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轉捩點何時來臨?專家解析三方面因素

原標題:疫情轉捩點何時來臨?專家解析三方面因素

作者:李純邢翀

今冬中國內地疫情發生以來,“轉捩點”一詞再度令人又愛又恨。“愛”是源於各方對疫情趨勢減緩的期待,“恨”則出於這一“期待”仍未成真。

如何判斷疫情轉捩點是否來臨?相關領域專家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重點解析了三個方面的因素。

資料圖:河北石家莊黃莊公寓隔離點施工現場。中新社記者 諶詩雨 攝

切斷傳播鏈條

北京、武漢、山西、天津、安徽、貴州……當前已有多個省區市報告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與河北疫情關聯。切斷傳播鏈、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無疑是當下疫情防控工作的當務之急。

流行病學專家、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欒榮生表示,鑒於河北疫情已經擴散到了其他省份,目前最重要的是掌握感染者的行動軌跡,盡快尋找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采取嚴格隔離措施,避免進一步傳播。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汪大明也指出,對感染者、密接者與次密接者的追蹤“是最關鍵的”,同時要做到及時有效的隔離與核酸檢測。對於未發生的疫情流行,預防的重點仍是“早發現”,避免大規模人群聚集,並對發熱門診、鄉村診所進行監控,防止對發熱症狀的隨機、自行處理。

1月13日,吉林省通報一名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曾在不同地點進行培訓授課。截至目前,這名“超級傳播者”已直接、間接導致超過100人感染,也令人們再次警惕新冠病毒的“超級傳播”現象。

“理論上來講,完全杜絕‘超級傳播者’是不可能的。”汪大明表示,無症狀感染者的產生存在很多因素,與個人差異、機體免疫、體內病毒承載量均有關係。“對無症狀感染者很難判別,只能是應檢盡檢。”

欒榮生認為,所謂“超級傳播者”其實是與病毒攜帶者的社會活動網有關。“如果任其在社會上走動,任何一個病毒攜帶者都有可能成為所謂的‘超級傳播者’”。落實“四早”原則,及時管控傳播源,才能真正避免“一傳多”的現象。

資料圖:北京大興區高米店街道的一處采樣點,工作人員對居民進行核酸檢測采樣。中新社記者 趙雋 攝

去除陽性“存量”

1月8日24時,石家莊市首輪全員核酸檢測結束,共檢測1025萬餘人,累計檢測出陽性354人。14日20時,該市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結束,累計發現陽性病例247人。據河北省方面19日介紹,石家莊市將自20日起組織新一輪全員核酸檢測,3天內完成。

河北疫情需要進行多輪核酸檢測,欒榮生認為,這是因為疫情擴散後,檢測範圍相應擴大,尋找潛在的感染者需要花費更大力氣。另一個因素與感染者體內的病毒承載量有關,需要進行多輪檢測才能最大限度發現感染者。

“病毒進入人體之後有一個潛伏期,最早期是檢測不出來的,隨著病程的進展才能檢測出來。”汪大明表示,第二輪全員檢測仍有陽性結果出現是正常的。理論上講,後續檢測的陽性結果會越來越少,因為已經采取了隔離措施。

90、72、54、35……觀察近四天來的疫情數據,河北省本土確診病例的每日增幅有所下降。這是否說明此前被隔離的密接人員與檢測出的核酸陽性“存量”正在消耗?

汪大明認為,目前出現的確診病例基本上是之前的“存量”,但也不排除有一些病例從核酸檢測陰性直接發展為出現症狀的確診病例,只是概率較小。

至於“去存量”何時完成,汪大明說,還要看後續檢測出來的陽性人數,這取決於之前到底有多少密接者以及密接者的感染率。總體形勢是樂觀的,但現在還不好判別,“根據潛伏期的長短,可能再過一個禮拜才會更明朗”。

欒榮生則認為,疫情轉捩點的出現取決於兩個因素:首先是季節性因素,隨著氣溫升高,病毒在外環境存活時間相對變短,人體呼吸道抵抗力也相應增強;其次是人為因素,即擴大疫苗接種範圍,進一步提高疫苗接種率後,能夠很大限度避免疫情傳播。

資料圖:醫護人員為接種者注射疫苗。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零散病例可控

17日北京報告兩例本土確診病例,其中一例是在主動進行核酸檢測時被發現呈陽性。去年北京新發地疫情期間,首個確診病例是在出現發熱症狀後主動前往發熱門診就醫時被發現;年底北京順義疫情的首個確診病例也是在考研報名時進行核酸檢測後被發現。

欒榮生認為,感染者“自投羅網”其實有助於及早發現傳染源,阻斷疫情向更大範圍傳播。“這是有利於防控的,社會不應該向他們施加壓力,這些市民是應該被鼓勵和表揚的。”

在本月14日的全國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在通報近期全國聚集性疫情時指出,農村疫情防控力量薄弱,要加強農村地區的疫情防控工作。

與城市相比,農村發熱門診設置不足,村民防護意識相對不夠,此次河北疫情凸顯了農村防控的薄弱環節。感染者未在第一時間接受核酸檢測,僅被當作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處理,造成疫情擴散。欒榮生建議,農村診所、衛生室要保持警覺,強化疫情防控意識,及時報告發熱病例。

關於近日中國媒體批評疫情防控濫用“戰時狀態”概念,汪大明也有同感。他指出,防疫是基於流行病學的調查數據進行,要通過感染率、核酸檢測陽性率、確診人數、局部地區暴發率等數據綜合判斷,不應隨意進入“戰時狀態”。

汪大明說,目前中國的疫情除了局部小暴發之外,大部分情況,例如北京,仍是散發病例。整體感染率相對較低,“還是處於比較可控的水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