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兒發熱的中西醫特色療法,一學就會!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兒童發熱表現為體溫異常升高,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病證。嬰幼兒時期一天體溫在一定範圍內波動,正常腋溫為36℃~ 37℃。

2016 年版《中國 0 至 5 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乾問題循證指南》發熱定義為:體溫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體溫波動的上限。以某個固定體溫值定義發熱過於絕對,臨床工作中通常採用肛溫 ≥ 38℃ 或腋溫 ≥ 37. 5℃ 定義為發熱。

診斷要點:一是年齡,二是中毒性表現,三是詳細問病史,四是詳細問診和仔細查體,五是選擇性化驗等。

小兒發熱的中西醫特色療法


1、發熱特效穴

印堂穴、大椎穴、曲池穴,這三個穴位針灸或點刺放血效果非常好,針灸印堂穴或點刺大椎穴放血體溫會很快降下來。

2小兒推拿

臨床上小孩發燒以外感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燒可以試試推拿手法,這樣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藥物的副作用,但家長在家自行治療效果不佳的時候,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

由於小兒的體質不同,病情變化比較複雜,故小兒推拿必須結合時令、氣候和癥候表現的差異加以辨別和處理。


3、外治方

外治方一:柴葛解肌湯

柴胡12g、葛根9g、黃芩9g、羌活6g、白芷6g、桔梗6g、芍藥6g、石膏3g、甘草3g、用薑汁調貼大椎,一天一次。

外治方二:退熱散

大黃、山梔子、僵蠶各10g、牛膝5g、細辛2.5g。用薑汁調貼雙湧泉,一天一次。

外治方三:貼肚臍

梔子、知母、石膏、滑石用柴胡針或藿香正氣液調和貼肚臍,效果非常好(一般不超過三天能緩解)。


4、中成藥的選擇

可根據患兒實際情況選用羚羊角口服液、小兒退熱合劑、小兒退熱顆粒。

5、小兒發熱的西醫療法

(1)對乙醯氨基酚

≥2 月齡的患兒,推薦口服對乙醯氨基酚。80% 的發熱患兒,使用該葯可將體溫降低 1~2℃。

用法:10~15 mg/kg/ 次,必要時可間隔 4~6 h 追加一次,24 h 內< 4 次,每日最大劑量< 75 mg/kg。通常在用藥後 30~60 min 起效,3~4 h 達最大效應,維持時間 4~6 h。

注意事項:一般不建議 3 個月以下的嬰兒在未事先諮詢醫生的情況下自行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因為發燒可能是此類嬰兒嚴重感染的唯一體征。

(2)布洛芬

≥6 月齡兒童,推薦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用法:10 mg/kg/ 次,每隔 6~8 h 一次,每日最大劑量<40 mg/kg(每日最大劑量 2.4 g),60 min 內起效,3~4 h 達最大效應(體溫降低 1~2℃),維持時間 6~8 h。

注意事項:

a. 當同時需要解熱和抗炎時,我們建議布洛芬作為最初的解熱劑。一般不建議小於 6 個月的嬰兒使用布洛芬,因為這些嬰兒相對於年齡較大的嬰兒和兒童腎功能有限,潛在的腎毒性風險增加。

b. 如果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給葯 3~4 h 後,體溫仍然升高,並且兒童的不適感未得到改善,那麼建議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將對乙醯氨基酚以及布洛芬進行互換治療。

c. 不要給發熱的孩子使用激素退燒。由於激素可抑製熱源的釋放,並可直接作用於體溫中樞,使熱度下降或防止發熱。用激素後,不但可以降低體溫,還可使患兒精神欣快,食慾增加,家長也會感到滿意。但這種用法是不可取的,患兒機體免疫功能本來較差,反覆病毒感染反覆用激素,形成惡性循環,容易導致醫源性疾病。即使是長期發熱的患兒,在沒有弄清病因及診斷之前,也不應當用激素降溫,否則將對發熱的臨床癥狀及某些實驗室檢查結果造成干擾,影響診斷。


6、兩個「不推薦」

一是不推薦溫水擦浴用於治療發熱。

二是不推薦使用酒精擦拭治療發熱。高熱時酒精擦拭,會通過呼吸道和皮膚吸收大量的酒精,兒童因為肝功能不完善,對酒精代謝能力差,易導致血中酒精濃度升高,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毒性。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劉醫生,個人微信:housheng68 有問必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