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咽喉病」有哪些治法?學習一下仲景先師的經驗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張仲景的著作作為我國醫學的經典著作,在總結東漢以前的醫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辨證論治原則,對後世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急性熱性病,還是內外婦科等方面的辨證立法,迄於今日還在沿用。

現僅就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兩部著作對咽喉病症辨治立法作初步探討。

1滋陰潤燥法

本法用於少陰病,虛火上炎所致咽喉痛。

如《傷寒論》原文指出:「少陰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湯主之。」(310條)

方中用豬膚為主,滋腎養陰;佐白蜜甘寒潤肺,清上炎之虛火。

世醫家據本法原則,創立不少方劑,其如鄭氏養陰清肺湯就是其中之一。

2瀉火宣肺法

用於少陰之火上炎之咽痛。

《傷寒論》雲:「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311條)

兩方所用藥物,如甘草瀉火潤喉,桔梗苦辛宣肺,從兩方用藥,推論邪熱尚輕。

若為熱毒壅盛,當加入射乾、板藍根、黃芩、元參等藥物。

《金匱要略》將桔梗湯用於治療肺癰,臨床可加入銀花、地丁、連翹、丹皮、蘆根之屬。

3化痰潤燥消腫法

本法用於痰火互結,咽部生瘡證候。

《傷寒論》雲:「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312條)

方中半夏散結化痰;以半夏辛燥,佐以雞子清之甘寒,潤燥止痛;更以苦酒斂瘡消腫。

本方用法,「少少含咽之」,目的使藥液能緩慢通過咽喉而起到治療作用,似與現代含化藥物有相似之處。

4散寒祛風潤肺法

此法為少陰風寒客於咽喉。

方用半夏辛散,桂枝祛風,甘草潤肺緩痛,由上二葯組成半夏散及半夏湯。

《傷寒論》雲:「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313條)明訓在書。


5急下存陰法

本法治少陰病伏熱在裡,灼傷腎液所致的咽乾。

《傷寒論》雲:「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用本方瀉下實熱,實熱解,陰液得存,腎液自充,不治咽而咽乾自解矣。


6養陰生津法

本法用於肺胃陰虛,津液枯燥、虛火上炎所致的咽喉不利者。

《金匱要略》指出:「火氣上逆,咽喉不利,上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方中麥冬、人蔘、甘草、粳米、大棗,大補中氣,益氣生津,不是半夏之功,而是善用半夏之功。

臨床上對陰虛喉痛,亦可加減選用。


7清解疫毒透斑法

本法用於時疫濕毒由口鼻吸入所致的陰陽毒所出現的咽喉痛。

《金匱·百合狐惑(音yu,字形為上或下蟲。下同)陰陽毒證治》中指出:「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

又雲「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陰陽毒者以發斑、咽喉痛為主證,升麻鱉甲湯中升麻、甘草解毒透斑,鱉甲、當歸疏邪活血。

趙獻可雲:「此陰陽二毒,是感天疫癘非常之氣,沿家傳染,所謂時疫症也」。

後世有人稱之為「時疫」、「爛喉丹痧」,可能為猩紅熱,總的看來是一種急性發斑性傳染病

方中雄黃、蜀椒應去,可增用清解疫毒涼血之品,如大青葉、生地、射乾、連翹等。


8清熱除濕法

用於濕熱鬱遏的狐惑病。

《金匱要略》雲:「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不欲飲食,悲聞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則聲喝,甘草瀉心湯主之」。

狐惑病時出現的咽喉潰爛聲嘶,系濕熱之邪上蒸而成,故用甘草參棗補虛安中,薑夏溫燥除濕,芩連苦寒清熱。

現代人認為狐惑病,頗似口眼生殖器綜合征,運用甘草瀉心東加減,收到滿意療效。

成都中醫學院王謂川氏認為走馬牙疳、小兒麻疹後並發爛喉穿腮等,亦可為本病範疇之內,主張用普濟消毒飲佐青黛、至寶丹或神犀丹內服,外用錫類散吹喉。


9理氣化痰法

本法為痰凝氣滯證而設。

如《金匱》雲:「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

方中半夏、厚樸、茯苓降逆散結消痰,生薑、紫蘇辛香散鬱理氣。《局方》四七湯亦本此方加味而成。

臨床使用主要掌握是否陰虛或有熱症,若陰虛有熱可用川樸花、木蝴蝶、佛手、白芍、麥冬、元參等。

以上僅為個人對仲景著作學習時粗淺探討,其謬誤之處,希同道指正。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劉醫生,個人微信:housheng68 有問必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