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只是吃了保健品,為啥爸媽覺得病好多了?

安慰劑效應,不僅僅是一種心理反應。

生病之後,必須接受治療,這是常識。不過,有時候,患者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治療,症狀卻出現了緩解。可能在家裡更熟悉的橋段是:老爸老媽明明生病了,不吃藥卻大把地吃保健品,還感覺自己的病逐漸好了……這是怎麽回事兒呢?

安慰劑(圖片來源於網絡)

20世紀80年代,神經科學家喬恩·萊文(Jon Levine)招募了一批志願者。志願者都剛剛做過手術,按照慣例,必須使用鎮痛藥物以減少術後的疼痛。喬恩把志願者分為兩組,第一組遵循常規做法,注射嗎啡;對於第二組,表面上宣稱,“我將給你們一種效果強大的止痛藥”,實際上,為他們注射生理鹽水。

嗎啡是最常見的鎮痛藥之一,其效果得到了多方面的驗證。而生理鹽水,正如其名字,與人體體液成分極其接近,是用氯化鈉配製的、濃度為0.9%的水溶液,並不具備鎮痛效果。以常理而言,第一組患者的疼痛程度應該比第二組輕很多。

意外的是,結果顯示,不管哪一組,疼痛都顯著減輕。[1]

患者明明沒有得到有效治療、沒有接受具備藥理活性的物質,卻出現了症狀緩解,這就是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

那麽,安慰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

安慰劑效應,有兩種作用機制。

第一種,以預期為核心。只要醫生告訴患者,“你將得到有效治療”,患者便會對治療結果產生期待,並且,出於對醫生的信任,這種預期通常是良性的——“我將得到有效治療”。預期本身並不能減少疼痛,它只是一把鑰匙,真正鎮痛的是內啡肽。

小朋友磕了、碰了、摔倒了,往往會找父母哭訴。如果注意觀察,你會發現,父母的擁抱確實可以減輕小朋友的疼痛。因為安慰可以激活內源性阿片系統,使人體分泌內啡肽。在結構上,內啡肽與鴉片十分相似,具有很強的鎮痛效果。後續實驗中,喬恩給第二組患者注射生理鹽水和納洛酮,納洛酮可以阻礙內啡肽的效用,結果,生理鹽水的安慰劑效應消失了。[2]

實驗示意圖(作者繪製)

這表明,安慰劑效應並不是一種純粹的心理作用,心理作用只是起始環節。[3]

倘若安慰劑效應完全來源於預期,那麽,它就是一種“欺騙”;倘若明確告訴患者,“這是一些安慰劑”,患者不會產生良性預期,自然也無法享受安慰劑的作用。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一項研究中,醫生給了患者一些糖丸,並明確告之“這是一些糖丸”,患者的疼痛仍然減輕了。[4]

為什麽呢?

因為,安慰劑效應還有第二種作用機制——條件反射。

想想自己第一次去醫院時的場景吧,醫院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建築、房間布局、內部裝飾,以及醫生和護士的穿著,都富有特色。你在那裡接受治療,得到一些藥物,每天按時服用藥物,最後病好了。這樣的場景,在一生之中,會不斷重複。久而久之,我們便會把醫院、醫生甚至服藥的動作,都與痊愈聯繫在一起。哪怕明知自己正在服用糖丸,僅僅這個服藥的動作,都能誘使身體釋放多巴胺,進而產生治療效果。[5]

安慰劑效應的機制(圖片來源:harvard)

說到這裡,安慰劑效應的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也很容易猜出來了。首先是患者的情況,患者越相信醫學、依賴醫生,安慰劑效應就越強;[6]其次是安慰劑的形態,大藥片比小藥片好,注射液比藥片更好,[7]因為在大眾認知裡,“打針好得快”;最後,則是依賴於醫生的表現。

有醫院做過實驗,選擇一批各方面情況相近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第一組,在手術前讓麻醉師簡單告訴他們,“明天我幫你進行麻醉,不用擔心”;第二組的麻醉師則熱情許多,詳細介紹手術中與手術後的情況,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安撫患者的情緒。結果,第二組患者術後鎮痛的需求顯著降低,平均用量只有第一組的50%,住院時間也大為減少,平均縮短了2.6天。[8]由此可見,醫生態度對患者安慰劑效應強弱的影響之大。

和任何事物一樣,安慰劑效應也有兩面性。一方面,大約35%的患者,可受益於安慰劑效應,減少不適、避免藥物濫用;另一方面,安慰劑效應屬於自然康復手段,跟藥物的真實成分無關。藥物的研發、檢驗過程中,必須考慮到這一點,設立安慰劑對照組;日常生活中,也必須考慮到這一點——食用保健品之後,感覺好不少,可能是安慰劑效應在起作用。

晚上睡不著,心情煩躁?不妨試試安慰劑哦,糖丸、維生素、生理鹽水,也許就管用了呢。

參考文獻:

[1] More Than Just a Sugar Pill: Why the placebo effect is real[J]. Science in the News, 2016.

[2] MARCHANT J. Placebos: Honest fakery[J]. Nature, 2016, 535: S14–S15.

[3] VACHON-PRESSEAU E, BERGER S E, ABDULLAH T B等. Brain and psych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placebo pill response in chronic pain patient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1): 3397.

[4] MD M M. A placebo can work even when you know it’s a placebo[EB/OL]. Harvard Health Blog, 2016-07-07. (2016-07-07)[2018-11-17].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blog/placebo-can-work-even-know-placebo-201607079926.

[5] 張瑞睿, 郭建友. 安慰劑鎮痛及內在機制[J]. Chin J Clin Pharmacol Ther 2011Oct, 2011, 16: 10.

[6] 張書幃. 臨床“安慰劑效應”的影響因素[J]. 中國全科醫學, 2008, 11(9): 825–826.

[7] The Placebo Effect: How It Works[EB/OL]. Psychology Today, [2018-11-07]. http://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brain-sense/201201/the-placebo-effect-how-it-works.

[8] 肖建初. 安慰劑及其在醫學中的應用[J]. 新醫學, 2001, 32(8): 504–505.

作者:趙言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