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滴滴順風車能重啟嗎?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銀昕丨北京報導

從滴滴順風車下線至今已逾200天。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滴滴正在重啟順風車業務,爭取3月前完成安全合規工作,再正式將材料遞交至政府監管部門進行審批,預計4月上線。也有消息稱,滴滴順風車將在6月回歸。但滴滴官方否認了有關“重啟”的消息。

2018年8月27日零時,滴滴出行下線順風車業務。2018年9月上旬,交通運輸部聯合其他部委組成聯合調查組,入駐檢查滴滴、易到、嘀嗒等網約車平台。2018年11月,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召開新聞通氣會,稱“未完成安全隱患整改前,繼續下架滴滴順風車業務”,但對其他有順風車業務的平台則沒有提出下架要求。其余平台一直在運營順風車業務。

合規依然艱難?

滴滴此前公布的財務數據顯示,滴滴2018年虧損達到109億元,這與2018年初定下的“實現微利”的小目標相差甚遠,有分析稱109億元的虧損主要是因為合規成本上升所致。

據滴滴內部人士介紹,在改進安全相應機制的過程中,滴滴抽調各業務線人手組成技術、產品和客服三條業務線,客服團隊對原先不合理的客服機制進行優化,技術人員依照新的機制設計產品,產品部門再將一鍵報警、人臉識別、行程分享和黑名單等功能啟動或升級。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滴滴順風車此前並未執行各地對私人小客車合乘的日最高接單數的規定,允許順風車司機每日最多可接15單。

此外,順風車還是滴滴諸多業務板塊中為數不多能夠盈利的板塊之一,順風車下線之前日均單量超過200萬,佔滴滴總日均單量10%。2017年,順風車板塊為滴滴貢獻了8億元的淨利潤,這對以“超輕資產模式”運營的順風車業務板塊來說是不小的成績,但背後也有隱憂,即順風車真偽難辨。

通常而言,若車主是專程跑活兒掙錢,平台也未按照規定對順風車車主進行接單次數限制,這便是“偽快車”,而非“真順風”。

2018年順風車案後,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虎律師曾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雖然出事的順風車法理上屬於私人小客車合乘,但應當留意該平台上運營的順風車究竟是不是“真順風”。如果涉事司機不是開“真順風”,而是“偽快車”,則平台難辭其咎。此外,順風車還有為滴滴其他業務板塊(快車、專車和豪華車等)“孵化”司機以及對這幾個板塊的不合規司機“接盤”的作用。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順風車從業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滴滴此前的做法是,吸引到駕駛中高端車型的順風車車主後,就試圖將其“孵化”為快車、專車或豪華車車主。滴滴車主進入滴滴的第一站很可能不是專業運力的身份,而是順風車車主。

趙虎律師所說的“接盤”則是指在車況、車型等方面不夠進入快車、專車和豪華車序列的運力,會通過順風車方式提供與專業運力無差別的服務,“這就使順風車變成比快車再便宜一點的快車,每日最多可接15單也給這些專職司機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順風車定位待明確

順風車在一些文件中被稱為“私人小客車合乘”。2016年7月發布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稱,“私人小客車合乘,也稱為拚車、順風車,按城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由此,各地政府單獨對“私人小客車合乘”做出規定。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此前發生惡性順風車案件的鄭州,規定合乘出行提供者每日合乘趟次不得超過4次,而北京在這個數字上的規定更加嚴格,僅為2次。此外,幾乎各地政府都將私人小客車合乘定義為互助性質的民事行為,這與營運行為有本質區別。

嘀嗒出行副總裁李金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順風車服務方式和特徵與快車、專車等專業運力提供的營運服務截然不同。“首先,司乘雙方的身份對等,順風車車主與乘客的關係是順路關係、友好互助關係,而不是司乘關係,所以一些車主被乘客稱為‘師傅’就會有些不爽,因為他們並不是拉活兒的。”

截止目前,嘀嗒出行的平台上已經擁有一千多萬名順風車車主,但每個車主的日均接單量只有1.3次,也就是說順風車是不“走量”的一類服務。“我覺得1.3次這個數字很好,基本反映了順風車的本質特徵,它壓根不是用來刷單和聚流量的。”李金龍說。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李剛曾在近期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中將順風車定義為:“車主以自己的出行目的為前提,而不是出去為別人服務;限制車主每日接單次數是確保順風車平台性質不變的重要方式;在分攤成本上不應考慮人工成本,因為車主是順路而為,即便沒有乘客也要去該目的地;平台隻起撮合的作用。這幾點是明確順風車性質和下一步規範發展的基礎。”

文字編輯:陳棟棟

新媒體編輯:王新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