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張破碎照片的背後,是一段怎樣的家國情懷……

關注《國家記憶》,一起漲知識!

這是一張特殊的照片,多年以後人們發現了它的存在。照片中那一道殘留的剪刀痕跡,在穿越數十年的時光後,依舊讓人刻骨銘心。照片中的父親,名叫郭永懷,是中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我們在尋找著照片的另一半,也在嘗試複原著那些不完整的時光。

1958年,在原子彈研製進入攻堅階段的時候 ,在同齡人已經開始準備安享晚年時,年過半百的郭永懷臨危受命,和科研人員一起踏上了這片荒涼之地,開啟了一段為核武研製隱姓埋名的歷史。那一年,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金銀灘草原上,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221基地悄然建立。

那時,郭永懷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分管設計部,並出任場外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組織力量開展原子彈的結構設計、強度計算、環境試驗和引爆方式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

只有秘密,沒有生活,成了那個時期221基地的真實寫照。為了保密,當年在這裡工作的人,都不能向外界包括家人透露任何信息,郭永懷也不例外。他從來都不向妻子李佩談起任何工作的事情。長時間的不辭而別,夫妻間的聚少離多,讓李佩對丈夫產生了抱怨。

當初呢,李佩的爸爸媽媽都住在他們家,進了門以後,李佩抱著她媽媽就哭,然後就說,過不下去了,說郭永懷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在那個信息並不發達的年代,郭永懷離開的每一天,李佩曾擔心過、不安過、也期盼過。當思念成為一種煎熬,當聚少離多成為一種常態,不解的情緒也終究熬不過等待。李佩舉起剪刀,將她心中的抱怨,發泄於三張印刻著一家人幸福笑顏的合影。

那時的李佩還不知道,這個在她眼裡頻頻失蹤的“不合格的丈夫”,正在傾盡一切地改變著中國的命運......

新中國成立後,西方列強不願看到一個新的中國在東方崛起,中國人民時刻受到戰爭甚至核戰爭的威脅。面對美帝國主義的核訛詐,郭永懷明白,只有原子彈的成功爆炸,加快氫彈的研製,才能打破西方國家的核威懾。

核武器研製是個長期的過程,原子彈的爆炸僅僅只是第一步。雖然“槍法”的引爆方式更易實現,但“內爆法”更具前途,一旦研製成功,就能為後續研製威力更大的氫彈、核航彈和導彈核武器提供基礎。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和核武器發展的未來,郭永懷下定決心,建議以先進的 “內爆法”為主攻方向。

然而,當時計算條件有限,要實現內爆法技術難度極大。沒有計算設備,就依靠僅有的手搖式計算機輔助計算。為了確定核裝置的結構設計方案,郭永懷指導設計人員直接參加爆轟物理試驗,收集實驗數據,建立爆轟過程的計算模型和計算方法,為決策採用“內爆法”提供了可靠依據。

在數月的攻堅之後,“內爆法”的技術難題被科研團隊攻克,原子彈的研製工作終於迎來了關鍵時刻。1964年的一天,221基地火車站人頭攢動。幾次試驗結束後,在這裡組裝的原子彈被送往下一站——核試驗基地羅布泊。

那時,沒有人會想到,幾十年前的一聲汽笛,會吹響中國國防事業新的號角。直到1964年10月16日,中國大地上有了那聲震驚世界的巨響。這一天,三位原子彈研製者齊聚在一起,平時很少喝酒的三個人舉起酒杯相談甚歡。李佩打量著郭永懷,似乎明白了什麽。自此,李佩不再過問他的去向,她承擔起所有的家務,默默地打理好一切。

1962年,在進行原子彈研製的同時,郭永懷還受聘於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參與導彈的技術突破。此外,在北京同步進行的人造地球衛星項目也依然離不開他。郭永懷一人橫跨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三個領域,為中國的兩彈一星事業殫精竭慮。1968年,一直忙於工作的郭永懷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

那時,他們的女兒郭芹,響應了上山下鄉的號召,去了內蒙古農區插隊。呼倫貝爾天寒地凍,她的腳被凍傷了,郭芹生平第一次寫信給遠在青海的父親,請他幫自己買一雙過冬的棉鞋。

即便當時工作異常忙碌,從不上街的郭永懷還是特地抽空去了西寧的商店,去為女兒買棉鞋。

郭永懷是個專家,可家裡事情他從來沒管過,也不知道這個棉鞋鞋號的問題,男的女的有什麽不同。

當時他就問到,我的腳穿多大的鞋,我說我的是37到38碼,但是至於郭芹的腳多大,那我說那就不好說了。

鞋子沒有買成,郭芹收到了父親寄來的一封信。

“布鞋暫沒有,你是否畫個腳樣寄來,待有了貨,一定買。手好了沒有,初勞動時要注意,過猛和粗心是一樣的,都是不對的。”

爸爸

信的落款是1968年的11月3日。當時,熱核武器研製進入關鍵時期,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郭永懷不允許工作在自己的手中停下來,他一直沒能再去一次商店。

1968年12月4日,在數月攻堅之後,熱核武器研製獲得重大突破。為了不耽誤研製進度,郭永懷決定當晚乘飛機趕回北京。大家聽說郭永懷要走,都勸他不要著急,等到第二天可以乘坐火車走。畢竟當年,飛行條件簡陋、安全系數低,出於安全考慮,周恩來總理多次叮囑科學家們盡量不要坐飛機。但在郭永懷看來,飛機能節約很多時間,冒這點兒險值得。

漫漫黑夜,經過數個小時的飛行,12月5日凌晨,飛機抵達北京機場上空。飛機開始降落,起落架落下,飛行員開始降低高度。然而當夜,北京大霧彌漫,能見度低,飛機在下降過程中不停搖晃。飛行員緊急將飛機向上拉升,但無奈,飛機的飛行高度依然過低。眼看飛機即將降落,機場地面人員已經做好了準備。飛機離地面越來越近,突然飛機失去了控制,機身猛烈晃動,向地面猛衝下去。10秒鐘後,火光漫天,飛機墜毀。

在一片充滿焦糊味的事故現場,人們辨認出了郭永懷的遺體。但令人不解的是,他與警衛員緊緊地抱在一起,兩個人中間夾著的那隻公文包裡的絕密資料,竟然完好無損。

當晚,力學所安排了兩個人到家中陪伴李佩,郭永懷的助手顧淑林是其中之一。

整個晚上,她的呼吸聲沒有大變化,除了當中就是間斷式的歎息,就是這樣子...

郭永懷,他是“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一位在中國核彈、導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也是“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一位在工作中以身殉職的科學家。

這張字條寫於1968年11月15日,也就是郭永懷犧牲前20天,忙於工作的他依舊惦記著這個未完成的任務,但任務,最終變成了遺願。

“我準備把工作安排妥當之後返京一趟。鞋過西寧時買,鞋號碼似乎不統一,臨時判斷一下,大點也不要緊。”

“胸中有誓深於海,願將所學報祖國”,這是他們舍身忘我的家國情懷,“乾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這是他們以身許國的豪情壯志。他們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星,為仰望的人照亮前行的路。仰望他們,就是仰望一個時代,一種精神,一段傳奇。

敬請收看今晚(3月31日)22:00

CCTV-4

《國家榮光》之《以身許國 郭永懷》

文字:趙葳羕

編輯:曉龍

主編:薑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