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面對家暴,我們零容忍

《監護風雲》是法國導演澤維爾·勒格朗的處女作影片,影片在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拿下了銀獅獎最佳導演和處女作未來之獅兩項大獎。而更為吸引人的是,這是一部主要表現家庭暴力問題的影片。

在法國導演中,澤維爾·勒格朗成名並不算太晚,《監護風雲》在威尼斯斬獲大獎的時候他39歲,但作品很少。與他差不多同年齡的手冊派導演岡扎樂茲和芒締格他們,在拍攝長片之前就已經有了豐富的短片作品履歷。但勒格朗在之前只有一部短片作品《末路丟失》,這部短片只有28分鐘,但是卻別出心裁的用了恐怖片的手法來表現家暴的情節,這種手法用來表現家暴還是不多見的。

《末路丟失》的故事是講述在超市工作地梅裡亞長期被有暴力傾向的丈夫虐待,在同事的幫助下帶領一雙兒女逃離家暴男魔掌的故事。

整體的風格十分陰暗,導演十分會運用音效來烘托氣氛,他的整個色調、剪輯、調度都是恐怖片的處理方式,相當能抓住人的情緒。

而使用恐怖片的手法來表現家暴的題材,在主題表達上是非常貼切的,因為家暴的過程本身對於受害者來說就是一個十分恐怖的過程。這種恐怖手法的運用,可以將觀眾更好的帶入主角的視角,通過感官刺激營造一種身處其中的受害者體驗。而帶著這種體驗去觀影,無疑會對影片有更深層次的認知。

《監護風雲》其實就是《末路丟失》的續集,全部沿用了原先的人物、設定和故事,演員也是原班人馬。

影片依然將視點聚焦於家庭暴力的問題上,不僅僅展現了家庭暴力本身帶來的可怕影響力,而更異塵餘生到了法律和社會層面對家暴問題的關注度。

據不完全統計,法國本土平均每三天就有一起因家庭暴力致人死亡的案件,每四天有一名婦女死於家庭暴力,每十六天有一個男子死於家庭暴力,每年大約有50萬婦女正在遭受家庭成員的毆打。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並不局限於某一個群體或者某一個性別,其遍布男性女性和老幼各個年齡層次。但在其中,婦女、兒童和老人佔去了很大的比例。

家暴案件在法國的發生頻率非常之高,一方面,受害者離婚之後會面臨就業壓力,而另一方面離婚的成本代價之高昂,也讓普通人難以承受。再加上法國的文化中,對離婚有嚴重的歧視,以及利益主導下,對他人的冷漠,所以家暴雖然違法,但出於社會壓力,很少有人站出來去爭取自己的權利。

這樣看《監護風雲》這種題材的電影,出現的現實意義是非常大的。它全面的展現了在家暴事件發生的時候,每一個不同的人作出的不同反應,這種剖析下刀十分精準,因此意義重大。

故事是從《末路丟失》之後開始的,一開場就是法庭戲,兩個人在爭奪孩子的撫養權,這場法庭戲的位置關係暗示十分明顯。這場戲有一個十分明顯的三人關係構圖,

這場戲有一個十分明顯的三人關係構圖,這場戲其實是一個圓形的桌子,但鏡頭卻將兩方分割得明明白白,看起來完全是對立的位置關係。只有在一個鏡頭中,兩個人處在同一個畫面中,但中間卻有法官的背影,這個畫面的暗示作用非常強,直接暗示了兩個人生活中所處的位置關係。

隨後的一個場景是在家門口,家暴男想要接兒子過周末,但是卻遭到拒絕,在汽車中,安全帶的聲音製造出緊張的氛圍,提示著觀眾這是一場並不安全的旅程。後面的場景幾乎都處在一種極端壓抑的狀態中,只有兩處小小的爆發點,但這種爆發幾乎都是一閃而過的。

一方面是劇情人設的需求如此,導演想要去更多的探尋人物的複雜性。不同於前作《末路丟失》中家暴男人的單一的形象,這一部長片中對於父親的人格想要做一些更多的探討,讓人物更加人性化。父親不再是一個單一形象的家暴父親,而有了父親的基本形象,這種強烈的控制欲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點點的父愛與對家庭的渴望,但卻抗不過情緒本能的控制而爆發暴力。

而另一方面,這種壓抑不發,其實是將更多的情緒積攢在了結尾的大爆發處,這無疑會讓結尾更具有震撼力。

整個作品的敘事、節奏是一氣呵成的,故事雖然簡單,但是完成度相當高。93分鐘的故事,幾乎沒有廢掉的鏡頭,就連開車的長鏡頭都十分有意義。長鏡頭運用最好的一次就是在車上,家暴男想要找到孩子的新住處,但而卻一直帶著他轉圈。整場戲就是由一個完整的長鏡頭構成的,不複雜,但是卻很精準的傳遞出驚悚的感覺。

觀看《監護風雲》整部影片下來,最大的感覺就是電影的視聽語言運用和剪輯都十分精煉,導演處女作就呈現出這種高度凝合,完整統一的整體性,剪輯、攝影、故事節奏調度都體現出高度成熟的風格,對於處女作來講,是非常難得的。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銳影Vanguard作者 | 致遠君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注明來源和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