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廣周報│文房雅器之:持續升溫的老宣紙收藏

伴隨書畫價格的連年走高,古代書畫紙的收藏也由冷變熱,其中宣紙尤其具有收藏價值。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傳統的手工宣紙依然有它的鍾情者。

“宣紙”是宣州地區所產高級紙張的總稱

史料印證,清朝的北京琉璃廠就有少量古舊宣紙上市。宣紙雖然被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所珍愛喜用,但說起宣紙收藏,可能多數人還是會感到有些陌生。其實,收藏宣紙自古有之,只不過沒有瓷器、玉器和字畫收藏那樣的規模和人氣罷了。

澄心堂紙

宣紙往往以書法繪畫載體的角色而流傳於世,純以文房清玩的形式藏至今日的紙品並不多。比如南唐後主李煜酷愛詩畫,曾特製“澄心堂紙”,十分精美,自南唐以後代代視為珍品。而清代初年的“清水加重冷金”紙、“淳化宣禦製箋”和清代康熙年的“高麗紙”、乾隆花紋箋、清中期的“玉版宣”、清末“露皇宣”等也已成稀罕之物。

宋代詩人王令曾在《再寄滿子權》詩中寫道,“有錢莫買金,多買江東紙,江東紙白如春雲,獨君詩華宜相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宣紙收藏和交易逐步啟動,而且呈現出持續升溫的態勢。2010年,宣紙進入拍賣場以來,其價格攀升非常快。2011年3月,中國嘉德拍賣會上,8張舊宣紙以20.7萬元成交。而安徽涇縣宣紙廠上世紀70年代為國畫大師李可染定製的“師牛堂”紙,達到了每刀10萬元以上的價位。

清代玉版宣

然而,在書畫藏家看來,並不是所有的書畫的紙張都是“宣紙”,實際上古代的宣紙最初是特指產於古宣州(今安徽宣州市境內)的紙張。如今,國家已對宣紙進行了嚴格的“原產地保護”,國家標準GB18739—2002對宣紙的定義是“利用產自涇縣及周邊地區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在涇縣範圍內,用涇縣特有的山泉水以及傳統工藝精製而成。供書畫、裱拓所用。”收藏宣紙雖然不能完全排除收藏其他地區所產的紙張精品,但根本意義上還是要收藏得到原產地保護的才最具有收藏價值和意義。

收藏宣紙要注意品種,特種規格更受歡迎

家住站前路,收藏宣紙30多年的書畫愛好者余小進告訴記者:“那時候親戚、朋友出差去上海或者蘇州,我們都是讓他們帶點宣紙和毛筆回來。我最早學畫用的宣紙,就是從上海的‘朵雲軒’買回來的。那個時候還不知道宣紙的真正產地其實是在安徽,當時的一刀宣紙差不多要花掉我一個月的工資。買回來的宣紙要曬乾淨以後存放在老房子的閣樓上,用的時候小心翼翼的取出幾張。用完還要拿報紙卷好,周圍放上幾粒樟腦丸防蟲。”南昌的春天多雨,為了照顧好自己收藏的宣紙,余小進經常要留意氣象預報,雨季過後的晴天,一定會把自己收藏的宣紙拿出來曬曬太陽。

宣紙收藏

據余小進介紹,“宣紙收藏之風近兩年開始興盛,由於宣紙容易保存,一張宣紙可以保存800至1000年,而且越老越適於書寫。業界默認的期限是5年以上的即可稱之為“陳紙”。如今南昌收藏宣紙的人越來越多了,他們當中有一類是有收藏宣紙習慣的書畫家,他們基本上到生產廠家直接購買。每年都會固定囤一些宣紙,創作時就用幾年前存下來的紙,作用比新紙好。另一類是收藏宣紙當作投資的藏家。在他們看來,投資宣紙與投資茶葉、玉石沒有太大區別。”

曾經在南昌某企業從事宣傳工作的呂建源對宣紙收藏頗具心得。呂建源家裡有一刀“雞球”牌宣紙是他最為得意的收藏。提起這刀宣紙來,呂建源開始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能夠從故紙堆裡淘到這刀宣紙,源於一次在廢品站裡裡的“偶遇”。呂建源從一堆舊紙中一眼就看到了這刀宣紙。

雞球牌宣紙

呂建源告訴記者,“雞球”牌宣紙始創於清光緒十八年,是一個老字號傳統品牌,在歷史上享有盛名,曾於1915年榮獲國際巴拿馬金獎。1985年恢復生產以來,採用獨特的民族傳統工藝,手工精細製作,以其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折而無損、白而不俗、細薄均勻、潤墨層次清晰、墨顏萬變、不腐不蛀等特點,博得了海內外文人墨客的青睞,歷來被書畫家們視為珍品。上世紀90年代,涇縣宣紙二廠因為改製而撤並,從此“雞球”牌宣紙退出了歷史舞台。

從年輕時,呂建源就對書畫格外傾心,在他看來,陳年宣紙如陳年的酒,每次打開一刀新的宣紙,他都會拿出一張來細細研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宣紙收藏和鑒定方法。據呂建源介紹,宣紙品種有棉料、淨皮、特種淨皮三大類。規格有4尺、5尺、6尺、7尺、8尺、丈二、丈八等,又有單宣、夾宣等,還有生、熟宣之分。成紙以後,再加工的有冷金、虎皮、雲母、煮錘等幾十種。市面比較珍貴的有“蠟箋”、“粉箋”、“粉蠟箋”、“彩碳粉箋”或“彩碳粉蠟箋”以及“酒金”、“描金粉蠟箋”等深加工產品。為了保證收藏的穩妥和升值空間,選擇品種要以書畫界人士的使用喜好為標準,盡量收藏特種規格的品種。

另外,宣紙一般是按刀生產、包裝的,一般每一刀(100張宣紙為一刀)都是封好的,配有合格證、印章等可證明其產地及生產年份的標誌。如果是作為收藏或投資的宣紙最好是整刀未拆封的,這樣來源、年份等信息都比較清楚明了,不會產生歧義。

南昌曾在明代設立皇家禦用宣紙廠

對南昌歷史頗有研究的呂建源告訴記者,眾所周知,明代曾在江西景德鎮設立禦器廠,專門為皇家生產禦用瓷器。但鮮為人知的是,明王朝還曾在南昌梅嶺設有禦紙廠——西山(造紙)官局,為皇家生產禦用紙張。

西山(造紙)官局遺留下來的水碓作坊

早在明代永樂時期,就在江西南昌設立了最早的皇家禦紙廠——西山(造紙)官局。貢紙的製造一貫採用高標準、嚴選材,這些水碓作坊所用的材料通常都是楮樹皮,因為這種樹皮韌性佳,造出的紙張吸水性、紙張韌性都比較均衡。在這些水碓作坊裡,工匠們先將楮樹皮搗碎成紙漿,運往附近的翠岩寺水池中存儲,再由造紙的熟練工匠將其製成紙張,運往皇室。西山(造紙)官局造的皇家禦用紙也被稱為宣德紙或簡稱宣紙。

西山造紙工藝

在明代中晚期,由於梅嶺地域太小,所產楮樹皮有限,朝廷將造紙官局“改局信州”,即現在的上饒市鉛山等縣。明朝造紙官局遷走後,原先用於造紙的300座水碓作坊自清朝開始用於製。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本期:編輯:羅黎 監製:王延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