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普洱茶炒作之風不除,造假仍會不時露頭

普洱茶B貨層出不窮,根本原因在於炒作之風盛行。造假者不是傻子,當然不會去仿冒那些靠零售根本賣不掉的茶。

茶行業的製假、售假現象由來已久。繼去年「芳村億元假茶案」之後,近日上海警方又破獲一起涉案金額高達1.3億元的製售假冒普洱茶案,一舉端掉該團夥位於猛海、昆明的假茶窩點4處,「現場查獲大量知名品牌假冒貼標、內扉等3萬餘張,各類散裝普洱茶葉共計40餘噸。」

動輒就是過億元的犯罪標的,屢屢刷新茶行業造假記錄。要知道,猛海許多老實經營的茶廠,全年的產值還不到這個零頭。如此「超額利潤」驅動之下,也難怪製假者敢於前赴後繼,不惜以身試法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樁億元級別的普洱茶造假案,主要仿冒對象均為大益、中茶等「大廠品牌」,以遠低於正品的價格在市場上銷售,從而牟取不法收益。

造「大廠品牌」的假,原因在於假貨比正品更具價格優勢,流通性強,出手容易。該案中,一款假冒的標重100克「九二方磚」,對外僅售十多元,而正品的市場價已達到9000多元。

既然是造假,原料成本可以毫無節操地壓到最低限度,通過超低價格衝擊被仿冒對象的市場,令這些「大廠品牌」頭痛不已。

被查獲的假冒「大廠品牌」,只能算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假貨究竟去了哪裡?業界熟知的A貨、B貨之說,就是對假冒「大廠品牌」的委婉稱呼。尤其在普洱茶投資、收藏領域,B貨泛濫成災是個不爭的事實。一貫的「不拆箱」流通模式,難辨真偽,炒茶成了「隔著布袋買貓」的遊戲。一件貨幾經轉手之後,已經很難說得清來路。接盤俠們可能做夢也想不到,自己囤積多年的「寶貝」也許正是這些地下工廠的傑作。

其次,一些熱衷上網「撿漏」的品飲消費者,會因為貪圖便宜而中招。無論電商平台、朋友圈還是實體店,「大廠品牌」往往是B貨的重災區,靠賣家的人格擔保、拍胸脯發誓是沒用的。

普洱茶B貨層出不窮,根本原因在於炒作之風盛行。造假者不是傻子,當然不會去仿冒那些靠零售根本賣不掉的茶。正是由於部分「大廠品牌」產品所謂的流通性,造假者會有針對性地仿冒某個階段的熱點產品,趁機渾水摸魚。很顯然,從產到銷,內部有著一套完善的分工體系。

相對於「大廠品牌」造假,江湖上的「老茶」造假則高明得多,也更難被查獲。頻頻拍出天價的各種「老茶」、「古董茶」,整個造假體系甚至都在境外。這類造假要麼打著早已消亡的「老字號」旗號,要麼純屬憑空臆造,反正一樁無頭公案,除了造假者誰也說不清楚來路,更無被仿冒的苦主出面維權,所以絕對安全。

總而言之,炒作正是滋生假貨的土壤。相對於普洱茶巨量的成品庫存,少得可憐的終端零售並不能消耗掉多少B貨。行業的炒作之風不除,造假仍會不時露頭。

文:老茶鬼(茶界獨立評論員)2019.3.2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