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麻疹高發季 提早預防是關鍵

2018年4月20日台灣桃園機場因發生麻疹疫情升溫而啟動每日消毒機制,至4月23日已確診22例病例,據台灣疾病管制署追蹤,受波及人數達5103人,一度曾引起市民的恐慌。初夏正是麻疹多發的時期,它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發疹性呼吸道傳染病,其傳染性很強,麻疹易感者與麻疹患者密切接觸,其發病率可高達95%以上。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麻疹及其預防。

麻疹好發年齡為1-5歲,約佔總發病數的80%左右。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科,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症、眼結膜炎及口頰粘膜科氏斑(麻疹的一種)及全身斑丘疹(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後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徵,常並發呼吸道疾病。例如:中耳炎、喉氣管炎、肺炎、麻疹腦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麻疹的出疹順序先從四肢出現,逐漸向胸背呈向心性發展。麻疹以10月至次年2月為發病季節,普種麻疹疫苗後,發病季節後移至每年3—5月份。現在患麻疹者大多是8個月以內嬰兒和7歲以上學齡兒童,成人偶有發病。成人麻疹中毒癥狀較重,發熱多在39℃—40℃,有麻疹黏膜斑,半數患者皮疹有出血傾向,常伴有嗜睡等癥狀,但併發症較少,預後良好。

麻疹的診斷根據患兒臨床表現為持續性發熱,咽痛,畏光,流淚,眼結膜紅腫等。在口腔頰黏膜處見到麻疹黏膜斑。發熱4天左右全身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出疹順序為耳後、頸部,而後軀乾,最後遍及四肢手和足。退疹後,皮膚脫屑並有色素沉著。

少數人患第二次麻疹,多見於發生第一次麻疹後的兩年內。由於第一次出疹時,年齡較小或病初注射了丙種球蛋白或其他原因,未能激發機體產生足夠而持久的免疫力,因而遇麻疹野毒株時,便會再次感染髮病。

麻疹來勢洶洶,我們怎麼預防麻疹呢?

1、 被動免疫

在接觸麻疹後5天內立即給於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預防麻疹發病;超過6天則無法達到上述效果。使用過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臨床過程變化大,潛伏期長,癥狀、體征不典型,但對接觸者仍有潛在傳染性。被動免疫只能維持8周,以後應採取主動免疫措施。

2、 主動免疫

採用「麻疹減毒活疫苗」是預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預防效果可達90%。雖然5%-15%接種兒可發生輕微反應如發熱、不適、無力等,少數在發熱後還會出疹,但不會繼發細菌感染,亦無神經系統合併症。

國內規定初種年齡為8個月,如應用過早則存留在嬰兒體內的母親抗體將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於免疫後血清陽轉率不是100%,且隨時間延長免疫效應可變弱,所以4~6歲或11~12歲時,應第二次接種麻疹疫苗。進入大學的青年人要再次進行麻疹免疫。急性結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應同時進行結核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預防麻疹首先要控制傳染源。控制傳染源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隔離。一般病人隔離至出疹後5天,合併肺炎者延長至10天。接觸麻疹的易感者應檢疫觀察3周。其次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減少到公共場所的次數。多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都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