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師帶你讀《心經》:學佛修行不要太著急

《心經》

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直至菩提我今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要想遠離一切痛苦就必須要出生死,欲出生死就應該從無明這個根上下手,無名的根在俱生我執,所以應該斷俱生我執。

十二因緣歸總有三個方面,就是惑、業、苦。惑就是煩惱無明,由煩惱才造業,由業而受種種苦,此惑業苦屬於四聖諦的苦諦,集諦。集諦是惑業、是苦諦的因,由煩惱,業招集苦,由煩惱業受生、老、病、死種種業報,那麽煩惱是誰給我們的呢?是我們自己找的,所以只有俱生我執才是我們每個人的真正的冤親債主,但是我們卻把它當成我們的善知識一樣一切都聽從他的指揮,乾種種的壞事,造種種業。

佛陀說萬法因緣生,一切有為法都是有造作的,所以無明也是萬法之一。萬法既是緣生無自性,無明也不例外,他是能夠消除的,無明滅盡就是明,但這個“無明盡”也不應該對它起執著,無明盡則相續到老死都滅盡,這是十二因緣的還減法,但是不能對此起執著,無無明,所以無明盡也是沒有的,無明盡是努力達到的目的,無明滅盡了,生的根也滅盡了,因為由無明而起的種種惑業也不再起了,就沒有苦。所以說“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老死也沒有自性,他是由惑業而感故。惑業滅,老死也隨之而滅。“老死盡”就是涅槃,涅槃也無自性,依中觀見看一切法都沒有自性,十二因緣的流轉還滅都無自性,所以不能執一法。凡有執都不符合般若見,都是不正確的。

緣覺聖人是觀十二因緣得解脫,故稱之為緣覺,比聲聞人修得要複雜細致,阿羅漢主要修四聖諦法證果、出離生死,但修行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修四諦、十二因緣都不容易,出生死是很難的,所以不能只想走簡單的路,要想成佛就更難了,要經過三大阿僧祗劫,廣修六度萬行。阿僧祗:意為“無數”,真正菩薩發心敢於承擔長時的生死流轉,這是菩薩的般若智,這是菩薩的精進勇猛心。有的人想速成佛,這種勇猛可以,但修行來不得半點投機,應該腳踏實地修,沒有便宜可揀,不應該偷懶,學佛法不能鑽空子,路不怕遠,只要未走錯就應踏踏實實地走下去。了生死就是出世間。佛法講出世間,就是出“五欲”、“八風”,能超脫五欲,不為八風所動就叫出世間。五欲有粗細不同,粗五欲是財、色、名、食、睡。細五欲是色、聲、香、味、觸。

我們先講粗五欲:第一是財,就是經濟基礎。第二是色,佛教講色不單指男女欲,包括一切現前的享受,都是從色開始。第三是名,就是名利之心,《了凡四訓》書裡有兩句話:“善欲人知並非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做了好事不應該讓人知道,佛法講“秘藏功德”,就是有功德應不讓人知道,不僅自己不顯示,也不讓人幫自己顯示,別人知道了不是好事,做好事不求人表揚,名這一關最不容易過。祖師說有一個人在稱讚你,就會有一百個人在誹謗你。聰明人都逃名,有名不是好事。第四是食,有很多人把前三種欲都看得淡,卻把食看得很重,修行人對於飲食也是一個關鍵。食是眾生的主要依靠,所謂“民以食為天”,每個眾生都要吃。但修行人對飲食不能過分執著。第五是睡,人要休息,不休息身體受不了。睡有正常的睡,晚睡對身體不好。眾生都有貪睡的習氣,貪睡貪安逸,多睡就把時間浪費掉了,人的一生時間實在太有限,太少了,應該好好的利用才對。

下面我們講八風,八風就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第一是利,就是對自己有好處的為利。第二是衰,對自己有損害的事。第三是毀,別人誹謗,使名譽受損害。第四是譽,稱歎,給自身帶來榮譽的言詞。第五是稱,稱揚,讚歎。第六是譏,別人說自己的短處。第七是苦,凡是逼迫身心之事都是苦。第八是樂,自己喜歡的,如己的心願。

眾生被五欲、八風所牽,哪裡有利就往哪裡去,無利就避開。八風使眾生變成傀儡的主人,令眾生不得自在。出世間就是出五欲、八風,當五欲、八風現前時,自己首先應該認識,還能對治、抵抗。修行不顧世利,就是開始與八風唱反調,所以現前就應出世間,才能解脫。要直下承當,當下就出五欲、八風,對著五欲、八風境時能抵抗、解決,才是真修行。

《心經》主要是講“照見五蘊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風看空。如果把空解釋為“沒有”就會成為斷滅見,佛法稱之為“惡取空”,取是執著之意。應該好好的領會佛陀說空的意趣,否則以為空是沒有,因果報應、造善、造惡、成佛墮地獄都空掉了,小則流入消極,大則就會否定因果,做壞事犯戒,成為大惡人墮地獄,佛法是極呵斥的,如果把空弄錯了還不如說有,因為說有還信因果,畏業果,把空講錯了反而無所顧忌,為一己之利什麽壞事都敢乾。

說“空”是說無自性。“自性”的含義是說有個東西不依靠因緣(條件)就能生起,不依靠條件而存在,這叫自性生。佛陀說一切萬法都是緣生,佛法的理論就是緣生論。緣:就是條件的意思,所有世間法都是緣生。佛法否定世間有不可分割的物質最小部門“極微”,再小的東西都是眾緣和合而成,都可以再分,這是佛法的微觀宇宙。今天科學上把一切萬法的緣稱為“元素”,說萬物都由各種元素構成,如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構成。每一元素都有原子,原子有正負電荷,證明可以再分的,總之世上沒有不可分的東西。

每個東西再小都有兩面,不是孤立單面,由許多客觀存在的條件構成,客觀條件夠了此物就產生了,條件和合存在,條件不夠就消滅。這是佛法講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緣生道理。

正因為事物是由客觀條件聚合而存在,所以叫緣生法,緣生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無常性,因為他是依靠客觀條件聚合而存在,不聚則會消失,他的存在是毫無主宰,沒有常性的,也沒有自性的存在,正如一個聚會的組成,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便組成了一個聚會,人都散了這個聚會也不存在了。所以在三法印中有一印是“諸行無常”,“諸行”的“行”不是“行深般若”的“行”指心理活動,“諸行無常”這個“行”是指一切有為法,即由因緣所聚合成的一切事物。因為一切法因緣所生,緣散則滅,所以他是無常的,緣生即無常,聚合則無自性。“無常”的含義是說沒有一成不變獨立的東西,這就是無常、緣生。

所以佛法的緣生理論同辨證法的觀點並不矛盾,佛法的中心論點就是講緣生,因為緣生所以無自性,所以是無常,不是孤立的存在,而且這個“空”是“照見”,即是用智慧如實觀察時“照見”的,觀行是在智慧上起的,諸法的真實相,非凡夫的眼光能見到的,是觀自在菩薩以深般若智慧觀見的,觀見五蘊都是因緣所生,都沒有自性,自性空才是空的講法,緣生故空,空無自性。空掉我們對於一切事物及人我上起的我執見,起執就是障礙,凡是對任何法上起執都是流轉生死的根本,而空就是要空掉這種執著。

“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是十二因緣的還滅法,十二因緣又叫十二有支,都是緣起性空的,沒有恆常的存在,故沒有不變生滅。

般若如大火能“燒”盡一切執著,不僅對有為法不應該起執著,對無為法也不應該起執著。四諦也是緣起性空,不應該在上面起執著。

《心經》說“無智亦無得”,“得”有具體的東西。“得”有實在的東西,得道證果,修行成就,都不能在得上起執著,不定法中亦有一個得,眾生總以為是實在的東西叫得。智慧、得道都是緣起性空,“得”也是緣起性空,假名安立。總之應了知“得”是緣起性空,這就是無執著的“得”、“智”。

學修不應太著急,對於所學修的法不應起執著,修行的心不應太急切,但不精進也不好,佛陀對弟子講,修行應如彈琴一樣,心太切,如弦繃得太緊了就容易斷,應該不過緊不過松,還應有持久不懈的心,有精進勇猛心,恆常心,太著急會出毛病,佛法無多旨,真正用於修行成就的法門用不了多少,萬法歸根到底都是說一切法無我,如果太急了會把身體搞垮的。反而達不到自己的願望,不應急於求成,應有畏遠心,學法應如其次第地學,猶如走路的人一樣,開始不緊不慢地走,才走得遠,才能到達目的地。

好,同學們,我們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請大家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講法聽法功德殊勝行,無邊福慧皆回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文章根據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心經》開示整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