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終於看懂周星馳和諾蘭

電影是造夢的藝術。

光影構建的另一個世界,虛虛實實,真真假假。

讓沉浸其中的人也逐漸模糊了邊界,分不清自己是停留現實,還是身處夢境。

有時候,你甚至無法完全相信自己的記憶。

經常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看完某部片子,以為自己已經了然於心,時隔許久重溫,卻又仿佛什麽都是陌生的。

熟悉中帶著新鮮感。

總能有新的發現創造重重驚喜。

比如最近魚叔重溫《盜夢空間》

這片子夠大眾了吧?誰都能輕鬆複述一遍劇情。

可真的回頭再看,才發現自己當年錯過了太多細節。

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片中的六個主角,名字暗藏玄機:

「盜夢者」道姆·柯布Dom Cobb;

「目標」羅伯特·費舍Robert Fischer;

「偽裝者」伊姆斯Eames;

「前哨者」亞瑟Arther;

「魅影」梅爾Mal;

「大亨」齋藤Saito。

把這些名字裡的第一個字母抽出來,剛好就組成了「dreams」(夢)這個單詞。

暗示了他們是整場夢境的構建者。

還有最讓影迷瘋狂的電影結尾:

陀螺到底停了嗎?柯布到底回到現實了嗎?

關於這個問題,諾蘭禦用演員邁克爾·凱恩,透露了答案。

他在接受 BBC 的採訪時表示,柯布回到了現實。

在《盜夢空間》裡,邁克爾·凱恩飾演柯布的嶽父,盜夢理念的發明者。

當初拿到劇本的時候,他也分不清現實和夢境,就向導演求教。

而諾蘭這樣解釋:

「有你出現的情境,都是現實。」

因為他是夢的發明人,所以不會出現在夢裡。

但是,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影迷的支持。

因為這番話,是他在BBC的一檔節目裡,推銷他的自傳時提到的,有炒作之嫌。

而且,導演諾蘭也沒有認可這個觀點。

甚至,從未公開談論過。

因為要一部電影持續保持魅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影迷繼續爭論下去。

當初魚叔也是「不求甚解」,想當然地接受這是開放性結局。

但此次重溫,卻恍然醒悟。

其實,答案早已清清楚楚地在寫進了「聲音」裡

《盜夢空間》的配樂,由9次提名奧斯卡的配樂大神漢斯·季默製作。

漢斯·季默和諾蘭合作過六部電影,非常清楚地知道導演想要的東西:

「我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故事的情感世界裡,即便所有的一切都已經通過強大的視覺效果表現了出來,但音樂永遠是一把舉世無雙的利器,是任何電影故事都需要的力量源泉。」

在看完《盜夢空間》的劇本所要表達的意境後,他著手尋找電影和音樂的共同點。

並用配樂直擊《盜夢空間》的脈門。

開場第一首曲子名叫《Cobb Meets Saito》(柯布遇到齋藤)。

低沉的管弦重音,結合柯布躺在翻滾的海浪邊的畫面,給人無盡懸念。

為了製造不真實的夢境感,漢斯·季默刻意將吉他選為弦樂中的主角,並請來英國著名樂隊「史密斯」的靈魂人物強尼·馬爾演奏。

因為吉他和管弦樂很難和諧,但強尼·馬爾作為影響了一代人的吉他樂手,巧妙地演繹出了虛無縹緲的超現實感。

與之呼應的,是最後一首曲子。

此時的音樂安逸美好,每個音符仿若層層遞進,漸漸清晰,有一種「大夢初醒」的感覺

而這首曲子的名字也暗中透露了真相:

《Cobb Is Home》(柯布回家了)

柯布回到了家中,見到了甚為思念的子女。

他一直遺憾的是,離開家前的最後一刻,沒有看到孩子們的正臉。

以至於夢境中所有關於孩子的記憶,都停留在那兩個小小的背影。

直到最後返回家中,孩子們才終於轉過頭來,與他擁抱。

有人說,這是夢。

因為孩子看起來似乎跟幾年前離家時候一模一樣,連衣服都沒換。

但魚叔仔細看了下,女孩子明顯長大了。

而且片尾的字幕也透露,兩組孩子是不同演員扮演的。

連年齡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除了這一點,片尾還暗藏了至關重要的玄機。

字幕出到半截,也就是全片第 145 分 46 秒,注意聽,可以聽到金屬發出的一聲“咚”。

這可以認為是配樂裡的一個音效,也可以認為是陀螺倒地的金屬撞擊聲

按照最後一幕,旋轉的陀螺,晃動了

作為持續運動的物體,但凡偏離軸心、失去穩定,就意味著最終必然會倒下

這是基本的物理規律。

很顯然,陀螺最後停了

儘管諾蘭沒有就結尾表過態,但非常肯定地說過:

電影表現的清醒和夢境之間不同層面的真實,借由音樂更好地傳達給了觀眾。」

這也是我不喜歡用手機刷片的原因,因為會過濾掉許多聲音的細節;

我更喜歡的方式就是刷片時打開杜比視聽,這樣能夠完美呈現出電影裡的配樂,從旋律中找尋導演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深意。

關於《盜夢空間》的結局,是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問題。

很多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而魚叔重刷另一部電影時的新發現,則更具顛覆性

周星馳的《功夫》。

魚叔過去對這部影片的理解,應該和大部分人一樣,是關於小人物的屌絲逆襲。

星爺的角色,從不被認可的街頭小混混,成為受人尊敬、拯救世界的絕世高手。

往深了講,則是主角對內心善良與正義的堅持,對自我價值的認知與肯定等等精神核心的討論。

但其實,跟《盜夢空間》一樣,《功夫》也是一場夢

整個故事,就是一個小男孩天真爛漫的美好幻想。

口說無憑,答案還是得從電影裡找。

《功夫》結尾,在打敗火雲邪神之後,星爺和啞女在糖果店門口相遇。

兩人都變回了小時候的模樣。

這個在影院容易被錯過的,轉瞬即逝的最後一幕裡,魚叔通過家中的高清螢幕平板重溫,逐幀逐幀的找到了真相。

原來,這裡面暗藏著非常大的信息量。

在他們身邊,同時出現了包租公、包租婆、醬爆、火雲邪神、四眼仔等等人物。

但裝扮跟在城寨中的模樣完全不同。

只是非常普通的路人而已。

在這個鏡頭之後,小時候「忽悠」星爺花十塊錢買了《如來神掌》的流浪漢再次出現。

又在兜售武林秘籍給別的孩子。

從扮相上來看,還跟星爺回憶中一模一樣。

如果結尾的時間線是星爺長大後,那麽這個流浪漢早該老得不成樣子。

由此可得。

這仍然是星爺小的時候。

而那些路人們,也跟小時候的星爺所處同一個時代。

種種跡象都說明:

這部電影發生的所有故事,只是男孩兒為自己編織的一場夢而已。

帶著這個想法再回頭看電影,會發現更多蹊蹺。

流浪漢曾跟小星爺說過的一句話: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這句話說的沒頭沒腦,莫名其妙。

但後來卻又在包租公和包租婆的嘴裡被重新說出。

是極大的巧合?

還是說,是男孩無意識地把聽來的幾句酷話給編進了故事。

仔細想想,整部《功夫》的故事,不就是流浪漢的那幾句話麽?

只是被擴充地更加完整和具體。

素材的來源,就是街邊看到的路人甲乙丙丁。

這也就可以解釋,不會功夫的星爺,為什麽會突然變成了絕世高手。

那些誇張不合理的橋段和設計,都因「夢」而成了無傷大雅的想象力。

再一次地,片尾字幕又有信息。

跟《盜夢空間》一樣,《功夫》裡的主角名字也暗藏重要線索。

那就是,他們幾乎都沒有名字。

大多只是身份的代稱。

唯獨星爺和啞女有名字——「星」和「芳」。

但實際上電影裡沒人叫過他的名字,斧頭幫師爺直接稱呼他為「那個誰」。

被徹底模糊的人物信息,更凸顯了故事的虛構性。

更像是一場隨心所欲的夢。

好的電影是值得反覆看的。

很多大銀幕上錯過的細節,可以窩在家裡,自己去重新發現和探索。

這種找尋的過程,其實相當痛快。

那是一段不與他人共享的,專屬旅程。

如開頭所說,電影是造夢的藝術。

電影技術的更新,讓導演的天馬行空能夠呈現地更為真實;

對應的,觀影設備的更新,則能讓觀眾能更好的理解導演腦海裡的夢。

《盜夢空間》中的陀螺和配樂;《功夫》結尾一閃而過的人物群像…

這些細節的發現,都要求設備具有抓耳的音效和高清的畫質。

好馬要配好鞍。

天生適合觀影」的華為平板M6,足以提供極致的影音體驗。

作為全球首款同時支持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和杜比視界( Dolby Vision )的平板,可以說是看電影的最佳工具。

2K高清螢幕、搭配強大「銳屏」顯示增強技術,可以把《功夫》裡的路人,都研究地清清楚楚。

音響發燒友都懂的哈曼卡頓「金耳朵」專業調音,10.8英寸版還有全新設計四聲道和四揚聲器音響系統,更是完美詮釋沉浸式體驗。

讓《盜夢空間》中,漢斯·季默的配樂,強尼·馬爾的演奏,伊迪絲·琵雅芙的歌聲,來喚醒沉睡的耳朵,簡直就是聲控福利。

如果說電影為每個人開辟了一片精神角落。

那麽華為平板M6則一扇帶有魔力的門。

從這裡,浸入自己的世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