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科學家發現谷氨酸能神經元對睡眠作用

央廣網上海9月4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今天《Science》雜誌發表了題為《Regulation of sleep homeostasis mediator adenosine by basal forebrain glutamatergic neuron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敏研究組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李毓龍研究組合作完成。該項研究利用新型遺傳編碼的腺苷探針,發現基底前腦區的谷氨酸能神經元對於睡眠壓力的積累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進一步揭示了睡眠穩態調控的神經環路機制,為探索睡眠障礙的治療方法提供了重要參考。

睡眠是動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人類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睡眠。然而睡眠是如何被調節的目前尚不清楚。經典的睡眠調控模型認為,睡眠的調節分為兩個方面,晝夜節律和睡眠穩態。晝夜節律通過內在的生物鍾控制一天中睡眠覺醒的時間;睡眠穩態主要由睡眠壓力進行調控,控制機體獲得一定的睡眠量。隨著清醒時間的延長,睡眠壓力逐漸增加;隨著睡眠的進行,睡眠壓力被逐漸清除。睡眠穩態調節系統會在睡眠受到干擾時發揮作用,例如:熬夜之後睡得更“香”並且時間更長。目前,主流理論認為“腺苷”參與到睡眠穩態調節過程中,其在清醒狀態下的積累導致了“困意”的產生,而咖啡的主要成分咖啡因可以通過阻斷腺苷與其受體的結合而達到促進清醒的效果。基底前腦被認為是腺苷參與睡眠穩態調控的重要腦區,環路層面的研究表明,該區域的局部神經環路參與到對睡眠覺醒的調控中,然而神經元活動調控腺苷釋放的機制目前還不清楚。這限制了人們對睡眠覺醒調控機制的深入解析。

為了實現在睡眠覺醒周期中對基底前腦區胞外腺苷濃度高時空分辨率的檢測,李毓龍研究組開發了一種新型的遺傳編碼的腺苷探針,該探針可以將胞外腺苷濃度的變化轉化為探針熒光強度的快速變化。

利用該腺苷探針,徐敏研究組發現基底前腦區的腺苷濃度在清醒狀態時較高,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時較低,這與之前採用微透析法測量腺苷濃度變化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然而,小鼠的快速眼動睡眠時長較短,傳統的微透析方法無法對快速眼動睡眠時期的腺苷濃度進行精確測量。得益於該探針的高時間分辨率,徐敏研究組首次發現,腺苷在快速眼動睡眠時期也存在很高的濃度,並且高於清醒和非快速眼動睡眠狀態。不僅如此,研究者觀察到,腺苷濃度在睡眠時相轉變時存在快速的變化,提示其與神經元的活動密切相關。

為了進一步探究腺苷濃度增加與神經元活動的關係,徐敏研究組探究了基底前腦區兩類神經元:乙酰膽鹼能神經元和谷氨酸能神經元與腺苷濃度變化的相關性和因果性。結果表明這兩類神經元的鈣活動與胞外腺苷濃度高度相關,並且神經活動總是提前於腺苷釋放。光遺傳激活這兩類神經元能引起胞外腺苷濃度不同程度的增加,而谷氨酸能神經元的激活是腺苷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進一步,研究人員特異性損毀基底前腦區的谷氨酸能神經元,結果表明,胞外腺苷濃度的增加顯著低於對照組小鼠。以上試驗表明,谷氨酸能神經元的活動參與調控胞外腺苷積累過程。

前人的研究表明,基底前腦區腺苷積累受損會導致睡眠穩態調節異常,基於以上實驗結果,徐敏研究組猜測,基底前腦區谷氨酸能神經元的缺失可能會影響睡眠穩態。結果表明:基底前腦區谷氨酸能神經元缺失的小鼠睡眠壓力顯著降低(清醒時長顯著增加),並且睡眠穩態也發生了改變——睡眠剝奪後睡眠時長的增加顯著低於對照組小鼠,並且睡眠壓力的清除速率顯著快於對照組小鼠。以上實驗表明,基底前腦區的谷氨酸能神經元對睡眠壓力的積累起到了重要調控作用。

該研究揭示了基底前腦區域的谷氨酸能神經元在介導清醒狀態下睡眠壓力的積累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為進一步研究睡眠穩態調節機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該項研究由博士研究生彭婉玲、宋鶤在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徐敏研究員的指導下完成,研究的合作者為北京大學李毓龍研究員、武照伐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張思宇研究員。本項目得到了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上海市科委、北京市科委、廣東省科委的資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