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俠客島:1000億美元就能嚇到中國?恐怕天真了

今天凌晨,美國股市一閉市,美國總統川普發推文說,鑒於中國的反應,考慮再加1000億美元對華商品征稅。

但亞太資本市場反應平淡。日韓股市小跌,港股則紅盤高收,可見,沒有把川普的話當回事。

為何這1000億美元,還比不上先前的第一次宣布的500億美元,對與中國相關的亞太市場衝擊大呢。

顯然,資本市場認為,1000億美元是一個大話。真要去打的話,美國拿出來的難度,要指數級別地增加。川普的再加1000億美元,以及他的邏輯,很像中國古語所說的:雙手不沾泥,不知農事艱。

這也難怪,川普的主要商業經歷是房地產,這估計是最本土化的產業了,無需考慮產業鏈條的完整與替代。而所有的替代都需要成本,這就是美國與中國打貿易戰的最難之處。

目前,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主要是兩類,第一類是成品,因為價廉物美,比如玩具,服裝等。這類產品其實已經不是大頭了,雖然理論上好替代一些,但真要實施起來卻不容易。比如說,美國貿易商因為關稅,就不從中國進口電動玩具了,改從泰國進口。

那麽,這裡立即就出現幾個問題。泰國企業的效率能否跟上,勞動力水準行不行,設計水準行不行,物流港口水準能否滿足,能不能跟上美國市場的反應速度。當這些都具備的時候,看不出來是成本,但是如果沒有,要從頭開始建設,就是很大的問題了。僅僅物流這塊,要達到中國市場的物流水準,就需要好幾年,即便再有錢,一年砸進去幾十億,也需要同樣長的時間。生產線的建立要時間,人力培訓與成長要時間,系統建立要時間,程式員寫代碼要時間,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

所以,對中國加收25%的關稅,對美國進口商而言,僅僅是痛的開始。若中國不出口,美國進口商可能要多花50%甚至是一倍以上的價錢。

中國出口美國的第二類產品是半成品,比如機電類產品。這類產品如果美國要尋找替代的話,代價更大。因為這些半成品需要更成規模的勞動組織,更高水準的產業協同,更長的產業鏈條,找替代的難度比簡單製成品更大。比如電機,美國的很多產品,IT電子、醫療、機械、甚至航天核能產品等,都需要不同類型的電機。

要造一台電機,需要的產業門類從基礎金屬冶煉、到精密機床、再到高素質的員工、高水準的設計,背後的軟環境與硬資源,如今很多國家都不具備,要找到等價替代中國的地方,恐怕難上加難。即便願意出更高的成本,也不一定能找到。

要知道,這麽多年來,在全球的中低端市場上,中國產品幾乎通吃。很多國家想取而代之,但大部分很難。為什麽?因為產業縱深與勞動力協同水準的到位,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它是一種綜合競爭力,很難替代。所以,川普的這個1000億大牌,看起來大,卻很難打出來。

要是真打,美國經濟所受的傷害就不止中美之間的相關產業了,而是美國製造業的整體。很多美國企業如果缺了中國的部件,會相當長時間沒法開工。那樣一來,美國的資本市場將受到更為嚴厲的衝擊。

而中國,作為還擊,必然會對美高端產品長期收重稅。這雖然有短期的痛苦,但長期來看,反而有助於國內企業加大研發,培養國內市場。

中國的資本市場規模已經是全球第二,從政府到民間,重金投入研發的能力今非昔比。在中美長期貿易戰的背景下,政府勢必加大對科技與先進技術的投入。從這個角度而言,貿易戰反而會促進中國經濟更快更新。

所以說,雖然中國對美國出口更多,但並不意味著中國就會在貿易戰中處於劣勢。

川普又拿出1000億來唬人,但打貿易戰,並不是簡單的數字比拚,也不是賭博梭哈,更不是德州撲克,而是貿易與經濟背後的資源與稟賦,產業與制度,甚至是歷史與文化。

以為這1000億美元,就能嚇到中國,恐怕是天真了。

文/思海 環球銳評評論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