保險合約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這意味著,茅台集團給予旗下金融企業“特殊支持”的舉動,或將在未來難以推行。

沒有茅台酒這項稀缺資源的支持,茅台集團的金融野心,就只能靠旗下金融企業打造自身的競爭優勢來實現了。

//

一號罰單揭露華貴人壽“三宗罪”

//

除去“買保險送飛天茅台”被罰外,處罰決定書還顯示,華貴人壽於2017年3月與6月間兩份保單中,向兼業代理機構支付手續費大幅超過相關產品備案精算報告中的預定費用率25%,被認定為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在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間,華貴人壽又以多種名目,虛構、序列費用,被認定為編制虛假財務資料。

除此之外,華貴人壽因保險條款前後不一致還曾於1月10日被因保監會點名。

事實上,華貴人壽正式獲批設立以來在定壽市場當中顯得頗為勇猛,接連的爆款產品為其迅速奪得一方天地。只不過行銷中借了把大股東貴州茅台的“利”,卻反而為自己平添一場風波。或是發展過速,又或是自成立以來過於頻繁的高管層變動,僅成立不過兩年就屢次觸碰監管紅線顯露出華貴人壽在內部管理與合規把控上的欠缺。

//

定壽市場當紅小生的茅台背景

//

華貴人壽的設立最早應是起始於2013年10月,盛和資源一份對華貴人壽擬投資5000萬人民幣並持股5%的公告將華貴人壽首度“暴露”在公眾之下。2013年12月19日,中國工商總局正式核準華貴人壽的名稱審核申請。

2015年12月25日,中國保監會與貴州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保監會將引導保險金融服務貴州地方經濟發展,其中首要的就是幫助貴州成立本土法人保險公司。

而後,醞釀許久,出身不凡的華貴人壽帶著使命終於在2017年2月正式獲批開業,注冊資本金10億元。

在2016年7月7日,保監會發布的《關於籌建華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複》當中,華貴人壽的股東名單除貴州茅台酒廠(集團)外還包括有上市公司盛和資源,以及多家來自貴州、北京等地的企業。

圖片來源:天眼查

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正是上市公司貴州茅台的控股股東。貴人壽的成立意味著茅台集團的金融布局再落一子。作為白酒第一股的貴州茅台對跨入金融領域同樣熱情滿滿,除在保險業的布局外,貴州茅台也早已通過投資貴州銀行躋身銀行業,並與貴州銀行共同參股發起設立貴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在金融租賃領域也展開布局。

曾有媒體報導在描述華貴人壽與茅台集團時表述為,“華貴人壽保險取得的突出成績成為了茅台集團產融結合戰略有效實踐的標誌,同時也為茅台進一步打造產融結合控的國際化酒業投資股集團提供有力支持。”華貴人壽之於茅台集團的含義再分明不過。成立後的華貴人壽瞄準定期首先市場,先是華貴擎天柱、於後又推出華貴擎天柱旗艦版等產品在業內頗有盛譽。擎天柱上市之初,有業內人士表示,未料到定期壽險的最低價會被茅台刷新。

2018年12月末,華貴大麥更是以費率直降 14%、免責條款 3 條、健康告知寬鬆、10 城市最高保額 300 萬等優勢賺足市場眼球。

在其2017年年報所披露的數據當中,佔據了公司 2017 年規模保費的 99.03%的前五大產品名單當中,華貴守護e家(擎天柱)為其帶來的保費收入位列第二位。

圖片來源:華貴人壽2017年資訊披露

兩年的時間裡,華貴人壽在定壽的市場中拿下一片天地,華貴大麥如今更憑借“低價”“寬鬆站上當之無愧的C位。一方面定壽的推廣很是符合監管層讓保險回歸保障的導向,此外由於定壽以人的身故或全殘為賠付條件,標準分明,理賠也不易出糾紛,風險更加可控。以此作為發展之處擴大規模保費的發展之道,顯得頗為高明。

背靠茅台,華貴人壽的入場確令保險業界為之側目,卻也因“保險+酒”的行銷組合拿下2019年一號罰單令人錯愕。

//

“鐵打的公司,流水的高管”,盈利之路任重道遠

//

話說回來,背景卓然的華貴人壽依然有著自家一本“難念的經”。最為首要的便是頻繁變動的管理層。時至今日,華貴人壽成立未滿兩年,僅總經理職位已變動了兩次,換任期間,空缺更長達一年。

據了解,2016年6月,華貴人壽獲批籌建之際,薛向剛擬出任該公司總經理一職。開業不到一年,2017年三季度期間,薛向剛卻已離任,彼時其尚未等來總經理職位的批複。此後劉衛平代其履職,華貴人壽總經理職位空缺超一年,直到2018年10月24日,劉衛平方才等到了銀保監會的核準。

2018年初,華貴人壽董事長汪振武曾公開表示,力爭“六年盈利、八年打平、九年上市”的三步曲。

華貴人壽官網所披露的2017年年報顯示,其上市首年淨利潤為-77,70.4萬元。曾有媒體報導指出,華貴人壽於發展初期提取較大額的保險責任準備金或是其首年虧損的主要原因。

作為西南保險新勢力的華貴人壽,截至2018年11月,華貴人壽原保費5.76億,在中資人身保險公司當中位列54位。據其2018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華貴人壽第三季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0.61億元,和上季度末的4.02億元相比大幅下滑84.83%。此外,儘管從前三季度來看,華貴人壽累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4.8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0.83%,卻也於同期累計實現淨利潤-1.24億元,虧損額較上年同期擴大1.18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