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端午養生的八件大事,你做了幾件?

嘻嘻!又到了端午佳節。這麼吉祥的日子,有哪些養生事情要做?歸納起來,不少於八件大事,不知您做了幾件?究竟是哪八件大事哩?就讓我們一起來嘮嗑嘮嗑!

1.賽龍舟、洗龍湫水

艾瑪!賽龍舟那個場面啊,恢弘巨大啊,小盆友們如果喜歡熱鬧的話,不妨去看看喲!去看賽龍舟,就有機會「洗龍湫水」哦。那麼,什麼是龍湫水呢?就是賽龍舟渡過的水,人們認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龍湫水、洗龍湫水浴的習俗,民間也就有「五月節洗龍湫水」的諺語流傳。

2.吃粽子

網上有個學生與老師的神問答。老師問學生喜歡歷史上那位詩人?學生說喜歡屈原。老師問為什麼?學生說,別的詩人死了都要留下一大堆詩要背誦,而屈原死了卻給我們留下了三天假!哈哈!屈原豈止是給大家帶來了三天假,還帶來了粽子呢!

端午節,一定要吃粽子,為什麼哩!粽情粽意嘛!那麼,端午節粽子的主料是什麼呢?不用說,肯定離不開糯米(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種子)。中醫認為,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益肺氣、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盜汗有較好的食療效果。)有神馬作用呢?主要對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少食,腹瀉,氣虛自汗有作用。

粽子除了糯米外,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竹葉。竹葉味甘,淡,寒。能夠對熱病心煩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齦腫痛,心火織盛引起的口舌生瘡,尿少赤黃色等有防治作用,不僅如此,還可以清熱除煩,用於熱瘍煩熱,心煩不寐,小兒夜啼。另配料可以隨意選用,有大棗、榛子、苡米、花生、蓮子、芡實……也都有滋補保健。

3.掛香囊

端午節掛香囊,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這個香囊不是送給情郎或心上人滴!是用來防病祛病的。端午香囊中會用到的中藥有蒼朮、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後放在緻密的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

這幾味中藥,中醫認為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這麼好的香囊,你要不要來一個?來一個嘛!

4.懸艾葉、菖蒲

端午節,人們都會在門上插艾蒿或者菖蒲。家家都會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中醫學認為艾蒿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芳香開竅、提神醒腦、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中藥。

5.飲雄黃酒

關於喝雄黃酒的事情,大家還記不記得《新白娘子傳奇》中的白娘子喝了雄黃酒,現出了原型,嚇暈了許仙,如果是蛇妖的話,請不要喝雄黃酒哦!

在《清嘉錄》中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我國民間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說,認為辰屬龍,辰時正是群龍行雨之時,在端午節早晨擺雄黃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現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雄黃酒怎麼製作呢?如果是給成人飲用的,則取微量經過水飛處理的雄黃細粉,現行《藥典》規定內服用量為0.05克~0.1克放入一隻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將其攪溶,再將上層帶有微紅黃色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澱物則棄之不用,飲用量最多15毫升,其實為了節日的氣氛,抿一小口意思一下就可以了。小孩子還是不要喝啦!

6.煮大蒜

大蒜能解百毒,是居家必備的好材料哇!但是也有一些人不願意吃大蒜,說是吃了口臭。呵呵,這也有個小妙招,大家吃了大蒜之後,再喝一杯清茶,哈哈,就不口臭了啊!大蒜也是一種中藥,味辛甘,能殺毒滅菌,熟食能清腸胃毒素,疏通血脈。端陽節早晨,煮食新蒜頭,以疏通血脈,消毒滅菌,豈不是美事一樁!

7.滾吃雞鴨鵝蛋

端午早晨,長者將煮熟的雞鴨鵝蛋放在兒童的肚皮上滾動,然後剝皮讓兒童吃下,據說這樣做可免去兒童的肚子疼,實則為節日的一種嬉兒遊戲。這個方法可以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如果您家孩子還小,不妨這也樂呵樂呵!

8.驅五毒

五毒是什麼東東?主要指蠍子、蜈蚣、毒蛇、蝦螈、壁虎五種毒蟲。民間素有「端陽節,氣象熱;五毒醒,不安寧」之說,我們怎麼能不驅趕五毒呢。事實上,只要做了插艾蒿或菖蒲,喝雄黃酒,煮大蒜等事情,也就為驅五毒立了頭功了。

聲明:本文為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欲轉載,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